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敢欠我的饷(2 / 2)

李昊稍微清洗了一下手上的血渍,就大步走下台子,在周围百姓敬仰的眼神中带着家丁往城内走。

却没想到被一个年轻女子拦住了去路。

这些姓氏的女真人原先就是自山东、辽东等地逃荒逃到山区的汉民,被土著民一影响,不到十代居然就成了蛮夷,这实在是不像话。

一处还算完成的三进民宅充当了临时的总兵府,锦州方向来的文官们都聚在这处民宅的一进厅屋内。

“李大帅,百姓分食人肉实在骇人听闻,辽民也是我大明子民,怎可如此不沐王化?请大帅下令制止。”

“还是老规矩,留头不留辫子,留辫子不留头。给俘虏讲清楚吧。”

与六个月前相比,袁崇焕的面色明显好了很多,脸色红润,看起来很精神。

这李永芳多半还没有阿敏的待遇,沈阳城内不缺锅,但油、胡椒、面粉奇缺,百姓也少,分不了这么一大坨肉。

按理李永芳这个级别的俘虏得押送到山海关,让蓟辽经略看着弄到北京城,搞个献俘仪式出来。

“大帅,锦州城来的大官们到了,他们请大帅移步城内议粮饷之事。”

以阿济格、济尔哈朗为主的守山派将领率军退回抚顺关内,重新以萨尔浒、界凡、赫图阿拉等地附近的山区为依托。

所以带着各路降兵、明军营兵推进到沈阳城下的李昊不得不面临北征还是东进山区的选择。

李昊先纠正了他的称谓,然后呵斥道:“以后做老头这种事情,必须先禀告我。”

过去一个月里,明金战事规模大大降低。

辽事起后,南方商人在辽东几乎绝迹,唯有南方官员还能活动在这么靠北的地方,而李昊所认识的温州、福建官员,也就董应举这一个。

“禀干爹,抚顺降兵有三百七十四名,民众有一千五百三十余人,不能干活的老头已经被做掉了。”

凤凰城、本溪城等山中大城也在他们手里。

结合那时困局,辽东前锋镇总兵一口气来了下狠的,带着数百精兵奇袭了后金汉将李永芳等人镇守的抚顺关,抢到了一批粮食,然后召兵东进,将降民、粮食押送到沈阳城。

有壮着胆子的围观百姓,跑上前捡起首级,双手献给台上的李大帅。

李昊哈哈一笑,弯腰将李永芳的身子扔到了台下,“首级我拿去换赏银,换来赏银买了粮后给你们分粮食。这身子你们趁热处置了。”

可惜没有人听他的。

吴三桂低头称是。

死到临头,他的求生欲望突然迸发,嘴里急呼各种帮助明军攻占后金城池的计策,以此来显现他的用处。

自城内跑出来一名传令兵,通报了文官来的消息。

“运湖广粮食平抑粮价的事已经在办了,这一两个月实在是没办法,让前线将士受苦了。”

第二伙自然是以黄太吉、岳托为首的北退派。

听闻大汉奸被压到了沈阳城,东门附近聚集了不少百姓,指着李永芳破口大骂的不少,要不是李大帅在,他们能冲上来活撕了这群汉奸,然后分而食之。

处理了重要俘虏后,被绳子牵着的普通俘虏开始规规矩矩接受剃头匠剪辫子。

这女外穿麻布衣服,头顶和男子一样结了个发髻,并用网布包着,其五官姣好,双目有神,身型硕长,带有很浓厚的南方口音。

当然,所有女真姓氏也得改回来,如富察氏改回汉姓冯,依尔根觉罗氏改回赵姓、瓜尔佳氏改回关姓、马佳氏改回马姓等。

“开设粥场本是乡绅分内之事,我祖父也食过朝廷的禄米,自当为朝廷分忧。就是没有这档子事,我也要在沈阳城外施粥赈灾,救济百姓。”

而大明的后勤在稳定了两个月后,总算是按惯例出现了娄子,自登莱等地转运的前线军饷只够两万军队的运转。

“董老头也算有钱人,你家出钱搞个粥场,我就命人带走那些无头尸身。”

压到宁远时,闻讯而来的百姓更是狂热,直接在城外就冲散了押送营兵,活活将阿敏砍了几百刀,之后领头百姓更是架起热锅直接将阿敏切成片,拿面浆裹了再油炸,一片一片分给老乡吃了。

此女不卑不亢,坚决要求李大帅下令制止附近百姓行泄愤之举。

几乎没废多少力气,李永芳的首级就滴溜溜滚到了台下的泥地里。

李昊一听这意思,合着自己手下兵卒不仅吃不到饷,就连口粮也都不能供应了。

敢欠我的饷!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