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三百六十六章:华夏古礼(2 / 2)

“我当然相信你!我会和丘一直幸福着的!”

<div class="contentadv"> …

海瑟薇掀开轿帘的这个瞬间,被诸多记者抓拍了下来,于是,海瑟薇此后最经典的形象诞生了。

花轿里的海瑟薇掀开轿帘和红盖头,犹抱琵琶半遮面,露出的大半张脸上带着幸福、期待、好奇和新娘子特有的羞涩,美的让人惊叹!

这张照片一出现在网上,便被海瑟薇和山河的粉丝们收藏并热捧,声称这是全球有史以来最美丽的新娘!

当然这都是后话,婚礼现场因为海瑟薇的举动更加热闹非凡,

送嫁队伍和迎亲队伍一样,县城才走了一半,身后自发添嫁妆的人群就不断的加入,整个送嫁队伍一直在不断的伸长。

山河看着这一幕,内心十分感动,家乡父老们对自己可谓是溺爱到了极点,不过此时的他无法表达感谢,他需要走完这一段有生以来最风光的路途。

从迎亲队伍在丘家村出发开始,这场世纪婚礼就以不同的形式在网络上被一一复述和呈现出来。

媒体的适时报道和游客的现场表述,让这场婚礼一直处于全球大众的目光下。

各种各样的图片和短视频让大众们都能随时了解婚礼的进行状况,

山河的状元郎打扮、夸张的接亲队伍、海瑟薇上轿的全过程、花轿的县城游行,一个个场景都直观的呈现在全球大众眼前。

此时,全球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这里,引发的议论和感叹数不胜数。

华夏传统婚礼不仅给国外民众带来了惊叹,国内民众也跟着大开眼界,如此纯正的华夏婚礼还真是难得一见。

事情就是这么凑巧,山河和海瑟薇的婚事刚刚敲定,闽北县文化馆就开始整理古代礼仪传统,准备给县里的旅游事业增加一些文化色彩。

而两人的婚礼一开始筹备,文化馆的古代婚礼流程恰好整理完毕,正好用在山河的婚礼上。

就这样,山河和海瑟薇做了一次文化馆的实践实验田!

接亲迎嫁还不是最复杂的一道流程,拜堂成亲更为复杂。

花轿一到丘家村口,丘家村就开始奏乐放炮仗迎轿。

在一群妇女的簇拥下,花轿停在晒谷坪上,然后卸下轿门,由一名五六岁满身喜气打扮的盛妆女童(俗称“出轿小娘”)迎接海瑟薇出轿。

其中还有细节,“出轿小娘”用手轻轻拉完海瑟薇的衣袖三下后,她才能出轿,这样来表示男方明媒正娶的重视。

在古代,只有明媒正娶的大妇才能享受坐花轿的待遇。

海瑟薇出轿门后,先跨过了一只朱红漆的木制“马鞍子”,踏上红毡,由村子里选出来的喜娘相扶走上了喜台,站在右侧位置。

这时候,山河下马,由捧花烛男童领着走上喜台,站左侧。

接着由山河的祖父丘大海担任主香者,带着山河与海瑟薇皆遵礼房的赞礼声行礼。

礼者喊:行庙见礼,奏乐!

丘大海带着孙子孙媳妇在香案前跪下,随着礼房的呼喊祷告上天和祖宗,

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礼者接着赞唱:“升,平身,复位,跪,皆脆!”

接着唱:“升,拜,升,拜,升,拜”,还唱:“跪,皆脆”!

山河和海瑟薇倒是事前得到了解释和介绍,这是古代明媒正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上天和祖宗的认可,海瑟薇才能作为丘家大妇入族谱。

反正两人就跟着祖父蒙头跪拜,还没完,接着由一个十三四岁丘家少年跪在右侧诵读贺章。

诵读期间,赞者又唱:“升,拜,升,拜,升,拜。”

整个过程总称为“三跪,九叩首,六升拜”。

这才完成了第一个拜堂流程!

接着才是大家熟知的跪拜父母,夫妻交拜。

其实按照闽北的习俗,新郎、新娘在拜堂时,有抢前头跪拜的习俗。

所谓谁先跪在前面,以后就可以管家,谁就是家里的话事人,以致于闹出了许多笑话,有边拜边踢垫子的,也有新郎拂袖而起拒绝再拜的。

繁琐的拜堂仪式后,两人由两个开始童男童女捧着龙凤花烛引导前行。

新郎山河执彩球绸带引着新娘海瑟薇进入洞房。

两脚须踏在麻袋上行走,一般为五只,走过一只,边上的喜娘就拿起递传于前,接着铺在道路上,直到洞房,

寓意谓之“传宗接代”、“五代见面”。

入洞房后,在喜娘的引导下,两人按男左女右坐床沿,称“坐床”。

由村子里五代同堂的七叔婆用秤杆微叩了叩海瑟薇的头部,

“小河,拿着秤杆,把妮子的红盖头给挑开!”

