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眼亿年展魅力(2 / 2)

关于这块石头,传说它是一块东海龙宫的镇海石。

有一年,龙王的女儿“水灵”周游四海,路过此岛被海上仙境所迷倒,就爱上了这里的山光水色,住了下来。

并回龙宫偷偷背来这块千年灵石与她朝夕相伴。

龙王发现后,就派人把水灵姑娘抓回了龙宫。

但灵石留在了岛上。

据传这灵石有灵性,与之有缘的人在灵石前祈祷,可证悟今生吉凶和前途,所以,灵山岛的灵气因此而来。

加之灵石是水灵姑娘背到此处故名“背来石”。后来为纪念水灵姑娘的善举,此岛改叫“水灵山岛”。这也是“背来石”、“灵山岛”的由来。

深灰色的背来石,表面坑坑洼洼,像蜂窝,位于一处海蚀崖壁前,嵌入潮间带。

涨潮时,在浪花的簇拥或波浪拍击之下,显得玲珑剔透,像一块深灰色的玉;退潮后,赫然于礁群,犹如巨大的荷蕾,花瓣似乎即刻就要怒放绽开,俨然一幅“梅花怒放荷吐蕾”的石板画。

但实际上,这是海蚀后形成了一种奇特、诡异的礁石风貌。是海蚀崖上褶皱了的岩层掉落的浊积岩巨大岩块。

海蚀,为海水对于海岸线陆地的侵蚀,所形成的一种作用。一般常见的如:海崖、海蚀凹璧、波蚀棚、海蚀洞、海蚀门、海蚀柱,如遇地形抬升还会形成海阶等海岸地形。

“比如石老人,这就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千百万年的风浪侵蚀和冲击,使午山脚下的基岩海岸不断崩塌后退,并研磨成细沙沉积在平缓的大江口海湾,唯独石老人这块坚固的石柱残留下来,乃成今日之形状。”

“海蚀区还有一个天然的好处就是,它会形成很多基岩平坦台地 。在海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发育、后退,在海蚀崖向海一侧的前缘岸坡上,便塑造出一个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坦岩礁面。”

“以后平台可不断地展宽,直到波浪通过平台,能量全消耗于对平台的摩擦以及对碎屑物质的搬移上,海蚀崖停止后退为止。”

“那么话题来了,还是平台最大的作用是什么?”

“当然是天然的钓台了!”张莹是三句不离钓鱼。

因为海蚀的原因,海面以下会形成很多的孔洞,这些孔洞,自然也就成了很多鱼类的“公寓”。

“原来我们下面都是小户型啊!”熊思明的解释倒也贴切。

受到海浪声的干扰,老敖的嗓门极大,不知道的以为跟谁吵架了。

但是正因为大嗓门和独特的讲解,周边的游客以为这是岛上景区专门的讲解员,一会儿的功夫现场就被四周赶来的游人围得水泄不通。

游客们自发的加入了听讲的队伍,蹭听。甚至有的游客侧着身子,伸长了脖子,努力的听清楚讲解内容。

“敖教授,不得不夸您一句,这学识是真渊博,都不打草稿,张嘴就来。这些游客可是免费的听了一堂大学课啊。”随行的张主任打趣的说道。

“其实我也是来之前租赁一些功课,毕竟我的专业不是地质学嘛。”

原来是大学老师,怪不得讲解和其他景区的讲解不一样。

游客们明白个中缘由后,有的自行游览,有的则是跟着老敖他们蹭听。

“海岸地质风貌可以在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典型案例,但是在灵山岛这么集中的存在,各种特性这么明显,在地质学上是非常独特的,甚至是在世界范围内都属罕见。”

“而且这里的海蚀崖(海相滑塌沉积)世界罕见,虽然其他地方也有,但露头的只有灵山岛的海蚀崖,它们是经过海浪与潮汐千百年以上长期侵蚀而揭露的海蚀崖,有着海拔、位置、时间等多重的巧合,地质景观独特而宝贵,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必须予以保护。”

