第25章 刀鱼要到岛边钓(2 / 2)

不知道。

还要说明的是,世界上的事物没有绝对的。带鱼的垂直移动,也必然受到天气、潮汐、海流、食饵和天敌等影响,也会有或大或小的变化。但总体情况是不变的。

夜晚及晨昏时段,带鱼常游弋觅食于水深0?1米左右的近岸水表层,这个时候选用常规阿波钓法最为妥当。

钓棚深度可以设定在0.3?1.2米,2B阿波自重大而形体小,远投近抛皆可,适用于中、小潮汐满潮或稳潮期和大潮汐顺风退潮时段。所用阿波主要起悬吊钩饵坠作用,阿波下接2条0.1毫米细钢丝3股编成的脑线各长30厘米、80厘米,与主线连接是结在8字小转环上,脑线端拴牢一枚国产15号长柄宽腰歪尖大白钩,钩挂虾饵或软虫束,如果要玩儿近抛也可选择挂小杂鱼,目的是保障不脱饵鱼。

但如果遇到大中潮涨潮中期及后期,因其潮高浪大扑岸而来,为减缓阿波回移或相对定位,则需在脑线中段夹一个G5咬铅并以2粒大号太空豆把它固定住。如此,才能让钓组打斜入水,实现脑线的全飘状态。这也是常规阿波钓法的关键所在。

再有就是船钓了,出海船钓昼、夜皆可。钓位选择应考虑三个要素:一个是选准鱼道,什么是鱼道,就是鱼走的路,洄游的路线。或守或动,都能钓到鱼,否则那就是鸭子孵小鸡儿—白忙活。

第二就是一定要选点,礁矶区及周边水域都是鱼暂居的地方。

最后是依据时间探准鱼游弋觅食的泳层。以便确定正确的钓点、钓棚、钓法。

这就是垂钓带鱼尤其是船钓的三“准”原则,缺一不可。

另外船钓根据时间也是分昼钓和夜钓的,白天时候带鱼在不同时段的泳层是上、中、下、底各层,但究竟在哪一层?这是所有钓手需要认真选择的。

主要的方法还是“探”,通过试、测、寻,以探而明其鱼的泳层和密度。带鱼一般生活在20?30米深水域,其上中下各层是多少米?

那谁知道,今天在一楼,明天也许就去二楼了。

举个栗子:以水深20米计算,其各层平均为6.6米多一点。一个水层6米多,那么带鱼居于上中下各2米的哪个位置?如果在上2米处,是在上1米还是下1米?谁能说得清?理论上的东西不经过实践,永远就只能停留在纸面,只有通过实际的探寻,方能找到正确答案。

因此探钓一定要反复测试,耐心操练,认真施钓。一旦找准泳层上鱼,应马上确定钓棚,而后依此投钓,钓而必胜。

还有一个小众的法子就是夜晚拖钓,这个拖钓不是指那种开着船的拖钓,而是指停船后用浮漂进行的拖钓。

夜晚带鱼集群在水表层游弋觅食,正是浮漂拖钓的好时机,既能轻松获鱼,又无探测泳层之烦,更无挂底丢钩跑鱼之忧。

用短的手竿或路亚竿,顺流抛出10米到20米左右,如果没有鱼上钩则缓慢回收线组,近前提竿再投,如此反复直至上鱼。有点儿类似路亚。但是形式上又有所不同。

如果钓鱼时候没有真饵,也可用白布带或银白色鱼皮缠钩也能钓得。

如果是路亚饵,夜光的肯定是首先,适合全天候作战。

其实钓鱼这种休闲运动,有的侧重休闲,有的侧重运动。休闲就无所谓,看看海天的景色,呼吸新鲜的海上空气,心情大好,这也是收获;有的人侧重运动,发挥自己的耐心和韧性,提高中鱼率,也是收获。

“中鱼!”船尾的陈杰豪突然喊道。

竿子弯曲度不是很大,摇轮时也没有那么费力。

一条银灿灿的鱼很快浮到了海面。

“让一下,我要起鱼了!”