“好的,七叔婆!”

山河这才才接过秤杆挑去海瑟薇头上的红盖头,这意示“称心如意”。

到此为止,整个拜堂流程才算基本走完,

“小河,妮子你们一会儿把衣服给换换,等会儿你们还得‘请方巾’!”

“好嘞!”

随着七叔娘的离开,洞房里就剩下了山河与海瑟薇小两口。

海瑟薇这时才轻松了下来,山河拉着她的手柔声问道:“安妮,累着了吧?”

“有一点!”

海瑟薇把头上的凤冠取了下来,随即投入山河的怀里,

“花轿有些颠簸,主要是我昨晚没睡好,太兴奋紧张了!”

“呵呵…我也一样!”

山河搂着妻子接着问道,“安妮,你喜欢家人给你准备的这场婚礼吗?”

“喜欢啊!太喜欢了!”

海瑟薇笑着回答道,“很隆重,也很热闹,和西方的婚礼完全不同,有种特别的仪式感,虽然有些地方我不明白,但我能体会到那是对我的重视!”

“喜欢就好!这是华夏传统的婚礼,我也没想到会这么繁琐,不过这些都是长辈们对我们的祝福!”

“我明白!”

所谓“请方巾”其实就是拜见各位族中的长辈。

古时,在乡下农村,家族就是最大的管束和依靠,所以这个礼仪缺少不了。

在山河与海瑟薇温存说话之时,在外的客人们正在吃着“换妆汤果”,也就是一些点心和小吃。

韩山平、张艺某、姜闻、冯小岗、马未都、陈凯哥等等皆在堂下,几乎大半个电影圈的大佬导演们都参加了这次婚礼。

文学圈里来的人也不少,刚刚认识的俞华、莫严、苏童等人都应邀前来,刘振云,王安怡、赵长天等熟人也都未缺席。

演员来的就更多了,凡是有和山河合作过得演员都来到了现场,巩丽、梁家辉、周逊、葛尤、刘叶、杨密等等,再加上楚河影视的签约演员。

山河的婚礼就像是一次华夏文化圈的大聚会!

文学圈和电影圈里的大佬们都不陌生,都在文艺圈里混,熟悉的机会太多了,文学圈和电影圈的合作数不胜数。

比如,俞华、莫严、苏童都和张艺某有过合作,他们都相互成就了彼此。

《红高粱》、《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其中的代表。

没有他们的作品,也许张艺某此时还不名一文。

没有张艺某的电影改编,以上三位也绝对没有现在的名气。

他们此时都凑在一起聊着山河这场古意盎然的婚礼。

周围的媒体记者这会儿都把镜头对准了这些华夏的文化名人。

不多时,山河与海瑟薇换好了便服,依然是一身大红色的华服,此时全场的目光有聚焦到了一对新人身上。

两人开始拜谢各位亲朋好友,从家族的长辈开始,到邀请的各位来宾,不管身份大小,一一都得行礼道谢。

让国内外记者看的为之感叹,怪不得丘家村能出山河这么个天才,人家是真有家风,真守礼!

他们把这些场景都一一记录下来,随后放在了网上。

华夏自古就是个礼仪之国,不管是国家大事还是民间习俗,都讲究个礼多人不怪!

但自近代以来,华夏的礼仪消失的越来越多,山河的这场婚礼唤醒了许多只存在于书本里华夏记忆。

通过媒体的报道,这场婚礼给国内大众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只是看热闹而已,大家在八卦名人的同时,也在议论着华夏特有的礼仪文化,以及该怎么对待这些礼仪文化。

一场复古文化潮流在悄然的酝酿中。

而对于国外媒体大众来说,他们看到的是一场从未见过东方礼仪文化之旅。

整场婚礼热闹但不乏庄严,神秘却带着优雅,令他们新鲜好奇的同时也惊叹连连。

通过这场婚礼,欧美民众都对华夏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华夏和华夏人在他们的脑子里不再全是脸孔蜡黄,呆板麻木。

Facebook里众多的提问就能说明这一点。

“华夏丘穿的一身红衣和帽子代表了什么,是华夏贵族特有的打扮?”

“海瑟薇上轿子前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程序,是某种祝福或告诫吗?”

“哇喔,两人的跪拜太有神秘感了,旁边那个老者说的是什么,这一整套礼仪代表着什么,有人能告诉我吗?”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