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一语惊醒梦中人(2 / 2)

所以,郭阳找来主管种子资源库的负责人。

让其负责整理一份清单,将每种种子的品类和各种性状都列在一张表里。

以后采集和引进的种质资源都要做同样的工作。

种质资源库也得向专业化靠齐。

同样也能趁这段时间,在国内外有针对性的引种。

……

郭阳收到了老师翁立新传来得材料,细细的看了起来。

柴达木盆地是青省的粮仓。

盆地底部农业区海拔高度2 650~3 200m。

年均温2.3~5.2℃, 1月份均温-10~-14.3℃, 7月份均温15~17℃。

1954-1960年,柴达木盆地大规模开垦,开荒面积达126万亩。

后因干旱、盐碱、风沙和土壤退化等原因,逐年撂荒和弃耕。

到2002年,只剩下耕地约62万亩,其中约81%是中低产田,只有19%为高产田。

经营方式以国营农场为主,农户小型分散经营为辅,其中国营农牧场36.2万亩,乡村农户25.95万亩。

但国营农牧场的实际播种面积去年只剩下27万亩。

仅为1960年开垦面积最高时的21%,即弃耕面积几乎占到4/5。

主要农产品为普通软质春小麦和普通春油菜籽,分别占播种面积的68 %和29.5 %。

但由于春小麦蛋白质和面筋含量低,面粉厂不愿加工,居民不愿食用,牲畜吃了易腹泻。

导致小麦形成大量积压,经济效益低下。

同时春油菜籽的品质和效益也不好。

所以青省就有了调整柴达木盆地种植结构的想法。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要求对严重退化的草地实行封育,对重度退化的草地要轻牧,对牧户承包的草地实行以草定畜。

草地管控加紧,但青省年存栏牛500多万头、羊1500多万只,是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必需的牲畜数量。

导致牛羊补饲肥育和肉牛、奶牛养殖所需的饲料逐年增加。

但青省饲料资源中植物蛋白质只有油菜籽饼粕,豆粕需全部从省外运进。

因此种植紫花苜蓿,使用价格低廉,成本较低的苜蓿草粉代替豆粕作蛋白质饲料,就成了青省政府的选择。

只是目前还才刚起步。

按照专家团队的设想,柴达木盆地农业种植中,几家农垦企业拥有的耕地面积占盆地耕地总面积的50%,并且联片集中。

所以开发重点可以以农垦企业为主,带动周边农村发展。

此外,青省种植紫花苜蓿气候条件适宜;地势平坦,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和集中收购加工、贮运等。

同时种植面积较大,除柴达木盆地外,从共和盆地到茶卡盆地一线的唐格木农场、原新哲农场、哇玉香卡农场等都可以种植紫花苜蓿。

而随着省会到格尔木铁路的改造,从柴达木盆地通往内地的交通运输将更为方便。

生产的苜蓿草粉除满足省内需要外,还可销往省外和周边国家。

青省政府确实想调整种植业结构,但种植紫花苜蓿只是专家们们的建议和设想。

而导师翁立新受邀前去的主要原因还是草地退化成因研究以及该如何修复。

按照老师给他的说法,草场退化无非就是超载放牧、季节性草畜矛盾、畜牧方式落后、滥挖烂采草药等原因造成的。

郭阳又问道,鼠害和虫害是怎么造成的?

原因居然和滥挖烂采草药有关。

青省牧区草原面积巨大,珍稀植被丰富,蕴含着许多名贵中草药。

例如青海杜鹃、冬虫夏草、贝母等。

牧民们为增加经济收入,大肆挖掘草药,破坏了草地根系系统,导致草地沙化严重。

同时牧区生态平衡生物链失衡,使得狼、鹰、鸟等失去了栖息地,使鼠、虫等有害动物大量繁殖。

它们在地下打洞、啃噬草根,破坏了土层营养结构,从而出现连片的“黑土滩”,导致草场退化情况加剧。

最后,翁立新还不忘向郭阳提出建议。

“你有联系上面的通道,我在业内也有几分薄面。”

“你的苜禾农牧公司完全可以拓展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借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在西北五省接一些政府性质的退耕还草、草原修复等项目,还是很轻松的。”

“这才是正道,做农业想挣钱还是得跟着政策的脚步来。”

郭阳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做项目是赚政府的钱,经营牧场是花自己的钱。

但好像两者都是生态修复,都能积累自然能量。

一个是赚钱,一个是花钱。

一时之间,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