7兄妹又是一通狂拍,还捡了几块样子独特的石头。

“走,我们回去吧。”

今天在灵山岛是整转了一大圈,即便有车也是有些累。

“今天都早睡,明天咱们早起,我安排完了,跟旁边儿的于大妈家的渔船出海。”

晚餐时候,张主任喝着一碗蛋花汤做着明天的安排。

简单的洗洗,大家都睡了。

十月的清晨

一件薄春装已不够保暖

我的刘海随风左右摆动

沉重的双腿再也托不住身体

海浪要么再大点

此刻的我多么想念远离怀抱的枕头里

那里面装着的

是我的爱

此时的董博君软软的趴在船头,昨晚的黑头鱼、海螺和贝类,随着肠胃的逆蠕动,腹肌强力痉挛和收缩后,以不完全的躯体回归大海。

“啊啊啊啊~为什么?为什么我会晕船!”海天之间响彻着董博君的哭喊,小丫头这会儿眼泪鼻涕一把抓。

“呵,小趴菜,刚才也不谁自吹不会晕,老敖给的大白兔你不吃,现在难受了吧。”

船头坐着的四个男生笑着董博君现在的窘态。

“你们四个快闭嘴吧。”瞪了一眼四个直男,小应回头问老敖,“敖老师,现在她还能吃药吗?”

“先让她吐,吐干净了回船舱躺着再吃药,过一会儿就好了。”

“啊?还要吐啊!哕……”

突突突突突突……柴油机推动着渔船缓慢的行驶在大海中。

他们所乘坐的,是最普通的木质拖网渔船。

“于大爷,您家这船有10年了吧?”刘浩民站在驾驶室里和开船的于大爷聊着。

“差不多吧,10年买的这条船。”于大爷边开船边抽着烟。

“我去,快14年了,那这船结实不?不会沉吗?”老五熊思明一听心里开始打鼓小声嘀咕了一句。

赏了老五后脑勺一巴掌,刘浩民给大家解释着。

“木质机动渔船是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逐步成为我国渔业捕捞的主力军。这类木渔船的长度从七八米到二十几米不等,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部手工打造。”

“但是你们知道吗?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古代被认为只懂农耕,不知海洋,所谓的进取与富有冒险精神的海洋文化是西方文明所独有的,而古代中国“不习于航海”。”

“啊?这又是西班牙那些满世界喜欢乱跑,逮哪儿就殖民的家伙说的吧?”

“不完全是,西班牙的航海发展是受到了葡萄牙的刺激,而最重要的是因为,当时的西方受黑格尔影响,他认为东方就是农业文明,蒙古高原是游牧文明,而海洋文明属于西方。”

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有这么一段话: “中国、印度、巴比伦都已经进展到了此种耕地的地位。但是占有耕地的人民既然闭关自守,并没有分享到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既然他们的航海——不管这种航海发展到怎样的程度——没有影响于他们的文化,所以他们和世界历史其他部分的关系,完全只由于其他民族把它们寻找和研究出来。”

“这老登怎么好意思说的出来这话?”张莹嗤笑了一声。

“黑格尔之所以会那么说,是因为从他那个时代往前看,当然是有一定的道理。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循环往复,你方唱罢我登场,确实平淡,没有什么大的变革,西汉农民怎么种地,清末农民还是那么种地,基本没变。但据此说中国的历史没有意义,难免一家之言,一厢情愿。是,大航海发现新大陆很伟大,难道为了开发新大陆,灭绝美洲人,贩卖黑奴的历史就比小农经济更有意义?中国历史、中华文明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让我们免遭美洲土着一般悲惨的境遇,给我们逆境重生的精神,尔后奋发图强,得以有今天。”敖海源从船舱里出来接话道。

“哈哈哈,罗素说过,黑格尔对中国唯一的了解,就是知道有这么个国家。”

“嗯,老罗说的对啊!”

“那个时候欧洲中心论,中国是游离于世界之外的,所以那货才会那么说。”

“要是蒙古帝国统一了世界他们就不那么说了。”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