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杨夙(1 / 2)

汉魏风骨 Ms.林羽 3075 字 27天前

她叫崔缨,来自21世纪。

她曾有个极要好的朋友,名唤杨夙。

前世的她,自小便是个理想主义者,热衷于在睡前幻想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崔缨的童年有些遗憾,她没有看过童话故事,没拥有过四大名着,只通过荧幕了解世界,只终日沉浸在水浒隋唐绿林英雄的甜蜜罐里。小时候,她家里有点穷,买不起当时一套热销的九十九块钱的少儿版《四库全书》,于是就借发小的来抄,抄过三顾茅庐,抄过舌战群儒,抄过三气周瑜。于是顺理成章的,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成了她童年的白月光。她背过一百零单八将的姓名、绰号、表字、天罡地煞称号,也曾因影视里舍身成仁的场面嚎啕大哭——是荧幕使她相信,这个世界是有“永远”这个美好的词汇的。

因为缺少玩伴,因为无缘动漫,因为无缘游戏,更无缘昂贵的书籍。后来从影视中蹦出来的历史角色,一个个全成为了她梦境中的朋友,她很珍惜他们这些朋友,犹如爱惜自己的羽毛,她在梦中也曾与他们煮酒论道,倾诉着小小的理想。她想盖一座理想的城堡,不必富丽堂皇,却是精致雅趣,想请天下所有贤士共聚一堂。

可是后来上了初中,很多事情颠覆了她理想中的“道义”,世界不再单纯和善良。有人笑着说,宋江又蠢又坏,梁山泊好汉都是被他害死的;也有人告诉她,诸葛亮很多传说,都是假的,你的理想主义,也是愚蠢无比的。

那时的她,在遭遇了一些事情后,一改童年纯真心性,变得沉默且卑怯,也就是那个时候,她开始接触权谋心计,她开始无比崇拜喊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她从未读过《三国演义》,却捡起了《三国志》。是三国世界,替代水浒世界,给予她一个新的精神家园。是曹操的枭雄故事,鼓舞着她继续前行。

她在历史世界里,拥有无数朋友,而似乎只有死人朋友,才不会伤害她。

崔缨和杨夙从小就认识。

他是崔缨的邻居,是大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他爸爸和她爸爸很要好——至少表面交谈时是这样,可在葬礼上,崔缨怎么也没有见到爸爸口中那位“好朋友”的身影。

杨夙虚长崔缨一岁,小时候却与崔缨一般高,他们是小学五年同班同学,却并没有去过对方的家。所以有时崔缨自己也分不清跟他的交情到底几斤几两。

但,她曾藏过堂哥给她的一颗糖,趁堂哥不在时,偷偷塞进了杨夙的衣兜里。

童年的回忆总是美好的,他们一起打过石子,在井边追逐嬉闹,也去学校附近老房子里捉过迷藏。可是崔缨总找杨夙找不到,他个子不高,但跑得很快,任崔缨怎么追也追不上。

杨夙家境比崔缨优渥多了,有游戏机,大大小小的机器人玩具一大堆,想看什么书都有,不用下地干活,可以成天在房间里打魂斗罗。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常常名列前茅,但偏偏崔缨是他的小组长。那时候,杨夙文文弱弱的,十分内向,并不爱说话,而崔缨大大咧咧,在别的人高马大的男生欺负杨夙时,崔缨总会挺身而出,所以杨夙从来只和她一人聊天,即便是她天天找自己唠嗑,他也不觉着厌烦。

因此两人闹了不少笑话,班里开始传着小孩子才会当真的流言。

杨夙从未当真。

可崔缨当真了。

他说,他很喜欢看她用造句本写的小说。

他说,崔缨,能不能再用透明胶黏住蓝水圆珠笔写的字,那样被塑封住的字真的很好看。

因为那些流言,崔缨时常跟杨夙怄气,两人也过家家似的绝交过无数次。最后一次绝交,是五年级的夏天。崔缨本以为,他俩还有机会和好的,可等到六年级开学,她没找到杨夙的身影,她才知道,他们家搬新家去了城里,他也转学离开了。

崔缨那时才忽然发现,她竟连杨夙一个联系方式都没有。

就好像,他们从不认识一样

原来他也在同一所中学。只不过,崔缨在普通班,而他在实验班。

可杨夙已和从前大不相同,简直跟换了个人似的,甚至崔缨都会怀疑自己认错了人。

他已经从不苟言笑的小个子男孩,长成了一个高高瘦瘦的爱笑男生。他变得十分健谈,身边总围绕着许多许多的朋友。崔缨遥遥望着他,听他讲述很多有趣的故事,由衷地羡慕与敬佩。

听说他博学多识,文理兼优,特别是历史和物理,在年纪里尤为突出;平时爱打篮球,是个象棋围棋高手,偶尔假期有空,还会去练跆拳道;他温尔文雅时,站在舞台央,小小年纪便有绅士气质;他脾气有些古怪,暴怒时也挥舞起拳头,跟身边伙伴打架怄气;偶尔他也享受孤独,一个人坐在花坛边看书。

崔缨很想不明白,为什么曾经拥有过的星星,就这么离开自己,又重新回到了天上,变得孤零零的。

他变得越来越好了,她的状态却越来越差。

她的苦涩青春,遭遇了太多不公正的待遇,直到与他重逢,她才看见生命的希望。

“你是我的朋友吗?”崔缨总爱这样小心翼翼地问他。

而杨夙总是微笑着沉默。

他懂得比她多太多,她那时还是一只未展双翼的雏鸟,有时只需他轻轻点拨,便能收获一箩筐新知。他说她是勇士,是有才之人,可以说,是他摆渡了她整个青春,是他指引她掀开知识宝库的面纱。

可是,她身边的朋友好像都不怎么认识他。

他们都不相信崔缨能有这样一个优秀的朋友。

不管怎样,没有杨夙,就没有崔缨此后三国世界的一段缘分。

假日闲来无事,杨夙都会聚集邻班的一众同学朋友在教室打牌,当崔缨凑上前看热闹时,杨夙告诉她,这叫三国杀,是当下最流行的一款卡牌游戏。

“听说你喜欢曹操啊,那你晓得曹操手下谋臣‘鬼才’不?”

“没听过。”

“鬼才郭奉孝啊,这你都没听过!?”

“……”

“喏,你瞧,这张就是他的立绘。”

崔缨后来无法用语言形容,当她手捧着那张郭嘉卡牌立绘时的欣悦之情,那是个手执折扇、披头散发的白面书生,若是外行人瞧见了,还以为是历史上哪个风流浪荡的狂生呢。可杨夙细细跟她讲起了郭嘉传奇的一生,也聊起了郭嘉在21世纪的网络热度,更谈起他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良臣遇明君,遗憾成最美。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崔缨突然发现,她对那样一个得遇伯乐赏识的千里马形象好像很感兴趣!如果说诸葛孔明是天上朗月不可攀,郭奉孝就像是黑夜里萦绕在她身侧,触手可及的萤火虫!她当时真的——太渴望被赏识、被了解、被关心了!

崔缨很欣赏他不温不火的谋士表演,羡慕他从事曹公得知己伯乐,敬佩他把贞良当作毕生追求,感伤他英年早逝、抱负未成。她心里清楚郭嘉不是个完美的人物,也许较孔明要逊色许多,可当时她就是无比欣赏他以至痴狂地步。

她喜欢他的洒脱、睿智与真实。

而郭嘉,是牺牲在曹操未尽的平定天下的大业中的呀。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