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隐藏的意图(1 / 1)

然而,它也带来了一个致命的隐患。

刘备无法像项羽那样,在巨鹿以五万破敌四十五万,在彭城以三万挫败六十万。

帝王之业,若不进取,便只能安于一隅,可一旦觊觎霸业,便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赤壁一役,曹操主动出击,义无反顾,结果却是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刘备也曾一度活跃至巅峰,占据荆州益州,权势滔天,甚至隐隐压过曹操。

这正是帝王之业不能安于现状的道理。

在高远的策略下,刘备集团选择了三分天下,好处是未冒太大风险便超越了曹操。

但代价是,曹操、孙策、刘表都已壮大,如同养虎为患。

今日之战,高远正品尝着他当初战略的苦涩果实。

曹操、孙策、刘表如今势力强盛,刘备虽割据一方,却无法成为真正的霸主。

高远在军营中独自叹息,却无人能为他分忧。

战斗还得继续,高远思索着下一步的布局。

周瑜在联军大营中观察高远的动静,见他并未撤退,也发出一声长叹。

周瑜理解高远,但也感叹他的策略之精妙。

若蜀地、西北、汉中、成都落入刘备之手,他将能持续产出兵力。

这也是反刘备联军屡攻无果的核心原因。

周瑜下定决心,此战必须让刘备集团付出惨痛代价!要么兵临雒城,要么收复陇地。

再让刘备如此扩张,恐怕有一天他会扫平群雄,登基为帝。

......

十五日后,周瑜的大军已全面撤退,高远掌控了南宁及荆州的部分边缘区域。

但仍与武陵、衡阳、桂阳、郁林四郡相隔甚远。

大军主要集结在南宁以北。

高远凝视沙盘上的地图,陷入深思。 军队的实力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胜负,主动进攻的一方通常处于劣势。

而防守故土的军队在各方面都有优势。

这就是高远当前面临的困境。

周瑜握有六百万大军,自己这边亦然,冒然冲锋可能会损耗殆尽。

双方实际上已陷入僵持。

这种状况是高远最不愿见到的情景。

"不能再拖延了......"高远心中构思起一个策略。

是夜,高远召唤李子雄前来,声称有重大事务亟需商议。

李子雄步入高远的营帐,二人共同剖析当前局势。

"面对如今的局面,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子雄审视着沙盘,随后抬头看向高远,提出疑问。

"实际上,关键在于我们已陷入僵持的战斗中。"

"周瑜坐拥六百万兵力,我们也同样有六百万,想要分出胜负绝非易事!"

"依我看,不如孤注一掷,倾尽所有兵力,胜则好,败也无退路。"

听闻李子雄的建议,高远心中对计划更加坚定了。若此计得逞,荆州或许真能成为刘备势力的一部分。

荆州关乎刘备一统江山的大业,高远必定全力以赴。

夺取荆州的首步,便在这场战役中拉开序幕......

"禀报都督,高远率六百万大军逼近,看来他们准备与我军决一雌雄!"

信使向周瑜禀报。

"消息确切吗?"周瑜追问。

"这...侦查营传来的确切情报,高远确已全力出击,但其中是否藏有高远的计策,属下不敢妄测。"

周瑜闻言,未责怪信使,"无妨,你退下吧,我会亲自查看实情。"

侦查营的消息毋庸置疑,这是可以确定的。

此机构由周瑜亲自设立,专为应对刘备集团的攻势。然而,信使的话让周瑜陷入深思,他太了解高远了,此人从不轻易犯错,

这六百万大军,究竟有何意图?

周瑜下令:"传我命令,召侦查营都督前来见我。"

"遵命!"

......

高远持续指挥军队进击,双方已相距不过五公里,即将正面交锋。

自早餐后休息七个时辰。

午后,高远将发动全面攻击!他已经策划好一计,一旦得逞,荆州必将落入高远之手。

士兵们休憩三小时后,准备战斗。

酉时下午六点,高远号令全军冲锋,誓要一举消灭周瑜的部队!

周瑜同时命令军队出营迎战,而高远早已预料到周瑜的举动,将部队分成四部,开始扰乱周瑜的阵型。

这一扰乱,彻底打乱了双方的部署。

军队陷入混战,喊杀声震天,战场上的生死,每一刻都在上演。

然而,这千万人之中,最终只有一位胜者!

残酷的事实,无情的战场!

每一刻,生命都在消逝,但高远与周瑜无动于衷。

世事如棋,分合无常,终有一方会独占鳌头。

对于兵士而言,这样的大战或许一生仅遇一次!

决战过后,士气如断线之风筝,后续行动便如收割般轻易。而此刻的战斗,至关重要。

直至夜幕降临,两军才各自收兵。

高远的营帐内,他自言自语:“成败在此一举!周瑜,荆州就让予我吧!”

与此同时,周瑜独自凝视着沙盘,头痛不已。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理解敌人的本质,乃取胜的关键。

然而,高远的意图如今让周瑜困惑,他的军事部署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敌人来意不善,善者不至。高远摆出这样的阵势,必定有所图谋,这一点周瑜确信无疑。

此刻,周瑜亟需揭开高远的真实意图。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