海钓刚出水的活带鱼,颜色银光闪闪,像把不锈钢长刀,就差刀柄了。所以,人们又叫它刀鱼。

带鱼:我活着的时候,请叫我 真·不锈钢鱼。

那么为什么带鱼在市场上见不到活的呢?带鱼是不是出水就死?这个事儿还真是有一定的说头。

还记得口罩期间,某省的高速收费站,一位运送带鱼的司机被工作人员拦下,称其运输的带鱼新鲜和不新鲜的夹杂在一起,不属于国家规定的鲜活农产品,因而要收取过路费。

这位司机大哥情绪万分激动,左手提着半条鱼,称“鲜鱼你们没一个人说是新鲜的,领导来也不新鲜,你们看看吧……”后来司机将该视频发上网,称中午卸船装车,下午4点就到来该收费站,却被说不是新鲜鱼,气得自己吃了半条,才被免费放行。

半条鱼激起千层浪,该视频迅速发酵,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和点赞,其中最热的说法就是“带鱼出水基本就死了”,所以不能以死活来论带鱼鲜不鲜活。

随便在网上搜一下,最流行的说法就是:带鱼一出水就会自爆,因为带鱼是生活在深海里的,在水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到水面后,由于大气压比水压小得多,因而会发生自爆,内脏破裂而死。还有说法称,市场上见到的带鱼,经常都是破肚子的,这就是被自爆破的。

带鱼出水就自爆,这肯定是夸张的说法。出水就自爆?拜托,那不是鱼,那是星际里虫族制造的自爆小人儿。

带鱼并不是深海鱼,深海鱼一般是指生活在水深200米以下的鱼类,而带鱼的栖息环境在20米到100米深的近海,繁殖期还会游到15到20米的表层附近。

因为生活“压力”太大,深海鱼一旦受人类“邀请”来到海面附近“压力”小的地方,体内脏器就可能被挤破或挤出肛门或嘴巴,或体液里的气体变成气泡,就和人的减压病一样,导致栓塞或一些小的血管破裂,然后迅速死亡。

既然真正的深海鱼都不会爆炸,变成一堆血肉模糊的碎片,所以说带鱼会自爆,就真的就太夸张了。

实际上渔民捕捞起来的带鱼确有开肠破肚的,但那不是自爆,很多是在渔网中互相挤压刮擦导致的(想想踩踏事件,想想挤地铁挤公交),带鱼的死亡,更多是因为被带到海面的速度太快,身体内部脏器、血管无法承受压力变化而破裂死亡。

所以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来了,带鱼并不都是出水就死,事实上网友从浅海钓上来的带鱼不但活蹦乱跳,还非常凶猛,毕竟人家是海洋中的掠食性鱼类,所以摘钩的时候要非常小心,否则很容易被其伤害。

而且刚钓上来的带鱼非常漂亮,就像一把银蓝色的剑一样,像镜子一样反光,真的,你可能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靓丽的鱼,古代海边卖带鱼的地方,一条条挂在那儿,远处看很多人还以为是卖兵器的。

但带鱼出水面后确实活不长久,即使你把它放进较大的水箱里也不行,所以要保鲜,最好的办法就是出水后放在冰上。带鱼死亡后,靓丽的外表也会消失,慢慢变成我们平常所见的白灰色了。

但是,凡事都有个但是。如果有活水箱,它还是能活上几个小时的。

陈杰豪钓上来的这条刀鱼有个两指半宽,也算得上是一条大鱼了。

摘鱼进活水仓,陈杰豪洗净手上白色的东西继续开钓。

说到这个白色的东西,还要叨叨两句。

有人说那是带鱼身上的白色鳞,但并不是,那是很有营养的物质。

带鱼是一种较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鳞片基本退化,其身上表面的白色“鱼鳞”,并不是鳞,而是一层由特殊的脂肪形成的表皮,称为“银脂”。

这种银脂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脂肪,而且无腥味。

这种脂肪中含有三种对人体极为有益的物质:第一种是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第二种是卵磷脂,可减少细胞的死亡率,对大脑有补益作用,能使大脑延缓衰老;第三种是硫代嘌呤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天然抗癌剂,对白血病、胃癌、淋巴肿瘤等均有防治作用。

所以说,带鱼的“白鳞”不但不用去掉,还是个宝。

不过,带鱼“白鳞”怕热,在75℃的水中便会熔化,因此清洗带鱼时水温不可过高,也不要对鱼体表面进行过度地刮拭。另外,这种“白鳞”在长时间接触空气后,容易受到氧化而变成黄色,并带有一定的“哈喇味”。当遇到这种情况,洗时就该去“鳞”了。

记住喽,以后烹鱼的时候不要犯错哦!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