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别开生面的教学(1 / 1)

不同于前两排房子,最后一排盖的非常宽敞,所有屋子都打通了。

不同的是这里面没有课桌,只摆了一排一排的长条凳子,人挨着人坐着。

苗青嘴巴张成了o形:“怪不得村里路上都看不见人,全村人竟然都在这里上课!”

“还有,这是讲的什么?”

周承咽了口唾沫小声说道:“这是……国际贸易的课程!我之前做过这方面的采访,这些是基本的交货方式。”

苗青瞪圆了眼睛:“刚才那个老师说,村民们还会做卷子?我没听差吧?”

周承点点头:“我也听到了。”

两人有点消化不良,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天方夜谭一样。毕竟现在不少人连字都不会写。

尤其这教室里,那是什么年龄段都有。

从十来岁的孩子,到五六十的老头老太。手里都拿着笔和本子,在认真记笔记。

两人又被屋里的讨论吸引住了注意力。

村民们的课堂气氛不像小学初中高中那样严肃,一向比较活跃,有啥不懂的就问。

因为村民们年龄的原因,不会的老师还会反复讲,十分有耐心。

李强举手问道:“周老师,这样一比,工厂交货卖家自己说了算,船上交货还要送到港口或者船只上。这样一比,是不是工厂交货更好?”

周启明鼓励道:“强子这个问题问的好!勇于思考,咱们给点掌声!”

又是一阵啪啪的掌声,李强明显被振奋到了,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这才坐下。

周启明解释道:“交货方式没有说哪个更好,得看买卖双方谈的条件。”

“工厂交货看起来是方便一些,不用运输、报关。但是它的价格或者说利润却不一定高。”

“船上交货虽然麻烦了些,但提供了服务,产品价格也能上去。只能是具体订单,具体分析。选择更合适的方式。”

“当然,咱们还有其他的交货方式,后面我会给大家一一讲到……”

下面的村民们跟着叽叽喳喳讨论起来。

“周老师说得对,再说,要是人家买方就坚持船上交货呢?那这单生意不干了?要我说,卖家就得准备的全面一些。”

周启明欣慰道:“说得有理!”

又有人听得兴起,提议道:“周老师,干脆今天多讲点呗!把其他几种方式一并讲了。”

周启明笑道:“贪多嚼不烂,今天的测试要是大家的准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下节课就进度快些。”

那人把自己的笔记本往头上一举:“没跟上的放学过来抄笔记哈,咱这手速,记得清清楚楚。”

果然有几个老者打了招呼:“下学留讲桌上,我们抄完给你送家去。”

……

下课声响起,周启明收拾一下手里的教案,说道:“大家休息十分钟,该上厕所的上厕所,该喝水的喝口水。下节课是方老师的公司管理。”

说完话,就径直出了教室。

周启明不过二十七八的样子,身上穿的和村里人没啥区别,可就是带着一股子挺拔的劲儿。

教室里几个大姑娘,眼巴巴的瞅着周启明的背影。

周承……

苗青……

他们也好想留下来继续听。

不过,好像很快就要被发现了。

周启明看到教室外站着俩人往里瞅,客气道。

“你们是哪个生产队的?别扒窗根儿了,教室里面有位置,进去听就是了。”

这一两年,周边生产队的小年轻,一旦闲下来不少来旁听的。早就见怪不怪了。

而他们第一生产队,一直持着欢迎的态度。

周承摇摇头,他们哪个生产队的都不是。问道:“这位老师,您这讲的是国际贸易的知识吧?”

周启明点点头:“对,我专门负责村民们的国际贸易课程。”

周承接着说道:“那还有别的老师?”

周启明:“对啊,目前村民这边已经开设了十八门课程了。涉及到了不少专业,连我遇到不懂的也是要来听课的。”

周承……这怎么感觉上的比大学还丰富?

苗青:“周老师,能冒昧问下你们这些老师讲的这些都是哪里学的吗?”

周启明这才认真打量了下两人,穿的明显比村里人好,又是一口京市的口音。突然问起:“你们不是山南县本地人?”

周承和苗青摇摇头。

周启明眯了眯眼,只沉默了一下,便爽朗道。

“这也没啥不能说的,都是下放前掌握的知识。正好互帮互助教给村民们。”

现在,他们早已不被嫌弃了。这一方土地,给了他们信心,让他们挺直了脊梁。

苗青:“下……下放户?”

意识到自己这样说有些不礼貌,苗青立马反应过来,解释道:“周老师,我没别的意思,我就是有点惊讶。”

她真没那个歧视的意思,她看到周启明讲课那意气风发的样子,也被迷住了好么。

周启明安抚道:“没关系的,你们也别多想,我们这边的老师大都是下放户。换一种方式想,下放也能发光发热不是。”

周启明说完,下一节课也快开始了,再一次邀请他们进去听。自己则是完成工作回家去了。

周承和苗青还真就进去了。他们发誓,他们真的很想感受一下。

这次讲课的是个中年男人,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公司管理制度。

老师先是假设了一个公司,然后就这个公司开始讲考勤制度、奖惩制度、考核制度等。

言语简明,但是意思却很完备。显然,这位老师是考虑到大家的接受程度,对讲课方式进行了周密的安排的。

不可谓不用心!

周承不禁夸奖道:“这样的课谁不爱听?”

边上王桃花骄傲的说:“我们村长说了,我们是农民,不是大学生。安排的课程得能让我们接受,才能有效果。”

“不单这个老师,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很用心备课的。”

“这些老师都可优秀了!可惜我闺女太小了,要不就周老师那样的,我怎么也得找媒人说和说和。”

另一个妇女孙英子说道:“你可拉倒吧,现在下放户那边儿但凡年轻点的,家里的门槛儿都快被踏平了。等你闺女长大,早没戏了!”

周承:“他们这么受欢迎吗?”

他真是见识到了!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