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李恪(1 / 1)

我想宅在初唐 Ruehleia 2084 字 27天前

“什么?母后说的是真的?”李承乾大声惊呼,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皇后点头确认,解释道:“明面上大华的主人是新皇平阳,但这一切都是李宽在幕后指示你平阳姑姑做的。大华所有重大策划全都是李宽定下的,特别是大华的军队和经济,都是李宽出谋划策,他是天生开慧的人。”

“儿臣……儿臣……”

“高明,放松点!总之你此次前往大华,先找你姑姑他们通个气,对李宽就按母后交待的做。他虽然对皇室没有好感,但也无恶感,千万别让他对你心生厌恶!”

“是,母后!”

李承乾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太子府的,脑子里一直都是皇后说的话,李宽的名字一直在不停的闪现,他就不明白了,区区一个庶子,为何如此妖孽?

大华的情况他也是从早朝上了解的,但现在一看,早朝上说的都是大华的表面,李宽被深深的隐藏在背后。

碾压一切的军力,李承乾已经看过丰州和塑洲的军报,了解了新式武器的恐怖。朝堂上商讨的贸易情况,又让他知道大华的经济实力。他还非常佩服自己的姑姑,能从区区几百人的伤残军士发展到如此地步,好几次都想开口向李世民说要拜姑姑为师,学习平阳的治国能力。

但今天皇后的一番话,彻底打碎了他的想法,自己竟然有个这么厉害恐怖的弟弟?

等等,弟弟?

想到这,李承乾立刻来了精神。

“对啊,母后不是说,基本原则是不让他厌恶自己,其他尽一切的搞好与他的关系。如果真的能跟他交好,那自己的位子不是彻底的稳了?任李泰那个胖子怎么搞事,只要自己亮出李宽,大唐谁敢反对自己?”

想到这,李承乾不由得嘿嘿的发出痴笑声,陷入了自己的想象。

擦擦嘴角流出的口水,李承乾心里做出了决定,到了大华之后,先找平阳他们了解李宽的喜好,再从喜好入手,不行就找其他法子。总之,这次大华之行一定要搞好李宽的关系。

第二天的早朝,散朝的前一刻,李世民突然就宣布了三天后李承乾前往大华签约的决定,不等众臣反应,就直接宣布退朝背手走了。

与大部分愣在原地的大臣不同,魏徵他们几个了解内情的,跟着也走出太极殿,反应过来的大臣也赶紧找熟悉的官员打探内情。

李泰满脸阴冷,看着李承乾神色自若,不由朝他冷哼一声,快步离开了太极殿。看着李泰的丑态,李承乾的嘴角也微微翘起,收拾好表情,也离开此地。

但有一少年却追着李世民来到了甘露殿,正跪在地上恳求李世民。

“父皇,请您答应儿臣吧!儿臣想到大华进学,学成之后好回馈大唐!”

李世民没有答应,而是推测少年如此要求,背后目的是什么。少年没有得到答复,只能长跪不起,期待能得到李世民的许可。

“恪儿,你真的这么想吗?”

下跪的少年正是李世民的三子蜀王李恪。

“是的,父皇!儿臣早已听闻大华开设小中大三种学府,小学是蒙学,中学是教导技术,大学是研究学问。今年的大学将开始招生,第一批不限学籍,虽然只招收大华的人,但以姑姑的关系,儿臣还是能获得一个考核的机会。明年大学就只会在中学招收学生了,儿臣就只有这一次机会,希望父皇能恩准儿臣的请求!”

大华大学招生不是秘密,朝堂早就讨论过,所以李恪知道大学也不奇怪,李世民只想弄清李恪求学的真正原因。

但李恪咬死就是想去大华求学,未来学成之后帮助大唐发展,没有其他的心思。

思考了一下,李世民说道:“让朕考虑一下,明天给你答复。不过你先要得到你母妃的同意,否则就算朕同意了,你母妃不同意的话,你也去不了。”

“谢父皇!儿臣这就去找母妃!”李恪激动的起身感谢,兴冲冲的就去找后宫的杨妃。

“这孩子,难得看到他会失态的时候!”李世民笑着自言自语道,平时的李恪都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今天难得能看到他如此激动。

李恪也不知道怎么劝说的杨妃,最后还是哭着同意了李恪的求学。

夜晚,李世民和皇后相拥躺在床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李恪身上,李世民脱口就说:“也不知道恪儿是真心去求学还是有其他什么目的,朕不知道该不该答应。”

相比李世民,皇后与皇子们的接触更多,更了解他们的想法,稍稍想了会就笑着对李世民说道:“其实,恪儿才是皇子中最聪明的那一个,本宫应该是明白了恪儿的想法了。”

“哦?说来听听,朕好奇的很呢!”

