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秋收时节绘农忙,闲情逸致描山水(2 / 2)

将脑中的杂乱思绪斩断,江生落下最后一笔,轻笑道:“夜来南风起,禾麦覆陇黄。”

“这秋收农忙之景,我许久不曾看到了。”

姜瑾瑜愣了愣,看着眼前的画卷,又看看这温润如玉的公子,忍不住说道:“公子真是神仙中人。”

“什么神仙中人,不过是山野之人罢了。”江生望向远处的农忙画面,脑子里却在想着郑国的情况。

郑国,不同于楚国,也不同于齐国。

楚国是十二大姓掌握全部资源,瓜分了楚国的权利。

熊姓,庄姓,项姓这三家就是楚国金字塔最顶端,其次九家位于金字塔第二层。

下面就是无数的小家族以及芸芸众生。

修行之法,资源,上升渠道,尽数被十二大姓掌握。

没有宗门,只有家族,因为楚国的建立就是因为十二大姓合力才开辟出来的楚国疆域。

楚国的一个大姓,就像是齐国一个州的聚合体,把所有修士,资源都聚合到了一起。

因此楚国的十二大姓,在元婴境的老祖宗坐镇下,金丹和紫府层出不穷。

每一个大姓都有单独发起战争的能力。

而齐国则是王室和道宫掌握大半权利,各地的世家和宗门瓜分了地方。

紫府世家,金丹宗门,和有元婴老祖坐镇的王室、道宫构成了齐国的朝廷和地方阶级,环环相扣,上下有序。

因为齐国是皇室这个最大的世家与地方世家妥协联合才有的如今的齐国。

若是出现战事,朝廷和道宫发出征召,各地的世家和宗门汇聚而来,就会凝聚成一股庞大的力量,应对周边任何一国。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

而郑国,比之楚国的十二支柱,齐国的皇室世家共治,更接近强干弱枝。

郑国最强的就是皇室,皇室是郑国毫无疑问的掌控者。

传闻是一位化神修士降临这片区域,打下来的郑国疆域。

而那位化神修士便是郑国初代的皇帝。

因此郑国皇室掌握着最大话语权,地方的修行势力不得不臣服在皇室的力量之下。

皇室掌握了绝对的权利,把各地的宗门都并入了皇家的天官院中,用天官院来培养忠诚于皇家的修士。

这些修士修炼有成后就被派往地方做官,或在军中为将。

现在郑国这些世家,多半也都是当初那些修士留下来的。

如今的郑国,所有人都渴望拜入天官院。

天官院历代出来的,都会在地方为官为将,并延续下自己的家族。

最后当修士死了,家族便开始衰落。

如果其后代能拜入天官院,家族自然还有兴旺的可能,如果不能拜入天官院,那么就会衰亡消散,完成一次轮回。

郑国用天官院笼络住了郑国全部的修士,把天官院作为他们奋斗的目标。

甚至每隔几年还会举行盛大的武会来网罗散在江湖民间的散修。

散修但凡本事过人能打入武会前列的,郑国便会高官厚禄以恩养。

种种举动,都是为了强干弱枝,而郑国的皇室也得以稳坐庙堂千年之久。

郑国平原县的县令曾与江生讨论过各国的制度情况,并直言郑国的制度无疑是最好的,对所有人来说都公平,民众生活也是最为安宁的。

对此,江生并没有反驳,仅仅是笑着点头表示赞同。

他懒得反驳些什么。

姜瑾瑜静静的看着江生将农忙画卷放在一旁,随手摊开一张白纸,再次描绘起远处的山水。

不知道为什么,姜瑾瑜很喜欢待在江生身边,也不多言语,就是静静的看着江生的一举一动。

有时候江生要喝茶,或是要磨墨,姜瑾瑜都是先一步去做。

女孩子家家心思细腻,一开始也是姜瑾瑜照料江生,这些时日来,倒让江生习惯有这么个人服侍了。

比起自家那小徒弟田明安,姜瑾瑜无疑更细心一些,很多时候姜瑾瑜的一些动作可以用恰到好处形容,让江生感觉很舒服,并不突兀。

此时江生要重新作画,姜瑾瑜就是又将那墨汁碾磨之后送到了江生顺手的地方。

没多久,一副山水画就跃于纸上。

“如何?”江生问道。

姜瑾瑜轻声道:“这幅山水,比之方才的农忙图,倒是更多了几分意境。”

江生笑道:“因为我本是山野中人,这山水见多了,画的也有有几分神韵了。”

二人正先聊着,那远处农忙的县令也是忙完了手头的活。

看到正在作画的江生,县令眼前一亮,匆匆奔来。

江生看到县令的动作,忍不住笑道:

“县尊又不死心了。”

第二更三千字奉上!

这一章很多是前文没有说的设定,算是对几国情况的一个介绍,让大家了解下设定,也方便接下来的剧情

PS:大家可以猜猜平原县令有什么不死心的。

算是和大家互动一下。

PS:话说有人猜出了一部分剧情,我好慌啊,要不要修改剧情啊。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