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诸葛亮!(2 / 2)

“第二,既然留了官员,那要不要留军队?不留军队,如果反叛怎么办?”

“第三,留了军队,还要运送粮食,耗费太大了。”

“既然如此,诸葛亮所幸让他们自己治理算了。”

“但这并不是说他就彻底不管南中了。”

“恰恰相反,诸葛亮定期从南中选拔优秀的人才到蜀汉去任职。”

“如孟获,后来官至御史中丞。”

“还从南中抽调优秀的战士,成立了擅长山地作战的“无当飞军”和擅长平原作战的“虎步军”。”

“同时,蜀汉也源源不断的向南中投入资财、技术、制度和文化,帮助当地人教化。”

“蛮夷自治,互利互惠,这是诸葛亮政策的第一要义。”

李承乾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李世民看着他,笑了笑,继续道:

“自治是根基,然后就要因地制宜,因俗设法。”

李承乾开口道:

“阿耶,是不是就是不要把中原的律法强加给地方蛮夷?”

李世民抚掌大笑:

“我儿聪慧!没错!”

“《华阳国志》有载:南中之人信奉鬼神,用对天发誓的方式来缔结契约,用鬼神的力量保证誓言的效力。”

“诸葛亮没有因此觉得他们不堪教化,而是尊重他们的习俗。”

“所以,诸葛亮也经常以对天发誓的方式和当地人缔结誓约。”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诸葛亮,感叹一声。

“南中之人不识字,诸葛亮就用图谱画了天地、日月、君长、城池。”

“向他们传达尊卑有序、国家社稷的思想。”

“又画了中央官员巡视地方、安抚百姓,当地人向官员敬献羊肉和美酒,以此宣传汉夷和谐的思想。”

“因俗设法,是对他们文化的尊重。”

李世民扭过头对李承乾道:

“诸葛亮的“攻心之战”,功在当时,利在千秋。”

“至今,南人依旧思念于他。”

“以此等方式治国,何愁天下不能大同?”

……

【公元226年五月十七日,魏文帝驾崩。太子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

【此时的曹叡壮志踌躇,想让魏国在自己手里统一!】

【但殊不知,一个让他头疼了一辈子的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

在两汉皇帝的一脸不明所以,曹叡的嘴角抽动中。

天幕中射出一道金光!

金光中,

一队队威严肃穆的将士手持长矛,与山川险阻中穿行。

军队中央,一面三丈高的大旗迎风招展!

上书四个墨色大字!

『克复中原』!

大旗下,

一位头戴通天冠,手持羽扇,身坐木车的矍铄长者。

金光一敛,化作四个大字。

『北伐中原』!

……

【公元227年,得知曹丕病亡,魏国不稳。诸葛亮率领大军北驻汉中,准备出师北伐曹魏。】

……

汉末·献帝时期

曹操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看错,然后看向身边的司马懿。

“孤是不是眼睛出问题?”

“天幕上是不是写的北伐?”

一旁的司马懿也惊异的点点头。

曹操顿时笑了。

“一州之地,就想北伐?”

“诸葛亮不智矣。”

……

诸葛亮,不好写。

不好写的原因在于,我不会情绪拉扯这东西。

所以,稍微写点会的吧。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