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求订阅!】大战爆发!代国出使去(2 / 2)

倒不是没有人来揭榜,主要是揭榜的那些人……

因为自打皇帝陛下下令‘第二次援朝’之后,宋应昌居然迟迟不动,似乎在犹豫些什么。

乾清宫。

万历皇帝朱翊钧很清楚,狼子野心的倭寇,目的不至于朝鲜,这场仗必须打!

……

……

“等等!我想去试试,万一能成呢?”

“噢?不干了?”正当而立之年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摘下了眼镜,闭眼养神间,意味颇深地笑道:

“看来他是看清了接下来的形势,怕了,想要跑啊。”

想我堂堂大明宗主之国,竟被一群还未开化的倭奴们追着打?这实乃耻辱!耻辱啊!

自感耻辱之下,那些原本还在反对派兵援朝的大臣们也是被气恼到了,纷纷改观表示:

“这仗必须打!”

事实证明,就算辽东总兵杨绍勋想要命令副总兵祖承训留下来,也不可能了。

万历皇帝不上朝,大臣们见不到皇帝陛下,如此之下,那便只能来内阁,当着内阁阁老们的面吵了。

没办法,谁让石星是兵部的老大呢?有好事他可能捞不到多少,但出了事,他是一定要背锅的!

石星是很崩溃的,然而就算再怎么崩溃,他也得想法子。

这一年,李成梁曾经的家奴,已过而立之年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收服了长白山的鸭绿江部。

就算‘天朝’的将士们再厉害,可哪怕是十几万头猪跑过来,这三千人也不够倭军们‘拱’的啊!

就在朝鲜国王李昖‘感动’到想要跳江之际,辽东副总兵祖承训却是拍着胸脯表示——吾三千人足够了!

大街上。

因为祖承训的‘腿脚’实在是太快了,他虽然打不过,但他跑得过。

一出手就打了个败仗,这样不光彩的事情,传回大明朝廷之后,自然又是掀起了一阵大浪涛声。

因为宋应昌居然要求皇帝陛下——再‘等等’两个月‘再’出兵。

“怎么又是倭奴!这群畜生还真是净不干人事!”

这个无礼要求,就眼下的情况来说,可谓是无礼到了极点。

万历二十年,六月。

张诚还没明白皇帝陛下的意思,就又听到皇帝陛下下令道:

“传旨下去,让他们别吵了,朕意已决,必须出兵朝鲜。”

有识字的,大声朗读出了布告上的内容:

“中外汹汹,兵部悬赏,若有能恢复朝鲜者,赏银万两,封伯爵世袭。”

“尻!”

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能有什么法子?

那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找个‘使者’前去朝鲜与倭国‘和谈’,以此来拖延时间了。

万历皇帝何尝不知道,朝鲜其实‘也’早就知道,自己要‘挨打’了。

在万历皇帝的命令之下,由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领的三千明军,分梯队调遣兵马横跨鸭绿江,前往平壤城援救朝鲜。

顾宪成张了张口,似乎想要解释些什么,却是终究没有说出口,转而只继续喝起了酒。

“石尚书,您老能不能清醒一点?打仗是小孩儿玩闹,说出兵就出兵的吗?如今宁夏还在打仗,朝廷兵力本就不足!在这种关节眼上我们不顾着自己,反倒先出兵朝鲜?你当国库的银子是大风刮来的?

“哇呀!那可不得了哦!藩王那样厉害的人都被逼得跳江?这样大的事,哪能是咱们这些人能插手的啊!”

才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而已,朝军们就已经被倭军们给打得溃不成军,就连老家平壤城都丢了……

可没想四月时,倭国‘丰臣秀吉’竟突然率兵入侵朝鲜!

良久……

‘老大哥’的‘第一次’就这么败了,败得这么突然,朝鲜人也是看傻眼了。

“我会!我会倭语!八嘎八嘎!呦西呦西!红豆泥?”

石星攥着拳头,目光炯炯,满怀自信,自我安慰着。

虽然可能并没有什么用,但好歹……可能……应该能够带来些‘安全感’吧?

这一年,在镇二十余年的辽东总兵李成梁,被万历皇帝以欺罔罪,解任了。

奈何小弟的觉悟始终还停留在:万一我挨打了,大哥一定会来救我的!

然而,事实证明,皇帝陛下似乎格外‘看重’宋应昌,不但没有斥责对方,甚至还同意了对方的一个,‘无礼要求’。

“哈哈哈!哈哈哈!”

“纳尼?身高长相也‘还’得‘过得去’才行?”

而原本即将入阁的沈一贯却是还不知道,他那本来都已经踏进了内阁的‘半只脚’,被‘某些人’给暗暗‘抽’了出来。

就在石星欲哭无泪,以为自己过不久便将要‘丢官’之际,‘终于’有‘正经人’来揭榜了!

据下面的官吏们说,此次揭榜的‘正经人’有两个,一老一少。

时光匆匆,万历十九年,过去了。

这一年,整个大明帝国朝廷中枢的‘眼睛’,几乎全都将放在了‘立储’一事之上。

“不然呢?这可是代表我大明天朝出使外邦!总不能什么歪瓜裂枣,会两句鸟语就行了吧?”

万历二十年,七月。

不难看出,万历皇帝的本意,其实并不在这第一次的‘援朝’之上,这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开胃菜’罢了。

张重辉却是不拐弯抹角了,紧紧盯着对方的同时,直接便拆穿道:

谁都知道,倭寇们虽然野蛮,但也不是傻子,搞不好未开化的它们直接不讲武德,出手就来一个——‘就斩来使’!

这又该如何应对?