“还不是高明和青雀的事,恪儿只是想保护自己,不想掺和进去罢了。本宫得到消息,有很多人已经找上了恪儿,想把恪儿也拉下水!”

李世民听到这些话也不生气,在看过李渊的那封信后,气也气完了,只是好奇的问:“都有谁上门了?”

“还能有谁,前朝老臣和世家。”

“果然又是这些老鼠屎!”

“恪儿想明哲保身,高明只是到大华签约,时间最多也就个把月。恪儿留在那,至少要几年的时间,相信这么久,那些会把他忘了,寻找其他目标。”

长孙皇后不愧为历史记载中的贤后,她的猜测完全正确,李恪正是因为不想参入皇位斗争选择远遁大华。

李世民的所有皇子中相对来说,李宽对李恪好感是最多的,也是最可惜的。

李恪,字号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母为隋炀帝之女杨妃。

英武果敢,深得宠爱。武德三年,册封长沙郡王。武德八年,改封汉中郡王。贞观元年,晋封汉王。贞观二年,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贞观十一年封吴王,授安州都督。永徽元拜司空,授梁州都督。永徽二年加授太子太师、安州都督。永徽四年牵连房遗爱谋反之案,为太尉长孙无忌所害,以国公之礼,葬于高阳原。神龙元年,得以平反昭雪,追赠司空,恢复吴王爵位。

历史对李恪的记载是英武果敢,能力是顶尖的,李承乾幼时可以长大后被李世民‘教育’成非常平庸,李泰学问很好但性格自大狂傲小肚鸡肠,李治功是有的但却把大唐拱手相让,其他那些纨绔皇子就更不用说。所以对李恪最后被陷害致死,李宽感到非常惋惜。

可李恪就坏在前朝血脉,李恪对自己的认知也非常清楚,绝对不可能坐上那个位子,那些找上门的人只是想找一个炮灰,引起皇子争斗让皇室不得安宁,他们才有机会获得好处。

当得知大华大学招生,他就明白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唯一能摆脱皇位旋涡的机会,所以才苦苦恳求李世民,并且杨妃那边,李恪也将自己真正的想法全盘托出,只希望孩子平平安安的杨妃,也只能忍受分离之苦同意了李恪的请求。

“那无垢的意思是,朕得同意了?”

“恩,恪儿性情和蔼能力出众,相信他能在大学真正的学到有用的学识,一定会回馈大唐的。不过,这个时间应该会非常久!”

“什么意思?”李世民不明白皇后为什么这说。

“唉……恪儿此去主要是为了躲避太子之争,所以在皇上你退位太子登基前,他是不会回来的。皇上您现在正是壮年,太子想要登基那需要非常久。所以,除非什么关系到他的重大情况,就算是放假他都不会回大唐了。”

李世民点点头,语气有些愧疚的说到:“说到底都是朕没用,无法铲除世家那些败类,要不然朕的皇子就不会被他们蒙蔽了,恪儿也不用离开他的母妃。”

皇后赶紧摇头,抚摸着李世民的脸颊,肯定的说道:“这不怪皇上!世家盘踞已久,掌握了大唐的学识,把控了官场。皇上接手时就是这样一盘烂摊子,任谁也没办法一次性解决掉他们。等他们反击时,大唐朝廷就会直接瘫痪。”

“是啊!”李世民感叹道:“静闲说的很明白了,大唐想要追上大华,那只有除掉世家才有可能。除掉世家的最基本条件,是大唐有足够的寒门学子,与世家没有关系的寒门学子,才能对世家动手。但世家不是蠢人,不会放任大唐肆意培养学子的,他们会用任何的借口和手段阻止。”

“皇上!”皇后突然想了个办法,激动的坐起身子,认真的对李世民说道:“我们是不是能让大华帮忙培养学子?特别是大华培养学子的专业性,我们需要基础官员,就让他们帮忙培养基础官员需要的学识。”

“对!朕是昏了头,怎么没想到!”皇后的提醒让李世民也兴奋了,他想起来了,大华中学是有培训基层官员的专业,只是专业的名字让自己看的迷糊,叫基层行政管理。

他们不学四书五经遣词作画,只教导如何管理百姓,如何提高百姓的收入,如何安排农时等等,一切都关乎民生。不像大唐,学堂教授的那些考上了名次,安排做官后还得自己摸索。真正想当好官的人,需要在地方摸爬滚打数十年才能弄懂如何做好官,可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是真心做官,只想为自己捞好处,最终都成了贪官昏官。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