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县里送来了人才(1 / 1)

县里开会,并不是住在招待所。政府后面有个大院子,每个屋子都是大通铺,人就安置在里面。

第一天的会安排在下午两点。

于卫民、赵前进和郭民到的时候,也就上午十一点的样子,院子里已经很热闹了。

人们都找个炕把自己的东西放好,聚在院子里聊天。

向阳公社其他生产队的人早早就帮于卫民几人占了个向阳的屋子。

第二生产大队的村长石顺招呼道:“于村长,你们咋现在才到?位置都给你们占好了,先把东西放下。”

于卫民几人边安置边道了谢:“这不是觉得离着近,下午才开呢,赶得及。”

其余几个大队的人也都聚过来说话。

这次开会涉及的主要是村里,每个公社十个领导,只让公社主任、公社书记和公社副主任来了。

而五个公社下面的四十个生产队,一百二十个村领导全来了。

人实在是不少。

向阳公社八个生产队的人这次出奇的和谐,隐隐以于卫民为首。

红旗公社五队的村长刘金道:“以前咋没看出来你们公社这么团结?”

石顺道:“刘村长,来,来,我给你介绍下,这是一队今年新上任的村长,于卫民。”

石顺和刘金关系不错,主要是刘金的闺女嫁来了向阳公社二队。

刘金也是个热情的,凑过去打招呼。

石顺道:“你闺女是不是有日子没回娘家了?一看你就是消息不灵通。”

“我们村多亏了于村长,现在自留地都种上暖棚了。暖棚你没听说过吧?菜种子下到里面,冬天也能长出青菜!”

刘金:“我怎么就这么不信呢,冬天不得全都冻死?”

“这我还能骗你?你去你闺女家瞅瞅不就得了?”

边上解放公社四队的丁茂春:“他吹牛你还真信,你见过冬天能种菜的?”

向阳公社三队的孙大海说道:“石顺说的是真的,不光他们村,我们公社八个村全都种上了。”

丁茂春嚷嚷着不可能,长个头就得被冻死。

刘金却觉得他俩不至于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和自己扯谎,心里痒痒的,想着等开完会先去趟闺女家。

说着话就到了中午,大家伙儿都张罗着吃饭。

这个接待的院子有个棚子,下面三口大灶,边上堆着木柴。想吃热乎的或者想喝热水的可以自己动手。

大家都拿出自己的口粮。大多数是玉米饼子和咸菜,或者玉米面菜饼子。

于卫民早早就叫着赵前进和郭民到了角落里。拿出韭菜鸡蛋馅儿饼给两人分。

“卫民,我们带了口粮了。你嫂子特意给蒸的白面馒头。”

“是啊,卫民叔,我也是带的白面。我媳妇儿说了,出门就吃点好的。”

于卫民也没勉强,给两人一人夹了一勺肉酱,三人吃的喷香。

人在角落里,香味儿却传了出去。

有人小声嘀咕:“向阳公社一队的人怎么这么舍得,开个会带的都是白面。玉米饼子我每顿都不舍得吃饱。”

一起的人啃了口生硬的菜饼子:“是啊,没个成算,都这么吃,冬天不得饿肚子?”

于卫民只是觉得带的东西不够分才躲到了角落里。

没想着装穷,也没必要装穷。他们家解锁的是福报系统,帮助越多人越好。

下午开会,主要就是挨个儿汇报一下各个生产队的情况。这两天的会议结束后,要评个先进出来。

四十多个生产队,一个挨一个的汇报,一直到了夜里七点才散会。

于卫民也总结出来了,他们生产队是人数最少的生产队了。

和人家动不动就上千人的大队比,他们就是个屁股大的小村儿,不值一提。

饥肠辘辘的回到住处,于卫民道:“赵哥、郭民,叫上咱们公社的人,咱们一起煮挂面吃。”

自家盖房子这几个村也出力了,本就是想着请大家吃一顿热汤面的。

挂面不占地儿还出数,他带来了四大把。

三个大锅只有一个烧了热水,另外两口闲着。郭民去叫人,于卫民和赵前进添水加柴。

煮了两大锅清汤挂面,大家带的都是大茶缸子,装满面条后一人一大勺灵魂炸肉酱。

这样也太香了!向阳公社的这波操作,把其余四个公社的人馋的狂吞口水。

啥时候向阳公社这么阔绰了?

于卫民丝毫不管别人怎么想。

好奇吗?好奇就来打听,来学,那样他的福报积分兴许还能涨!

压轴的会议果然是留在最后的。

第二天上午,县领导拿出了一份文件。

县长潘永明说道:“上头下了通知,这次会有大批知青和下放户分到咱们这边。”

“这次开会,就是和大家商量一下,后面的工作要怎么开展。”

县委书记周雪峰说道:“咱们生产队任务重啊,得把这些人消化下去,为国家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我们的意思,咱们还是照旧,平分给各个生产队,或者按照人口比例分下去。”

“当然,大家可以畅所欲言,选一个更合适的方案。”

向阳公社主任马伟荣问道:“潘县长,这次总共下来多少人?”

“知青二百五十八个,下放户七十八个。”

红旗公社的主任崔红林第一个表态:“我觉得可以各个公社先平分,再按照各个生产队的人数按比例分下去。”

平均的话每个公社能大概能分过去六十六个人,每个大队多的十来个,少的六七个人。

算明白账,抱怨声四起。

解放公社四队的村长丁茂春说道:“说得简单,可我们村里知青点都满了,牛棚地方本来也不大。住哪儿啊?”

刘金也说道:“我们村里人多,粮食本来就不够吃,再十来个人,更吃不饱了。”

两个村长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底下都是嗡嗡的讨论声。

政协主任肖刚伸着两个手臂喊道:“静一静,大家都静一静。困难是有的,大家不能退缩,要想办法面对。坚决完成任务!”

人们都是爱国的,这话说出来自然不能唱反调儿了。

现场安静下来,于卫民举手:“各位领导,我有话说。”

潘县长见是个生面孔,问道:“你是哪个大队的?”

于卫民道:“我是向阳公社第一生产队的村长,于卫民。”

向阳公社的领导来了三个,公社主任马伟荣,副主任冯彬,公社书记杨泽山。

马伟荣悄声道:“这就是李永德退了后换上来的那个于卫民?气度倒是不错。”

冯彬眼神儿闪了闪,他儿子追的应该就是这人的闺女。

潘县长示意于卫民继续说。

于卫民:“我们村人少,想多要点人帮助生产。这七十八个下放户,可以全分给我们大队吗?”

他真的没想到还有这好事儿啊!来了一大批人才!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