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有记者误入(1 / 1)

“我还有事儿,得去趟县里,你们二位直接去向阳公社吧。”

周承和苗青直接被下了逐客令,一头雾水。

他们俩做采访,帮忙宣传,走到哪里不是受到礼待。哪个人哪个组织不想被报道?

怎么山南县的这几个公社主任全都不太感兴趣的样子?

崔红林早就无所谓了,不光他,就连其他三个公社也早就不装逼了。

自己公社下面的人饿的打摆子,向阳公社的人出去都红光满面。

他们要是再好意思虚报产量,那就真是啪啪打脸了。

现在他们也想明白了,要个先进有啥用?远远不如实实在在让大家过好重要。

看向阳公社的人就明白了。

现在随便拎出来一家,都是有粮有钱,恨不得都比他们其他几个公社主任都好过。

先前把闺女嫁到那边的人家也跟着吃香了。接济不上的时候,张口借粮那就从没空手回来过。去年冬天还都开始跟外嫁的闺女学着搭蔬菜暖棚了。

崔红林越想越按耐不住,步履匆匆,眼底含着希冀的目光。比周承、苗青两个年轻人走得还快。

周承和苗青无法,只好又赶去了向阳公社的办公室。

于卫民看着周承和苗青手里的信,又打量着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心里暗想。

他闺女这是抄的急了,忘了换个字体。还好平时不在外面写啥字,否则真就露馅儿了。

你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懂这么多合适吗?

于卫民语气笃定道:“我们公社的人我都清楚,下面一共六千三百口,没人写这样的字。你们去别处看看吧。”

周承:“听说县里的下放户都在第一生产队,我们想去问问看。”

于卫民:“看啥看,天天参加劳动,累成了狗,哪有时间写这些。”

“再说我们自己的人有几斤几两我还是知道的。仅有的几个医生和留学生都没学过这方面的知识。”

周承和苗青从向阳公社出来,不禁有些挫败,竟然一点头绪都没有。

两人漫无目的在县里走着,就听前边儿一个年轻人和自己母亲抱怨。

“妈,工农兵大学生能不能不当?”

中年女人抱怨道:“我就说不让你去吧,你走了后咱家少一口人,啥东西都少分一份儿。”

年轻人满脸懊恼:“我这不是想着见识见识外面的大学,多学点东西。谁知道那里讲的东西太简单了。就这,同学们还好多听不懂的,老师还得照顾大部分人的水平。”

中年女人:“村里巴巴聚集了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谁让你不珍惜。现在说这些还有啥用?”

“再说村长当初可是说了,在村里学和出去学各有各的好处,不能半路退学。别说这些了,你好不容易放假,在外面吃不到好处吧?走,回家给你贴饼子炖鱼吃。”

年轻人语气立马轻快起来:“妈,咱家又分鱼了?可想死这口了。”

周承和苗青揉了揉耳朵。

周承指着两人道:“我没听错吧?这对农村母子在嫌弃工农兵大学生?”

“工农兵大学生不是抢不到的香饽饽吗?每个村里最优秀的人才能被推荐。”

苗青不确定的说:“可听他们这意思,他们村的人好像并不热衷。甚至,有些嫌弃?”

周承转了转眼珠子:“走,咱们跟上他们,看看是哪个生产队的。”

做记者的都知道的道理,与其听人说,不如亲眼见。

两人一路尾随着这对母子就去了。

出了县城,就是大路。本以为转到村里会是一条两米的小土路,毕竟其他村都是这样的配置。

却没想到,峰回路转,前面竟然是是宽三四米的崭新的水泥路。

周承和苗青踩在路面上都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周承:“这么长的路,修下来得多少钱?”

苗青:“这还不是钱的问题,这么多水泥得县里批吧?”

当然得县里支持,他们公社自己出钱,于卫民又往县里一闹腾,顺利批了下来。

刚才的那对母子一会儿的功夫就看不到了。

村边儿上,却并没有四处玩闹的小孩儿,村子的路上都没啥人的感觉。

抬眼看去,远处山坡上,一层层的梯田上绿油油的,十分壮观。

半山腰上,一片片的果树都开了花。远远看去,美不胜收。

苗青恨不得奔去那片花海,不由得说道:“简直像是进入了世外桃源!”

两人继续往里走,隐隐有声音传来。

走进了,才发现是个学校。而且是个规模比较大的学校。

本来只有三间的房子,现在变成了三大排。

第一排前面的空地用篱笆围成了院子,小孩子们尽情地在院子里玩闹。两个老师在两边看的仔细。

苗青:“这是,托儿所?”

周承:“看起来像!”

两人的脚步不由自主又向第二排走去,朗朗的读书声从里面传来。

“张大嘴巴,啊、啊、啊!阿,阿姨的阿!公鸡打鸣,喔、喔、喔……”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苗青:“这是,小学?初中?高中?”

周承脸上都是难以置信。现在知识青年都下乡参加劳动了。乡下的人却办了这么一间学校?还这么全面!

两人处在震惊中,脚步停滞。却听到最后一排房子里,传来激烈地鼓掌声。

苗青和周承对视一眼,继续往前走。

这下他俩是真的听墙根儿了。最后面的窗户外面,露出两个脑袋,扒着窗台使劲儿往里看。

这一年多,学校的老师也在不断的扩充。像今天就是由下放户周启明给大家讲国际贸易。

“咱们上节课讲了工厂交货,大家交上来的卷子准确率很高。掌握的很好,这个值得咱们自己给自己鼓鼓掌!”

话落,就是一片掌声。

周启明继续道:“那么今天咱们再讲一种交货方式,叫做船边交货……”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