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晏子蔺相如(2 / 2)

雾都不予:所以说古代人的智慧是咱们难以想象的!

苏玥看着他们的话,说:“好啦,晏子有多厉害咱们知道了。现在来看看另一位大佬吧,他就是蔺相如!”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

赵惠文王时,秦昭襄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

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

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我寄相思与明月:我发现了,咱们这些成语故事大反派大部分都是秦国啊!

我那迷人又短命的老祖宗:同意!而且其实大部分都是一个人!

江南已逢烟雨:哈哈哈哈!秦国说你们礼貌吗?

我那迷人又短命的老祖宗:没办法,那时候秦国太强大了!

雾都不予:就是就是!秦国是真的牛批!

苏玥看到了他们的话,说:“好啦,咱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吧!”

秦昭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璧献给秦昭王。

秦昭王大喜,把宝璧给妻妾和左右侍从传看,左右都高呼万岁。

蔺相如看出秦昭王没有用城邑给赵国抵偿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红斑,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昭王把璧交给他,蔺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站定,对秦昭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

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是不能得到的。’

商议的结果不想把宝璧给秦国。

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

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

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

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

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接见我,礼节非常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

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收回宝璧。

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蔺相如就要向庭柱上撞去。

秦昭王怕他真把宝璧撞碎,请求他不要如此,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交割给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于是就对秦昭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

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

秦昭王估量此事,毕竟不可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请蔺相如住在广成宾馆。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虽然答应斋戒,但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秦昭王斋戒五天后,请赵国使者蔺相如。

蔺相如来到后,对秦昭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几位君主,从没有一个坚守盟约的。

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惠文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从小路已到赵国了。

我知道欺骗大王之罪应被诛杀,我情愿下油锅被烹,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此事。”

秦昭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并有惊怪之声。

秦昭王说:“如今杀了蔺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惠文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

最终还是在殿堂上接见蔺相如,完成了大礼让他回国。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