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244真没想招商引资(2 / 2)

胡惟庸倒是不觉得奇怪:

“王布犁判那些奸牙都不知道有多少了,早就有了防范经验。

再加上他让牢里的牙人戴罪立功,纳入县衙的书吏体系,能做出这种成果来,也算说的过去。”

“现如今光一个江宁县的做法对朝廷是有好处,但此举还是过于简单,一旦出现问题,怕是会让经商之人雪上加霜,我们要做的是收税,而不是破坏商路。”

陈宁也是有着发展的眼光,京县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那也就是江南地区能够相互媲美,收上来的税兴许比这还要多。

至于其余各地县衙充当牙人之后,难免因为有了官府背锅,从而做出许多恶事来。

涂节摸着胡须笑道:“嗯,但是此举直接绝了他们勾结官府,陷害客商、高抬物价,擅收佣金,压价短秤、用假银诓骗商民、以重报轻,以昂报低,抢夺货物,拖欠欠款,久欠不还的手段。

王布犁可真是没少给他们安罪名,不过倒是也让这帮人说不出什么话来。”

“关键是王布犁这個典史主持的,他的名头在本地还是有着一定的威名,商人会信任他的为人,才有了这番政绩。

我只是想着若天子真要把这套制度流转下去,各地县衙里的衙役们,还有没有心思办公,而不是去争相充当牙人。”

“此事你用不着担忧,具体的奖惩制度,王布犁早就会同天子汇报的。”

胡惟庸一锤定音,既然天子想要干,那些人还都是淮西集团的潜在对手,那他就想法子把这件事干好喽。

王布犁虽然没有加入淮西集团的小圈子里,但他是天子的女婿,总归是在淮西集团这个大圈子里厮混。

那出手就针对江南等地的商人,在胡惟庸看来是最正常不过的举动。

“陛下把吴卫的奏章给咱们看,就是给咱们吃下定心丸,不要总是去想其他的。”

胡惟庸把吴卫的奏章放在桌子上,看样子王布犁也是个潜在的“丞相之姿”,被天子所培养的。

但胡惟庸觉得天子是给太子培养的丞相,等到了那个时候,他胡惟庸早就该退位了。

毕竟从王布犁交流当中,胡惟庸也明白,王布犁是紧紧抱住了天子的大腿,然后就不怎么表现了,除非是天子或者太子去交代他干活,他才动。

这小子性子如此惫懒,到底是装出来的,还是他真觉得当了天子女婿就可以混吃等死,一丁点都没有想要上进的心思?

按照胡惟庸的理解,天子既然向你伸出了橄榄枝,那你必须好好抓住表现自己才行,否则机会失去了,你什么时候才能坐在丞相的这个位置上?

胡惟庸倒是也不着急,他觉得兴许是王布犁还没有同公主成亲,所以才依旧低调,并没有暴露出自己的野心来。

这小子心思深的很。

胡惟庸在他身上隐约嗅出同类的气息。

王布犁打发走了朱标后,在牢头田留根的带领下,开始巡视牢房,主要检查一下整洁程度,避免出现什么疫病之类的。

至于耳边传来什么求饶之声,他一概不管。

“驸马爷,咱们每天都监督犯人劳动,轮番打扫卫生以及倒马桶,清洗茅房,确保没有卫生问题发生,做好了值日表。”

“嗯。”王布犁应声了一声:“就算是天气凉了些,也得注意卫生,天天臭烘烘的工作环境,兄弟们也不愿意总在这里面待着。

而且我发现这牢里的温度也开始变低了,回头拿着咱的手令去刑部领取过冬的囚服以及木柴之类的,邓来发是咱县衙出去的人,也不会为难你们的。”

“小的明白。”

