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送来表彰证明(1 / 1)

这起拐卖案性质极其恶劣,牵扯到了很多人。上面很重视,特意下了令,做了加急处理。

相关人员已经全部逮捕归案。

光是判死刑的就有三十多人。解救的孩子更是多达两百多个。

军功章落在了席军和席丰父子俩头上。

席军也因此受到上面的重视。即便方曹是正局长,也不敢轻易动他。

一直压在席家身上的大石挪走了,席丰心里也轻松了下来。

吕梁说道:“头儿,这次有多少奖金?”

席丰:“把海市的财政局副局长拉下马的案子,奖金能少吗?这个数!”

席丰说着伸出一根手指。

吕梁十分眼热。

他在公安局上班,每个月也就三十六块钱。

一百元,顶他三个月不吃不喝的工资了。

就听席丰继续说道:“这也不是奖励一个人的,秦之恒两口子加上刘曼,都参与了制服歹徒,按人头分的。”

一人三十多,也不少了。

吕梁:“那个秦之雅没有吗?要不是她坚持让咱们出警,事情进展也没这么顺利。”

席丰沉默了,她当日的行为实在是有点出格。

先是报案说自己欺负她,再是在办公室里解扣子。每每想到这事儿他是既气愤又不自在。

到现在,所里接警的那个大姐每天看他的眼神儿都不对!

要是传出去,双方的面子都不好看,他就压着没报上去。

上面以为他们接警后直接就出警了。

这么一说,的确是没肯定她的功劳。

席丰面上不显,心里多少有点儿心虚,寻思着是不是从别的方面补偿下她。

两人说着话,自行车就骑到了第一生产队。

人多力量大,老宅那边已经开始拉线垒墙了。这活儿一般都是男人干,女人们就留在了家里。

于悠让人把刘曼喊了来,当场把奖金分了。秦之恒不在家,他们夫妻俩分了六十六,刘曼分了三十四。

表彰证书则是一人一份。

刘曼疑惑道:“咦,怎么没有之雅的?”她也是有功劳的。

秦之雅赶紧拽了下刘曼的袖子,让她赶紧闭嘴。在席所长面前,她恨不得原地消失。

讨好的笑道:“那个,席所长,你看那天报案的时候也是形势所迫,过些日子我请您吃顿饭赔罪。”

屋里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那天发生了什么秦之雅回来并没有说。

现在看起来,有猫腻!但有外人在,也不是问的时候。

席丰:“那就这周日吧,那天我调休,就在国营饭店吧!”

席丰也是第一次来秦家,到了牛棚这边,看到这破败的房子,才知道秦家原来是下放户。

谁不知道下放户过得惨?没吃没喝还受人冷眼。

表彰和奖金对别人影响不大,对下放户影响却不小。

表彰可以让他们在村里人面前抬头挺胸,奖金可以让他们日子好过很多。

这么一想,自己把秦之雅的功劳按下,有点儿狭隘了。

不如趁机请她吃顿饭,再送她点东西算作补偿。

被误会过得很困苦的秦之雅瞪圆了眼,“啊?哦,行!”

现在被请客的人都这么主动了吗?

本来她想等下个月领了保育员的工资后再请的。现在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只能同意了。

那边盖房子的于卫民却是被叫回了村支部,有人来送信儿。

说起这个,他们大队真的是太穷了,电话都没有拉呢。都是跑腿儿送信儿。

“于村长,后天县里要开会。您和赵书记、生产队长都得去参加。”

他们所在的山南县一共有五个公社,分别是向阳公社、东风公社、红旗公社、五星公社和解放公社。

每个公社下面有都有七八个村,也就是生产大队。

像他们村人口少,是里面的小村,以往去开会都是坐在最外围,没啥发言权。

这两年的政策很稳定,于卫民当了村长半年多了,这还是第一次去县里开会。不知道有什么重要的指示。

赵前进和郭民也摸不着头脑,三人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情。

于卫民:“这个会开几天?那是不是得在县里住?”

报信儿的人说:“开两天,虽然你们村离着城里近,俩小时就能赶到。但是大部分村离着远,县里每次开会都给统一安排住宿。就是伙食得自带。”

年代的局限,没有工作餐,有的住就不错了。当然,没有单间,全是大通铺。

赵前进问道:“有没有说是为了啥事儿?”

送信儿的人摇了摇头,这事儿他不清楚。

大队会计丁鹏说道:“卫民叔,你们放心去吧,盖房子的事儿有大伙儿呢。兴许等你们回来,这房子都盖好了!”

五十多口子一起干活儿,速度能不快么,一天的时间,墙山都垒了一半儿了。

估计再有个两三天,房子就起来了,只等晾干了。

“行,那辛苦你给多盯着了。”

曹秀知道后,就着手给于卫民准备吃的。

于卫民嘱咐媳妇儿:“多准备点儿,赵哥和郭民和我一起,总不能让他们干看着。”

其实空间里有吃的,但他不是自己出门,总不能直接往外掏。

曹秀说道:“我发点儿面,烙点纯发面饼,再烙点韭菜鸡蛋馅儿的。”

于柔也忙活起来:“那我去做馅儿。”

于悠:“给我爸另外带点挂面和肉酱,借个锅灶煮了,也能吃点热乎的。”

于远:“爸,你放心,咱家盖房的事儿我都盯着呢。”

他和小伙伴儿们跟着搬砖和泥的,也怪忙的。

于卫民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他们家小伙子越来越有样儿了。

孩子多了事儿多,但是也更温馨。过日子不就过一个热闹么。

县政府。

几个县领导正对着上面的通知发愁。

“这次怎么安排了这么多知青和下放户来咱们县?村里都着不下了!”

“真是个头疼的事儿,等开会的时候,又有的闹了。”

“没办法,还是老规矩,要不然就按照村子的个数分配,要不然就按照村子的人口分配。着不下就盖房子,办法总比困难多!”

他们山南县自给自足都够呛,一波波的来人,相当于来分他们的粮食。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