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这些败家子(1 / 2)

陆续的又来了几位官员,皇帝都说了同样的话,任公公照样之后指点了一二,收了银票。几个之后,就是皇帝使眼色,任公公问话,任公公给白条,任公公收小费。皇帝都打了样了,其余的就任公公办吧。

任公公忙乎到了宫里落钥,皇帝笑着对任公公说:“任予,你今晚睡觉是不是都能笑醒呀?”

任公公知道皇帝指得是他收钱:“不至于,不至于。”

皇帝:“收了这么多钱,还不至于。不是,你到底有多少钱啊?”

任公公一听都冒汗了:“奴的钱都是陛下给的,陛下明查。”

皇帝:“你看你吓的,朕又不要你的,国库也不要你的。还是钱少,钱多能这么在乎钱。”皇帝又说,“今儿这钱你就踏实收下,这些官员也该放点血了,让公主少出点儿,咱俩这也是帮衬了公主。”

任公公:“是、是、是,还能进书院就不错了,不想同过去那样进书院,想得美。”

郑大人火急火燎的亲自来书院,把白纸交给夭夭。夭夭看看了白纸,就让去典簿处了,只见典簿不紧不慢在白纸上写着入学信息,不仅仅官阶都写上去了,母亲要是出自官宦人家也写上去了。郑大人拿出钱来,典簿居然还大声的念了出来:捐赠十两!夭夭就在旁边看着,侧目看看了郑大人。郑大人瞬间冒汗,没想到啊,这还念出来,一看周围的人都纷纷看向他。

郑大人:“不是十两,不不不,不止十两,这是五十两。”

典簿:“捐赠六十两!”

郑大人心想:这就六十两,之前交的十两都不返给他,行,六十两就六十两吧。郑大人见写好后,高兴的刚要走,就见典簿把这张写好信息的白纸挂在了墙上。

郑大人:“这还挂起来啊?”

典簿:“是呀,这是捐赠,捐多少都是心意,自然是要挂起来的,还要刻在碑上呢。公主还捐了呢。”

郑大人:“公主捐了多少?”

典簿:“公主可捐的太多了,吃的、用的都捐了,少说也有几百两了,每日的餐食、茶点、还有宵夜,这些贫寒学子的冬衣都够了。昨日还烤了两只羊吃呢,味道真不错。”

官员也没多想,自己孩儿又有学上了,就高高兴兴回家了。心想:谁能给书院多捐钱啊,之前可都是免费的,不过就是年节给夫子些礼物,束修也就那点儿钱可以忽略不计,就一过场。多给,那得多缺心眼啊。

第二天,这郑大人的儿子郑公子回家一屁股就哭。郑府上下一下就慌了,郑夫人:“这是怎么了?在书院受欺负了?”

郑公子:“我爹给书院捐了多少钱?”

郑大人:“六十两!”

郑公子急头白脸的说:“捐这么点!他们都笑话我!”被同样靠皇帝白条的进来的公子哥们嘲笑了。“人家捐的至少一百两,还送来了瓜果,不有送被褥的。人家还要送呢,被章监察拦下了,说不可有攀比之风。”

郑大人:“典簿都说了,多少都是心意,不可攀比。”

公子不听:“可咱捐的,也差太多了。”

郑大人:“儿子,这好办,明天我就再捐一百两,昨日去的急,也没带够银子。”这郑公子才罢休,郑夫人给郑大人给了一个大白眼。

这刚安抚好自己家这宝贝公子,郑大人刚坐下,这岳母就来了。一进门,看到郑大人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岳母又挑出一百两。

第二天一大早,郑大人就同自家公子去了书院,见到夭夭就陪笑脸说:“章监察那日银子没带够,今天得空休沐,再来表表心意。”

夭夭:“每家最多捐一百两,不可有攀比之风。”

郑大人:“章监察想得真周到,那也要补齐到一百两才行,我来都来了。”

夭夭:“大人不必这样客气,六十两不少了,不能捐了。”

郑大人:“可也不多啊!”

夭夭:“大人真不必了,捐都捐完了,不必再捐了。”

郑大人:“就是麻烦典簿多写一笔。”

夭夭:“大人太客气了,这份心意一到就行了,书院也感激大人,功德碑上也有大人。”

郑大人:“我这岳家还托我捐心意给书院呢,我也是奉了岳母之命而来啊,老人家也想表达一点儿心意,也是积德行善的机会。”

夭夭:“一学子一家捐了就行了,不必两家都捐。”

郑大人:“这是老人家的心意,不是烦劳章监察让收下吧。”说完郑大人自己上手把那纸拿下来交给典簿,典簿看夭夭不下令也不动笔。

夭夭:“大人,您真是太客气了,真得不用。”

郑大人:“要的、要的,百善孝为先。”夭夭还要拒绝,就见官员快哭了,“章检察,行行好,给我个机会吧,就让我捐了吧!”

夭夭一看,点点头。典簿提笔写上了,岳家也都写上了。刘孝今知道夭夭是故意的。郑大人自己捐了一百六十两,郑夫人的娘家文家出一百两。郑大人的夫人是文家五房的嫡女,这五房虽不及长房,但这五房是嫡庶一大家子过得和和美美,男丁各个的争气,润物细无声一般。虽是五房但是庶出的一去,前不得宠,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都是最要紧的事。这几年过来,男丁都有了功名,官职不高,好在一大家子都相互帮衬。

文家也有子弟在书院,但是没有退学。散学回家一说郑家捐钱最少,外孙在书院被嘲,虽然章监察一顿教训那些嘲弄的子弟,可这也关乎文家五房的门面,这让其他几房知道那就不知道得说出什么不好听的话。

文家五房辛苦这么多年,不能让这不懂事的女婿破坏了。郑夫人这个时候就要安抚自己母亲,就说家中银钱都是自己掌管,郑大人都没有私房钱,是自己给钱给少了,昨日着急就捐少了。这文家王房大娘子才作罢。

郑大人十分好奇昨日皇帝给的那纸张:“章检察,有一事不明。”

夭夭:“郑大人直说就可。”

郑大人:“怎么陛下给了一张纸,章检察一看就同意入学了呢?”

夭夭:“大人不知道?”郑大人摇摇头。“那是陛下专用的纸呀?大宣要还有帝二人用就是杀头的罪名。”

郑大人说:“章监察怎么知晓?”

夭夭乐了:“我在宫里长大的,这纸我没用过,我也见过呀。”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