牢头田留根脸上带着笑,他现在干劲十足,对于这些坐牢的犯人,可全都是兄弟们潜在的客户啊。

用不着偷偷吃脏钱,全都是光明正大的“补贴”,故而这帮子狱卒们,无论在不在编,全都充满了干劲。

只不过目前而言,大牢的房间还是空旷了些。

毕竟天子断案是非常迅速的,根本就不等什么他娘的秋决。

该杀杀,该发配就立即发配。

伱一个犯人是没有什么人权,要等着天气转暖才去北方戍边之类的好时间。

可惜现在犯事的人太少了,江宁县有些海河宴清的模样。

为此田留根不得不交待衙役以及捕快兄弟们,借着去驸马爷的书店以及国子监的借口,去上元县巡逻一下,争取抓来几个闹事的,关进牢中。

如此,兄弟们才会有进项。

毕竟如今犯人日益减少,就靠着收税来维持兄弟们的补贴了,所以显而易见是下个月的补贴会变少。

最为重要的是他们也不敢胡乱抓人。

否则告到典史老爷那里,这身皮怕是穿不得了,还得进监狱,把以前吃进嘴里的肉加倍的吐出来。

收益和风险不成正比,加上王布犁办案的强势,算是遏制住了江宁县衙役狱卒们沆瀣一气胡乱捞钱的想法。

待到巡视完牢房,王布犁慢悠悠的出去,根本就不管牢里喊冤的人。

你们真冤假冤,老子能不清楚吗?

待到又回到了典史大厅,里面倒是有一帮交税足够多的大商,以及一些中小行商的代表。

王布犁挨不过这些人的请求,索性就见了见。

毕竟官府直接介入牙人,让他们这群人得到了许多便宜之处。

有王布犁这块招牌,用不着还得跟那些勋贵们低声下气的送上一些好处费才行。

他们供养的牙人,收取的佣金可当真是一丁点都不低。

“驸马爷。”

众人见王布犁到来,连忙起身行礼。

王布犁只是轻微颔首,叫他们都坐着,用不着拘谨。

其实这些大商人也不是第一次见王布犁,作为“夜秦淮”的常客,他们没少见驸马爷带人去楼里公干之类的。

并且王布犁还在夜秦淮写下了为三国演义扬名的那首词。

“谢意本官收到了,陛下对于肯主动纳税的商人都是极为欣赏的,这说明商人也是心向我大明朝的。”

王布犁先定下了基调,听的一群人脸上带笑。

这丁点小钱花的值啊!

他们这些大商人是不怕花钱的,最怕的就是多少钱花出去,连个水花都起不来。

“你们在行商过程当中,有什么难处,尽管说一说,我看看能不能给陛下提一提。”

紧接着王布犁的第二句话,就如同炸弹一般,炸的这群人有些发懵。

作为地位最低的商人,尽管他们有钱,可在政治上的地位算个屁啊!

可是一直都没有人敢言语,倒是坐在末尾的小商贾席策站起来,躬身道:

“驸马爷,像我这样大批量的人背井离乡,对于经商缺乏经验和知识,还有一些学子将来要入京考试,要长途跋涉,对于水陆路程等方向不好辨明。

若是朝廷能够出一些介绍当地商业、地理和水路路程的书籍,对于我等也是有着极大的便利之处。”

王布犁用惯了电子地图,来了大明之后,最远也就去永安村,还是有人带路,平日里真就不出城三十里外,活动范围极小。

现在他们要出远门,自然需要地图之类的。

“嗯,你说的这个建议很好。”

王布犁先应了一声,席策脸上带着明显的欣喜之色,他这是遇到的实际困难,一旦走错路了,那就增加了风险和支出。

不过王布犁倒是不觉得老朱会批这件事。

毕竟按照他的理想观念,大家最好不要流动,在你生活的地方三十里就算是极其远的出门了。

重本抑末,有着贱商的传统,直到明中叶才被商品经济给刺激的,许多读书人也不参加科举,而是去经商的。

士商易位,金钱的潜在之势已经体现出来,社会地位自然就发生改变。

“此事我会上书陛下,请他定夺。”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