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人造盐田(2 / 2)

“公心就是,让百姓能吃得上好盐,也将盐税都收回来。”

“改制盐引,可不只是改变运输方式,提升效率。接下来自然是,提升工艺,加快制盐效率。”

一边说着,苏闲似乎想到什么,直接问道:

“大明眼下的制盐法,都有哪几种?”

听到苏闲的疑问,朱元璋父子先是一愣,而马皇后虽然提出了煎煮法,但也从未实操过。

而且苏闲问的可是整个大明,他们只是知道一些笼统的手法,又岂会真正去细分?

“你过来!”

朱元璋看向另一边,一直静立的高符,对方是内官监管事,负责宫中一切营缮制造、木、石、乃至火药、米盐库,想必对此了解。

高符深知这是表现的机会。

从格物院建立之前的那个“铜球”,他就和那位小公子打着交道,等了这么久,不就是等着这一天?

此刻连忙压抑住心头的激动,匆忙上前高声道:

“陛下,朝廷制盐的手段,根据盐矿的不同,也有好几种分类。”

“比如无意之中发现的井盐、此类盐川蜀之地较多,需要人力开采。同矿盐一样,处于山石之间,颜色透明,带苦咸之味,也是人力开采,之后再用娘娘所说之煎煮法,待其融化之后再过滤,去除杂质。”

“另外,有些盐井之内,也有自然形成的卤水。打上来之后直接煎煮也可。”

“还有……民间私盐之所以禁止不绝的原因,奴婢也深知一二,有些私盐贩子,可利用贩卖鱼虾,将盐直接融化在水里。民间百姓买鱼就是买盐。”

“此类方法还可以用于蔬菜、各类水产,可谓防不胜防。”

高符举一反三。

而这些方法,朱元璋和马皇后可是从民间走过来的夫妻,自然深有同感。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可不是简单的说说。民间百姓的智慧那是无穷啊,再加上利益使然,哼!那创造力连咱大明最好的匠户都比不上。”

高符赔着笑,没敢说话。

而苏闲则趁此机会问道:“那湖盐和海盐呢?”

据他所知,这几乎是大明制盐最多的两种了。

“海盐大多也是煎煮法,海水几乎是天然的卤水,只是耗费柴薪多了一些……”

高符先是看向苏闲,随后看向朱元璋轻声道:

“奴婢自小在浙东长大,民间灶户为了制盐,几乎将附近的山木都挖空了,煎煮法耗费柴薪,所以真的算盐税的话,其实也要把成本算进去……”

“恕奴婢多嘴,如果官盐的价格降低,最起码,也要给灶户留有对应的利润。否则,若是降得太狠,这制盐的第一关就过不下去。”

朱元璋轻轻点头,对这高符看重了几分。

而苏闲仿佛不清楚这些,继续问道:“那湖盐呢?”

“湖盐倒是少用煎煮法,至于所用之法……”高符说着,连忙看向苏闲,又指着右手边的区域道:

“奴婢刚才还迷糊,但现在算是明白了,其实湖盐大多用的也是这种办法。”

嗯?

朱元璋几人疑惑看去。

高符赶紧说道:“晒盐法!”

“利用晴空,以及风力,将这些卤水,放到盐池里。然后让太阳晾晒,之后也能得到类似的盐……这种方法在山西盐城一代极多,而且不用耗费太多柴薪……”

“等等!”

朱元璋听到这儿,忽然打断道:“既然湖盐能用晒盐法,为何海盐也不能用晒盐法?”

“对啊!”朱标也疑惑道:“按理来说,海盐比湖盐应该更多,可耗费太多柴薪,最后得到的盐还不如湖盐。这岂非太让人费解?”

“民间的那些灶户,还有盐运司的那些人,怎么在这个时候不发挥聪明才智了?”朱元璋也无比疑惑,忽然他想起什么有些不太愿意相信:“难不成他们也在这个事情上欺瞒咱?东南的那些人,故意借此大发盐财?”

高符连忙道:“陛下!别的奴婢都不知道。”

对方也是个聪明人,对这些猜测从来不表态度,而是说着自己的分内事,“但奴婢可清楚,海水之所以不能用晒盐法。”

“其一、海水不比卤水,卤水几乎是盐分极高的水,只要煎煮或者晾晒,很快就能看到效果。”

“但海水不同,海水煎煮都要耗费很多柴薪,如果晾晒,恐怕得等到猴年马月去,更何况,海盐不比其它盐,有些海盐吃过不久,就会有一些……中毒现象?”

高符对此也不太清楚,“总之,灶户用煎煮法,还有一些独门手段,煎制成的海盐,要远远比一些不懂的人制出的海盐,好上太多,就算吃了,也不会有性命之危。”

“其二,海水涨潮落潮,不比湖水,如果晒盐的地方没选对,一涨潮,海水一淹没,前功尽弃!”

听到这些,朱元璋这才恍然明悟的点了点头。

“原来还有这方面原因,咱之前倒是没想到。”

之后,他便又看向苏闲。

“听清楚了吧,朝廷制盐效率就这样,要打击私盐,也得各类商贾能将盐运出运进之后,再细细谋划了。”

而苏闲听完这些。

却也是弥补了自己对制盐以及海盐无法晾晒的空白。

但是!

据他所知,用不了多久,海盐就会开始晾晒。指不定几十年之后,东南沿海地区的晒盐法也将会彻底普及。

毕竟大明后期盐政的大部分收入,可是海边的“盐田”收入。

与其如此,不如自己先提前规划。

“陛下,既然晒盐法可行。那刚才高公公所说的那么多困难,无非是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而已。”

“那么遇到问题就该解决问题,而不是退避三舍。”

此刻,苏闲指着刚才建成的“小盐池”。

“办法就在这里!”

刚刚已经放下去的念头,现在又被苏闲拿着鱼饵钓了起来。

朱元璋立刻问道:“真有办法?”

“有!”苏闲迎着高符的困难,索性一个个的解释道:

“海水不如卤水,是因为海水所含的盐分少,那想办法浓缩就是了。”

“制作海盐不易,动不动就容易中毒,那是因为杂质太多,在此期间,过滤杂质,提纯海盐即可。”

“至于海水涨潮,这就更容易了,选好时间,选用平坦的地势,堆砌田垄,截留海水……”

说到这里,苏闲指着旁边,字音清亮,再度对应前路。

“人造盐田!”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