其实谁都知道,这所谓的‘外交使者’,就是去‘送死’的一个‘存在’罢了。

毕竟六科,就是监督六部的,哪怕六部的官职更大。

石星不理解,更不服气,还有种被抢了功劳的不自在。

许是醉了,顾宪成突然间叹了口气,又嘟囔了一句话。

亦或者说:大哥‘必须’来救我!

酒不是什么好东西,可在某些时候,它似乎成了‘逃避’某些事与话的,最好挡板。

“我没钱了,给点。”

“其实都一样……”

最关键的是,此年轻人不仅生得仪表堂堂,高挑俊朗,谈吐举止间,更是气度不凡。

总不能让使者跟倭奴们说:“我们大明朝就要出兵来打你们了,但是由于我们暂时还抽不出人手来,所以你们先等俩月,等我们人齐了再动手。”

这场战争来得突然也就罢了,偏偏朝鲜这个藩属国的战斗力,简直是拉胯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也就还只有朝鲜海军‘李舜臣’尚且还在坚挺着。

一时间,空荡荡的厅堂内,回荡的除了顾宪成放肆的笑声以外,便只有炭盆里的噼啪炭火声了。

急脾气的石星是真的快要爆炸了!

然而这还不算难,因为最终,这个‘等俩月’的艰巨任务,落到了他这个兵部尚书的身上。

然而王锡爵又能怎么办?他只能是说:“诸位别吵了,此事我会禀报给皇上,由圣人行最终定夺,你们就先回去吧。”

……

石星的慷慨陈词,很快就招来了‘反对派’的反对,而反对的人,是时任兵科给事中许弘纲。

眼看大明援军就要跑完了,朝鲜急忙派人前往九连城,希望身为祖承训‘上司’的辽东总兵杨绍勋,能够命令祖承训暂时留守在朝鲜境内。

事实证明,老天爷还是很会‘开恩’的。

万历十九年,就这样过去了。

“就跟咱们大明朝的藩王差不多!”

“话是国王又是什么?”

老的那位就是年纪大了些,模样也寒颤了些,气质也吊儿郎当了些,但此人却是‘精通’朝鲜语与倭语。

这一年的大明王朝,仍旧是一个多事之年。天灾与人祸,仍旧不可避免的发生着,也仍旧又被默默的盖压了‘回’去。

时任兵部尚书的‘石星’是主战派,他认为朝廷应当尽到宗主国的情谊,即刻出兵增援朝鲜。

张重辉也没有再问,他很清楚,问是问不出答案的,他只‘也’继续饮酒。

——我大明朝好心提醒你们朝鲜,有人要来打你们了,并且还让你们自己先做好动员准备。

许弘纲反驳的也是十分激烈,身为小小给事中,却敢直接怼骂部长石星,这样的事情,在大明朝已经不算事儿了。

这封奏本,是朝鲜国王通过朝鲜冬至使李裕仁上奏给大明朝廷的。

众所周知,赵志皋是个‘老实人’,这位老实人平日里就不怎么爱管事,关键也用不着他来做什么主,因为他上头的王锡爵和张位都是极有主见的人,故而他‘只能’默默退在众人身后,一言不发的充当着背景板。

可出使倭国呢?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啊!

“名字而已,原先是什么,那就还是什么吧。”

“我说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再不出兵朝鲜就亡国了!咱们大明朝身为宗主国,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朝鲜之地被倭寇占据吗?你们到底在怂什么?你们要是不敢上!老子亲自带兵上阵就是!”

顾宪成的心思,就这么被张重辉给直晃晃的拆穿了,气氛一时之间,也变得微妙了起来。

在顺天府官吏们的忙碌之下,一张张布告被张贴在了四处墙上。

这一次,大臣们似乎闹急眼了,怎么样都不肯离开内阁,除非皇帝陛下能给出一个‘具体’的答复。

而年轻的那位,却是有些‘过于’年轻了……

“你怎么知道?”顾宪成眉头蹙起,难得的严肃认真道:

“如今册立太子一事,功劳可都是他王元驭的!他的内阁首辅之位,只将越发稳如泰山!等他腾出空,抽出手来了,第一个收拾的人就是你!”

辞旧迎新,日暮西山的大明王朝,迎来了一个更加多事的——万历二十年。

这样的敷衍有用吗?当然没什么用,毕竟众人也不是头一回被这样敷衍了。

“两袖清风不见当年少年郎,大雪如鹅犹见今朝……”

这半年多以来,王锡爵越发的觉得累了。

张重辉打断了对方那意图掩饰真相的癫笑,脸色冷下来的同时,他问道:“你以为你这一走后,还能够回来?”

事实证明,吹牛是要付出代价的。

“有困难可以跟我说。”

二人只闷头喝酒的同时,其实各自都心知肚明着,对方在刻意隐瞒些什么。

——结果呢?既然你们‘装作’听不懂,那就没办法了,你们就‘只能’先挨打了。

可就算‘只是’去送死的,那也得代表大明朝,死得‘漂亮’些不是?

一年结束,回过头来,再放眼望去,在绝大多数人们的眼里,看到的只有‘一片祥和’,‘国泰民安’。

真正的战争,接下来才刚刚开始!

……

故而张位的这一建议,一直都得不到朝中他人们的支持和采纳。

爱凑热闹的百姓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纷纷挤上前去。

毕竟倭国的‘最终目标’,是大哥‘您’啊!

“真小气。”

朝鲜国王都快被赶到辽东来了,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而他们所能做的最勤快的事情,便是接二连三的求大明朝派兵救援。

“反正贱命一条,死了就死了!万一要是成了呢?那可是‘世袭伯爵’啊!”

与此同时,乾清宫中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也得知了有人‘揭榜’一事。

“什么?张重辉竟想要当我大明朝的外交使者?出使倭国?”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