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昭然若揭(1 / 1)

秋彤也是叹息:“这女子的名声,大多都是拴在一起的,尤其是大家族的女子,但凡有一人传出个什么善妒,失德,那都是要带累全家姊妹的,更何况是私通这样的罪过,要是真闹出去,以后侯府的女子出门,都是要被指指点点,敬而远之的。”

更甚则,有些婆家以娶了顾家女为耻,哪怕女子无过,也多要受顾珍的牵连,惨遭休弃。

不顺父母,逆德善妒……能编排的借口实在太多,女子本弱,只要夫家意思坚决,想要休妻,并不算什么难事。

青玉倒是能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但还是觉得若是就这样轻轻放过顾珍,还要帮她的丑事做遮掩,实在是太憋屈了些。当初在皇觉寺的时候,顾珍想要谋害顾瑾的清白,怎么就没想过顾家女眷的名声呢?

凭什么总是识大体,顾大局的人被肆意欺负?骄纵无脑的却被处处包庇,一次又一次的被放过?

要是没有皇帝突然出现,没准儿那一回就真叫顾珍成功了。

若是那般,自家主子现在会是个什么光景?以那一大家子的冷血无情来看,怕不是被绞了头发送去做姑子,就是被沉了塘吧!

只消想想,青玉就心有余悸,更是愤恨难消。

她素来心直口快,想到这里,更是没忍住抱怨出声:“凭什么她能做初一,咱们就不能做十五?当初她在皇觉寺算计您的时候,可曾想过后果,想过阖府女眷的名声?娘娘……”

青玉还想抱怨,却被顾瑾一个眼神给止住了,她默默地低下头,当初具体发生的事情,就连秋彤都不知道,确实不适合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

秋彤和司兰等人也没多嘴去问,众人沉默了片刻,秋彤道:“其实娘娘已经入宫为妃了,母家姐妹的名声无论怎样,总都影响不了陛下的女人。”

这便是明知如此做会有什么后果,却也不阻拦了。

以顾瑾如今的地位与尊贵,大可将旁人的生死把玩在手心里,只要她能狠下心肠,学得半分李氏与顾珍的自私,她都能过得万般自在。

只是顾瑾垂眸想了许久,最后还是道:“还是不能冲动行事。”

顾瑾看着青玉明显失落的神色,不免笑道:“知道你是在为我委屈,但我也没说过要放过顾珍不是么?”

永定侯重名声,哪怕顾珍以前再受宠,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也绝不可能有什么好下场。

“不过是私下处置还是闹得人尽皆知的区别罢了,也没什么不同。我不闹大,不过是正值多事之秋,不想叫陛下烦忧罢了。”

说这话时,顾瑾的目光沾染着一丝冷意,她纵然再好的脾气,这次也没有放过顾珍的打算。

从顾珍心怀恶念上门惊扰了田芝英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为此付出代价。

“先叫人给她保胎,别因着脸上伤重,再把胎儿给流掉了。”

顾瑾吩咐道:“让她就这么死在狱里,实在是太便宜她了,也累得李泽凭白背了个鳏夫的名头……这事儿别人可以不知道,但李府和永定侯府上上下下的人,总该是都要知道的。”

“身败名裂的滋味,就叫她亲自尝尝吧。”

青玉原本哭丧的小脸,听见顾瑾这番话后,又瞬间欢快了起来。

顾珍不是喜欢李泽么?不是老夫人的宝贝孙女儿,心头好么?若是叫所有人都看清她腐朽恶心的皮囊,落得个众叛亲离的地步,会是个什么光景?

……

益州的事情,果然如皇帝的意愿,由工部的那位擅治水的吴侍郎接手了,修堤建坝,疏通河道,所有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就连益州连绵不绝的大雨也终于停歇了,奏疏传来的消息不再全然是噩耗,皇帝面对朝臣时,也多了几分好脸色。

这一日,小朝会上,散朝之前,皇帝突地一抬眼皮,看向了默默站着的恒王,问道:“恒王,盛京外的流民都安置的如何了?”

恒王一怔,迟疑了片刻,出列拱手回道:“禀父皇,此番逃往盛京的流民共计四万之中,儿臣遵照父皇的旨意,老幼妇孺,携家带口无法长期往返跋涉的,全都暂且安置在了京郊,待到休养好后再行核对户籍,一一遣返。身强力健的,也都已发下了通关的文牒,给了盘缠,由沿途各州县官差护送,遣回益州了。”

皇帝淡淡的嗯了一声:“做的不错,待到此番事了,朕自会论功行赏,望你不要让朕失望才好。”

林常青甩了甩拂尘,在皇帝皇帝的示意下高呼了退朝,大臣们都陆续往外走去,恒王也随着人流而去,只是他神情多少有些恍惚,满脑子都是皇帝最后的那句不要叫朕失望,就连裕王三人带着酸意的明嘲暗讽声都没往耳朵里听。

庆王还有些奇怪,在他身后疑惑道:“二哥这是眼看着要立功了,懒得搭理咱们兄弟了?”

摆谱摆的也忒大了些。

然而,此时恒王可没心情理会他们几个。

自散朝回府后,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直到天黑都没曾出来,连晚膳也没用,有侍婢禀告给了恒王妃,恒王妃也只是淡淡道:“多大的人了,心里都是有数的,总不会饿坏了自己,不用管他。”

及至夜色渐深,将要宵禁之前,承恩伯府的后门被敲响,管家亲自引着身着黑衣,头戴兜帽的人去见承恩伯。

承恩伯对他的到来也并无意外,只笑的坦然,似对他的来意一无所知:“都入夜了,恒王怎么过来了?”

恒王摘下兜帽,却并无承恩伯的好心情,他脸色铁青,怒容之下带着几分六神无主,却并不愿意在承恩伯面前露怯,只恶狠狠道:“你究竟想要如何!这可是诛九族的罪过!”

若说刚开始,承恩伯让他抢下安置流民的差事,他虽不明所以,但为了皇后,也还是听话的照办了。

但这一个多月以来,已经足够看出承恩伯的图谋了。

表面上是安置流民,实则是在暗中蓄兵,那一个个混杂在流民之中,身强力健,行伍出身的壮丁实在是太好分辨,恒王想强装不知都不行。

短短月余,这样的人盛京周边就已分散聚集了四万之众!

要知道盛京城的驻军,加上金吾卫也才五万,其中前后派往益州的足有两万,如今留守皇城的,算上金吾卫在内,仅剩三万!

承恩伯的心思,简直是昭然若揭。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