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改写工作的第一个难点(1 / 1)

随着自身精神意志力逐渐壮大,林祐运用鹅毛笔愈发纯熟自如;只要改写内容不是太过艰深复杂,他完全可以轻松承受改写带来的精神负担。

过去大半年积攒的金色墨水在空中挥洒,化作一个又一个认真推敲而成的文字。

“麦考夫的权力是一柄双刃剑;虽然嘴上不说,但是这位权力者不止一次利用自身权力地位给予弟弟帮助。与此同时,对于某些‘特殊’的案件,麦考夫又会转换阵营成为破案工作的阻挠者。至于运用权力阻止华生医生记录某些案件真相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写到这里,针对福尔摩斯故事的世界观改写已经完成了全部基础工作。林祐停下笔端,将文字散入这个属于原著小说的世界。

头顶上的大世界一头撞了下来,毫无阻碍地完成了融合过程。

同一时间,另外几个版本的福尔摩斯故事世界也出现了连锁反应。反应最激烈的是早期拍摄的影视版本;它们大多比较严格地遵循了小说原著内容,不存在明显的矛盾冲突。于是在小说故事融合的同时,它们也随之进入融合轨道。

这些案件都属于严重的政治、外交丑闻,也是各国官方有充分理由加以封锁的信息。所以,麦考夫·福尔摩斯运用权力掩盖真相,也就理所当然了吧?

林祐提起鹅毛笔,顺着先前为麦考夫这个人物埋下的伏笔,写下新的文字:“布莱克·伍德公爵在威斯敏斯特宫的屠杀阴谋震动了大英帝国高层;这原本会令日不落帝国在全世界丢尽脸面的政治阴谋,在几位私家侦探‘阴差阳错’的努力下化于无形。

第二部电影的反派试图在十九世纪最后几年就引爆世界大战,从而开拓更大的军火市场。

对于认识福尔摩斯先生本人以及认识他的人来说,报纸的描述可谓滑天下之大稽——只不过并没有人在意他们的看法。”

漫画作者莱昂纳尔·威格拉姆改编福尔摩斯小说故事创作了漫画,然后又以制片人的身份与电影公司合作,将漫画改编为剧本,开发了《大侦探福尔摩斯》电影。

这大段大段的文字,唯一的作用就是解释第一部《大侦探福尔摩斯》电影故事与原著小说内容存在重大差别的原因。

同一个时间点,同样叫福尔摩斯、同样住在贝克街221号的名侦探;身边有同样的朋友、助手,对面的敌人也有着同样的名字,可案件侦办过程却截然不同。

一道传送门适时打开,门的对面,是按计划要去的第二个故事世界,也是改写任务的第一个难点——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电影版《大侦探福尔摩斯》。

打个比方,这种感觉就和大世界里同时存在两个雅典娜的难题差不多。而林祐就带着解决难题的任务来到了由漫画与电影共同支撑起来的世界。

华生医生没写,自然也等同于柯南·道尔爵士没写。

金色文字消散,电影世界的时间被人为地“加速”,一切如浮光掠影,迅速“快进”到第二部电影的时间线。

如此重大的政治丑闻,肯定要被掩盖下去。布莱克·伍德只能、必须是个“蹩脚的骗子、滑稽的小丑”。

这个版本的电影与原著小说有极大的不同,更确切地说,这个电影系列一开始就不是根据原著小说改编,而是根据一部漫画改编的。

因为要掩盖丑闻,所以整个故事被媒体处理成了一幕充满黑色幽默的荒诞剧;至于华生医生,也理所当然不会记录下有关这个案件哪怕一个字。

与第一部电影近乎原创的反派不同,第二部电影的反派那可是福尔摩斯的宿命对手,也被视为文学史上超级罪犯的鼻祖——莫里亚蒂教授。

经过这么两重改编,可想而知故事内容与原著小说会有多大的区别。电影里福尔摩斯与人搏斗时居然打的是咏春拳你敢信?

同样是伦敦,同样是泛着恶臭的河水;执笔人没有急着动笔,而是站在威斯敏斯特宫的钟楼上,全程旁观了第一部《大侦探福尔摩斯》电影的最后决战。

所以,这就是一个真实发生过,但是又因为各种原因被掩盖,以至于连原著小说都只字不提的案件。

当然更不会有人知道,那两位‘阴差阳错’拆穿阴谋的私家侦探都被接进王宫,受到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耳提面命,并在‘友好’气氛下接受了王室和政府提出的‘建议’。真相就此淹没,在报纸媒体和小说、日记中都不曾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

人们看到的只有细枝末节,一些在查案过程中早早曝光于世人眼前的零星事件;为了迎合议员先生的采访内容,媒体在报道案件时甚至把夏洛克·福尔摩斯塑造成了诙谐幽默的讨喜形象。

经过这样一番安排,融合进大世界时才能不与原著小说故事产生逻辑冲突;与此同时,小罗伯特·唐尼这个福尔摩斯形象才能与小说里的形象成功融合。

这个电影系列中,改编幅度最大的就在于反派阴谋都指向国际政治、外交乃至战争;比之原著小说里的内容,在故事整体格局上无疑要大得多。

最可气的是,经过双重改编之后的故事,故事内容已经与原著小说大相径庭,可时间背景依旧放在十九世纪末的伦敦;时间线与原著小说里的福尔摩斯经历基本重合。

两部电影唯一的相同点,就是电影的情节对比小说原著同样经过大规模的改编。

却没有人知道,这位议员先生是多么惊险地死里逃生,又是怎样被麦考夫·福尔摩斯亲自督促着,背下一大篇文稿以应付采访。

有亲眼目睹全过程的议员在接受采访时称,整件事就像一出‘滑稽的小丑剧’,而且嘲讽布莱克·伍德是‘蹩脚的骗子、自以为是的妄想狂’。

第一部电影的反派试图屠杀英国议会里的反对者,然后带领支持者重塑日不落帝国。

虽然困难,但执笔人心里已经有了腹稿。

小说里的莫里亚蒂,“仅仅”和伦敦一半的犯罪活动有关;电影里的莫里亚蒂,那是想挑起世界大战的枭雄人物。

一个是刑事犯,另一个是战争犯。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