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传功护法(2 / 2)

此时,经过汉宣帝“霸王道杂之”、汉元帝“牵制文义,优游不断”的统治后,儒家经学已经通过一系列礼乐制度改革和十四家经学博士牢牢把持朝政的格局,将汉武以来,“独尊儒术”的口号,变成了既定的事实。

皇朝龙气体制,也在此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可就是在这种繁荣下,却隐藏着不可忽视的危机。

今文派的经典,被家传的经学博士们一代代地阐发,变得越发僵化,而且经学大儒,有很多都是家学渊源,并不通晓政务,有的甚至道德低下,以至于祸乱一方。

由于龙气体系的存在,这些大儒们能够从皇朝气运中获得力量,致使底层民众根本就难以反抗,春秋时期那些刺客们所行的“匹夫一怒、血溅五步”之事,都变得难上加难。

就在这个儒门龙气体系极度繁荣的时期,却忽然发生了一次震惊天下的灾异——“荧惑守心”。

荧惑是灾难之星,心宿则是天上的明堂,乃天子布政之所,“荧惑守心”,就是灾星停留在明堂内,意味着天子将有大灾难。

成帝大怒,为压胜灾异,下诏贬黜为相九年的儒门大宗师翟方进,这位性情方正的大宗师并未反驳,而是在平静接诏后,于家中散尽一身龙气,自断心脉而死。

此事遍传天下后,那一代的太平道主甘忠可夜观天象,言汉家气运已完,应重新受命于天。

这话也传到成帝耳中,被认为罔上惑众。

成帝为维护天家尊严,便召集几大儒门宗师,手持神兵,围杀此人。

甘忠可虽是功参造化的一代道主,却也难敌集合天下龙气之力的儒门,只得含恨而死,死前他将一身所学编纂成册,命名为《包元太平经》,传给了弟子夏贺良。

待到哀帝时期,夏贺良承接太平道统,成为新一任的太平道主,他依据“包元太平经”,建议哀帝改号,重整龙气体系,以延续汉家气数。

彼时灾异频发,可学贯古文今文两脉,被目为儒门当代第一人王莽王巨君却因朝堂斗争被剥夺了官职,隐居在自己的封地新都,不问世事,专心治学、修行。

哀帝自然也不可能屈尊去请这位,被自己亲手逐出长安的大宗师,他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采纳了夏贺良的进言。

哀帝非但改年号为“太初”,还按谶纬,换皇帝尊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甚至将计时的刻度都从一百换成了一百二十度。

可夏贺良此人道术不精,且彼时龙气体系早已深入人心,仓促改换,反而使得劫数来得更快,哀帝因身体每况愈下,深恨此人无能,便下令将他直接处死。

当初参与过围杀甘忠可的儒门宗师们,本以为夏贺良能为此大事,修为定然已胜过其师。

就连儒宗王莽都被惊动,走出新都,参与这场围杀。

不曾想,夏贺良这厮因参与朝政过多,被龙气污了道基,一身精纯至极的仙道清气十去其九,根本就非是王莽敌手,只一招就败下阵来。

可夏贺良的死,却并未令得天命有所推迟,两年后,“行西王母诏筹”事件的全面爆发,“妖祸”席卷天下,就连诸多被龙气护体的官员都受到影响,投入其中,成为妖变者。

这场混乱足足持续了数月,才在秋天,被王莽带领古文一脉的儒门众士平定。

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位宛如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的儒宗,却并非是维系前汉的支柱,反倒是彻底断绝其气数的掘墓人。

等到王莽乱政,炎光再阐后,张角的师尊于吉真人,有感于前代两位道主谈论政事、参与朝政的凄惨下场,便绝了从皇室入手的想法。

他将饱含众多谶纬之术的《包元太平经》,整理成一篇内修炼心的《太平清领书》,从此有了自下而上,彻底推翻汉室,斩断龙气体系的想法。

自于吉以后,太平道的道人们,便不再试图结交达官显贵,而是深入到民间,为这些饱受天灾人祸之苦的乡民们,提供符水治疗,亦或是为其讲述经典,由此发展信众。

于吉的弟子张角,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太平清领书》的内修之术,升华到了“神满虚空,法周沙界”的圆满地步,并命名为“洞极”境界。

虽说仙道发源于黄帝,可在那个蛮荒的上古时代,炼气士们所修的与其说是道术,倒不如说是一种天授神通,直到周朝,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大量的练气士在这个相对安稳的时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这才有了后面的黄老道、方仙道的雏形,也诞生了一种真正能够由凡人而仙的道途。

时至今日,在这千多年来,仙道的内核虽是不变,可道术的发展早已是日新月异,比起以往那个蛮荒时代不知道强出多少。

这段时期里,更涌现出了无数道术上的天资横溢、惊才绝艳之辈,如开辟出“壶中天地”的壶公施存、自创“缩地成寸”的费长方、创出“八百神行法”的李八百。

炼制三五雌雄斩邪剑,一举扫除六天故气、八部鬼帅,设二十四治,镇压巴蜀的天师道祖天师张道陵,便是其中声势最为煊赫的那个。

道术发展至今,已是法脉万千,可张角却敢以“洞极”为号,可见其人心气、修为如何。

“洞”者通也、深也、幽也,“极”者,尽也。

洞极二字,既是指《太平洞极经》已是此界的“术之极致”,也是指张角此人的修为,已经到了此界之最,无以复加的地步。

昔年广宗一战,虽是卢植胜了一招,他却是手持熹平石经这种级别的国之重器,张角的武器,却仅仅是一根简朴的木杖。

而且,等到卢植伤重难以出战,被宦官污蔑,最终槛车入洛后,张角还能行动自若,飘然出城。

万军阵前,他身不动,只用十招,便击败了手持霸王断刃的破虏将军董卓董仲颖。

等接替董卓的皇甫嵩来到后,张角更与这位被目为“天地四极”之外的最强者,人称“天下第五”的强豪,交手过百招而不败。

朝廷一方除了这三位能与张角正面交手的支柱外,还有诸如“江东猛虎”孙文台、朱儁朱公伟等强手,轮番上阵,消耗张角的清气法力。

饶是如此,他们也用了足足数月时间,才撑到了张角伤重难返之时,这期间的诸多消耗,甚至足以动摇整个大汉的国本。

而且参战众人都心知肚明,若非这位如仙神临凡的道宗,要分神看顾广宗城内的数万军士,只怕这些参与围攻者,能够活着走出广宗城的,不足十之二三。

性情最为刚烈的朱儁朱公伟,与他麾下的孙坚孙文台,更是将这场大捷,视为平生耻辱。

正因如此,张角虽逝,可世人仍是将他列在“天地四极”中。

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他才是最无可争议的天下第一。

对此,尽管有很多身居高位的强者们明面上表示不屑一顾,可在背地里,他们也仍是不得不服,不得不认。

听张晟说得如此玄乎,叶横舟的好奇心已被勾到极致,便迫不及待地用神意去触碰这枚玉符,试图了解这本被誉为“道术极致”的仙道宝典。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