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第181章 大玄朝堂(1 / 2)

大玄皇朝京都。

多年不开朝会的皇帝冷不丁传出召开大朝会的消息。

这让很多京官感到很是措手不及。

但也有一些消息更为灵通,能力更为广大的京官与家族,早早就知道了皇帝为什么要开朝会。

三槐巷,王氏宅邸。

王哲忠坐在书房里面,手中拿着不成器的女婿龚梓臻这段时间来很是花费了一番心思寄来的六封信,沉吟不语。

收到第一封信之时,王哲忠对那位太乙雷声应化天尊完全无感。

箓生制度的完善,箓中随身兵马的出现,分割大玄皇朝的根本权柄、敕封一县城隍的能为,都让王哲忠端正了自己的态度。

甚至都不愿意听王哲忠狡辩,就默认王哲忠有与那位天尊沟通的渠道。

百官遵循着礼仪,依次进入金銮殿之中,按班列站好。

没有欠俸,没有断炊。

“无需客气,江山萧氏虽然没落成了寒门,但几百年前,与三槐王氏自有一番情谊在。”

“王公稍待,王公稍待。”

一条退路在京都郊外,在那位蹲在西山我刀门的左牵虎身上;

还有一条退路,在已经发疯了的“镇国”身上。

从紫竹道人与燕赤霄开始,团结修行者;

从城隍阴司与山川神祇同时着手,挖大玄皇朝的根;

从土地公这一不起眼的神位开始,补全大玄皇朝神祇敕封体系的漏洞。

走在先头的王哲忠心里并不像表面一样平静。

收到第三封信的时候,王哲忠对那位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的关注度越发高了。

或许,三槐王氏的出路,真的如不成器女婿龚梓臻信中说的那样,不在于京都,不在于并州老家,也不在于其它,而在于偏居一隅的滦州,在于那位太乙雷声应化天尊身上。

后续以黑山为根基,稳扎稳打,先稳住云龙府的局势,再图整个滦州,绝对能成一方气象。

上朝的时候快到了,他得更换官袍,去往三年多都没去过的金銮殿。

收到第四封信的时候,王哲忠有些坐不住了。

有的地方用的多了,其它地方用的自然就少了。

这就让朝廷显得越发虚弱,更加助长妖魔鬼怪的嚣张气焰。

大玄皇朝的神祇敕封体系有两条线,一条是延伸朝堂意志的城隍阴司体系,一条是辅助延伸朝堂意志的山川神祇体系。

这份明白,也让王哲忠心里的石头悬了起来。

按下心中思绪,王哲忠扭头觑着脸上笑意盎然的李崇云,冷冷说道:“李公还是担心担心自家在蟠龙府的基业吧。”

这个举动,并不让李崇云意外,只是感到可惜。

学识过人,能力过人,胆识过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说的就是如此。

滦州发生了那般大的事,连三年不开朝会的大玄皇帝都临时召开大朝会,而他这一支的根基就在滦州,就在升龙府!

那群志士只是失败了,并不是死绝了!

眼下正是那位天尊最危险的时候。

王哲忠在户部任侍郎一职,襄助户部尚书管理大玄皇朝的财政经济,与礼部打交道比较少,因而与李崇云并不熟。

“待会儿朝会之上,你只听,不言,明白吗?”

朝堂就是一座围城。

从底层百姓开始,凝聚信仰;

王哲忠将六封信认真收好,呢喃着这个词,走出书房。

所以,来自其他家族,其他官员的试探与针对,来自大玄皇帝的逼迫与打压,绝对不会少,而且会很激烈。

当然,这个前提是那位天尊能顶住大玄皇朝必然会给出的冲击。

但是对于山川神祇体系,因为诸多山川神祇是由妖怪转敕而来,朝堂的管制与束缚力度一直不够紧。

没走几步,王哲忠就听到了侧面传来一声呼唤。

无视掉百官的别扭,大玄皇帝咳嗽几声,气若游丝般开口说道:“今天开朝会,只为一件事,哪位爱卿替朕分忧,去滦州灭了那劳什子太乙救苦天尊啊?

不仅不经朝堂敕封就妄自封神,僭越自称天尊,居然还敢顶着朕的意志,强行宣名,这太乙救苦天尊胆子大得很嘛。

王哲忠微微欠身,表达自己的感激,也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不仅如此,有名有号的一品紫敕天尊里,没有太乙雷声应化天尊这么一号神祇!

收到第二封信的时候,王哲忠对那位太乙雷声应化天尊来了一些兴趣。

尽管靠着三槐王氏与“镇国”之间的紧密关联,王哲忠不一定会死,却难免吃一番瓜落。

马车的速度很快,不到半炷香时间,就从三槐巷来到皇宫外面。

说实话,王哲忠很佩服萧尚书的能力,但不是很赞同萧尚书的一些做法。

王哲忠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缓缓走下马车,迈着四方步向宫门走去。

户部尚书姓萧,非世家出身,只一寒门。

萧尚书没有回头,轻声喊了一句。

这是很多大家族与有识之士的共识。

王哲忠立即给出回应。

有“镇国”在,有“玉玺”在,有天坛、地坛在,大玄皇朝能稳稳操控城隍阴司体系。

那位天尊的种种行为,让王哲忠赞叹不已。

各种妖魔鬼怪就冒了出来,祸乱天下,欺凌人族,而朝堂因为各种各样的羁绊,无法出手平定。

所谓皇权不下乡,就是缺少“土地公”这样的能够与城隍阴司衔接的基层神位。

不然的话,财政短缺,越发暴虐的大玄皇帝第一个族诛的就是好不容易有些起色的江山萧氏。

燕赤霄仅仅只是燕赤霄吗?

不,燕赤霄代表的是曾经那群为了一个共同理念奋斗的志士!

从县衙开始,贯彻行政;

那位天尊已经啃下了滦州最难啃的石头,黑山。

只不过王哲忠也明白,那些做法不是萧尚书自己想这么做,而是只能那么做。

王哲忠开始调动家族的力量,重点关注滦州的大小动向。

越发乾纲独断,越发暴虐的大玄皇帝也这么想,那就很致命了。

“镇之以静,必须镇之以静!”

仿佛先前不顾派系之分,不顾交情不足,出声喊王哲忠的人,并不是他李崇云一样。

收到第六封信的时候,王哲忠知道,自己必须做抉择的时候来了。

三槐王氏与天水李氏,又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与立场,也不是政治盟友。

就在这时,李崇云快走三两步,赶上了王哲忠,嘿嘿笑道:“王公走得如此之快,是急着面圣,然后痛陈王公与发祥于丹阴县的滦州之事并无关联,对吗?”

六一.二二三.一三四.一九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