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就这没了?(四千一百字)(2 / 2)

“等死吗?”

“只怕是大清先死一步吧!”

听到雍正愤怒的话,宫内的一众太监宫女纷纷跪倒在地。

愤怒的雍正将目光移到了下一本折子上。

“封丘县令唐绥祖。”

“士绅一体?”

……

天幕继续播放着,

【公元前80年,因为诬陷霍光失败,桑弘羊与上官桀等人准备发动政变。】

【计划由长公主来邀请霍光赴宴,然后突然杀掉霍光,随后再立刻进宫废掉刘弗陵。】

【而长公主门下管理稻田租税的官员燕仓发现了他们的阴谋,于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则上奏检举。】

【于是汉昭帝与霍光提前知道了对方准备政变的消息。】

【随后命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政变的大臣统统逮捕,诛灭了他们的家族。】

【长公主与燕王刘旦自知不得赦免,先后自杀身亡。】

【而九岁的上官皇后因为年纪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未被废黜。】

……

大汉·武帝时期

还在思考刘弗陵他妈会是谁的刘彻,在看到天幕上的信息后,脸色一黑。

“朕从未见过如此急迫寻死之人。”

刘彻嗤笑一声,随后冲身边服侍的内侍说道:

“不用让上官桀他们来见朕了。”

“直接送廷尉吧。”

“就看他们这张扬跋扈的性子,屁股也不会干净到哪里去。”

“按罪处置吧。”

……

【因为刘弗陵和霍光的相互信任,一场还未开始的政变立刻就被平定了,保持了王朝的稳定。】

【在诛灭叛党之后,汉昭帝在霍光的辅助下沿用武帝时期的严峻法制,调查民间的冤假错案、官吏失职等事。】

【处置纵容反叛的人,提拔贤良的人。】

【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将公田交与贫民耕种。贷给百姓种子、口粮,免除部分赋税、徭役,降低盐价,与匈奴保持友好关系。】

【内外措施得当,使得武帝后期遗留的民生问题得到了控制,自文景之治后被武帝穷兵黩武政策所耗空的国力开始得到了恢复,为“昭宣中兴”揭开了序幕。】

【公元前79年,龟兹、楼兰联合匈奴,杀汉使。傅介子出使大宛前去问责,使龟兹王和楼兰王服罪,于龟兹斩杀了匈奴使者。】

【公元前77年,傅介子已发放赏赐之名再次出使西域,携带丝绸黄金面见楼兰王,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立楼兰质子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

【公元前75年,乌桓犯边,范明友率军出击,击退乌桓。汉昭帝于玄菟郡疆界、设立金城郡,招募郡国民众修筑防御。】

【公元前74年,刘弗陵因病崩于未央宫,年仅二十一岁,无子。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

大汉,

“又因病早死!”

刘邦本来还挺欣慰这个玄孙的功绩,但没想到居然又是早死!忍不住一瞬间脱口而出!

话音一出口,大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完了。’

这是刘邦的第一想法。

‘救救朕!’

这是对萧何疯狂示意的第二想法!

‘唉……’

头发与胡子俱是一片苍白的萧何默默的叹了口气,随后两眼一翻干脆的昏倒在地。

“哎呀!丞相!丞相!萧何!你怎么了?!”

萧何倒地的瞬间,刘邦立刻一步跃下台阶。

扶着“昏迷”的萧何大喊道:

“萧何!你可不能离朕而去啊!大汉需要你!乃公需要你!”

萧何有点忍不住想睁眼了,这个时候了你特么还想着占便宜呢?

但想了想自己还要在这个混蛋底下混日子,又忍住了冲动。

“萧何!你坚持住!乃公送你去太医令!”

随后扛起萧何就往殿外跑去!

只留下大殿内一众来不及反应的臣子与吕雉来了个面对面。

而看着皇后那一张“谁来谁死”的可怕面容。

大臣们只能暗自低估某人实在不当人子!

……

大汉·武帝时期

看着天幕里信息刘彻都麻了。

“呵,又早死。”

捋了捋袍袖的刘彻无奈的笑了一声。

“还好,朕还没生这个儿子呢,不然一颗丹药还真不够分。”

“……不对啊!”

突然,刘彻想到一个问题!

刘弗陵无子,那这个宣帝是谁啊?!

朕既然立了幼子,那就是说明其他儿子都不成气!

那这个宣帝是哪个孙子?

……

【汉昭帝·刘弗陵】

【军事成绩:加强北方防御,击退乌桓。平西南叛乱。评价B级,得三分】

【制度建设:继续延续武帝末期的政策,评价C级,得两分。】

【外交策略:重新恢复和亲政策,苏武归汉,傅介子前往楼兰,斩楼兰王改国名为鄯善,解决西域问题。评价S级,得五分。】

【民生经济:延续了武帝末期与民休息的政策,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讫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评价A级,得四分。】

【用人识人:信任霍光,托付大权。评价B级,得四分。】

【后世影响:盐铁会议,评价S级,得五分。】

【总分:二十三分】

……

{这就没了?}

{历史关于昭帝的记载太少了,剩下的就是野史了。}

{查昭帝的内容,一大半要看霍光的传。}

{汉昭帝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傀儡,彻彻底底的傀儡皇帝,甚至连后宫都管不了,自古傀儡皇帝都没有悲剧成这样的!}

{我看昭帝就是单纯厌倦权利斗争,上官那些人和霍光的明争暗斗他都很清楚。}

{昭帝早慧,霍光是武帝定的比肩周公的辅政大臣,法理上他的权力就很大,而且执政能力还比上官桀桑弘羊他们高不少。后来上官桀等人反霍光还要废帝,昭帝就只能继续站霍光这边,估计昭帝是想等霍光死再拿回大权,可惜身体不行,二十出头就崩了。}

{这位死的时候才二十一岁,还体弱多病,这些功劳还都到不了他头上,应该是那几位托孤大臣,尤其是霍光(无奈脸)}

{昭帝最重要的是能明辨忠奸,还能够信任霍光,而且还有远见,个人能力也不错。}

{但他早死。}

{…无力反驳…}

{汉昭帝的反面教材,就是秦二世了(狗头)}

{提一嘴。史书上没有昭宣中兴和昭宣之治的说法,从来都只有“汉宣中兴”和“孝宣之治”,昭宣中兴不过是现代学者为了划分时代方便提出的伪概念,中兴指的就是宣帝执政后期,跟昭帝没半毛钱关系。}

昭帝真的是没啥好写的了,在写就是野史。

例如……蹲厕所蹲的时间太久了,起猛了暴血管死了……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