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2 / 2)

【当军权与百姓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后。】

【宇文邕开始办第三件大事。】

【找钱。】

……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年轻且神武的皇帝坐在上首。

底下则一位黑衣僧侣正洋洋洒洒的阐明道理。

“尧舜之时虽无佛教,却国家安定。”

“齐、梁修了众多寺庙,妄想借此教化民众,到头来却亡了国。”

“由此可明,百姓不会因修了寺庙就不造反,国家也不会因为信奉佛法就永远安定。”

“佛之本意乃是大慈大悲,使一切有情众生得到安乐,而绝不是要以苦难奴役黎民百姓。”

“而如今之信众为表明虔诚却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此分明违反佛之真意,却说是事佛,这岂不是大谬?”

看着眼前这指着和尚骂秃驴的僧人。

宇文邕颇有趣味的询问道:

“那不知依大和尚之见,这佛教该如何自处呢?”

黑衣僧侣双手微微合十,面上尽显慈悲之意,开口道:

“佛心,乃大慈为本。”

“不苦役百姓就是大慈,而兴建佛寺无疑违背佛心。”

“所以国家不应再造那奢华无用的寺庙。”

“若非要建寺,那么还请陛下建造平延大寺。”

宇文邕念叨着:

“平延大寺?何解?”

黑衣僧微垂双目,平静道:

“所谓平延大寺,乃容纳四海百姓,不论道俗。”

“以城作寺塔,以帝作如来。”

“郭邑作僧坊,夫妻为圣众。”

“勤用蚕以充户课,供政课以报国恩。”

“推令德作三纲,遵耆老为上座。”

“选仁智充执事,求勇略作法师。”

“如此,则六合无怨纣之声,八荒有歌周之咏。”

宇文邕惊讶的看着眼前的僧人,不由双手合十道:

“以民为子,可谓大慈。”

“四海为家,即同法界。”

“大和尚功德无量。”

……

【宇文邕用来扩充财源的另一项做法就是“废佛”。】

【这个做法在当时叫“废佛”,而不是后来的“灭佛”。】

【因为他针对的不是佛教信仰,而是佛寺。】

【孝文帝的均田制让豪强世家的奴仆大量流失。】

【同时也让想及时止损的世家将土地捐给了寺庙,减少了对朝廷的税赋责任。】

【到了宇文邕时期,北周仅有佛寺就有一万所,僧尼大约百万众。】

【平均一所佛寺就有将近一百名僧侣。】

【而这些佛寺还有自己的土地。】

【有地,有人,还可以不必承担朝廷的税赋。】

【他们唯一没有的,就是军队武力。】

【公元567年,僧人卫元嵩向宇文邕上书,阐明佛教的症结所在。】

【公元574年五月十五日,宇文邕下诏,禁止佛、道两教,经像全部捣毁。】

【废掉佛寺,没收寺产,充当军费,同时,勒令和尚与道士还俗,其中的青壮年一律编入军队。】

【此谓“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北周的经济实力乃至军事实力都因此大为增强。】

……

{周武帝灭佛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几次灭佛相比,特别是与一百三十年前的太武灭佛相比,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只破坏了佛经、佛像,没有毁坏佛寺,更没有像魏太武帝那样大杀僧侣,因此严格而言应叫“禁佛”,而非“灭佛”。}

{一般僧众还俗,而有学识的高僧则进入信道观工作,手法比较和缓,影响也不那么恶劣。}

{第二,佛、道两教一起禁。}

{第三,禁佛后设立信道观。}

{他没有要从精神上完全摧毁佛教,而是在推崇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会通三教,以达到儒道佛相融合的目的。}

{当时有僧人抗议:“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简贵贱,陛下何得不怖?”}

{帝勃然作色大怒,直视其曰:“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

{宗教吗,不合他心就诅咒人下地狱,都一路货色。}

南陈我不打算细写了。

要是再细写一波南陈,得下个月能写到隋朝了。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