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奇女子(大章)(1 / 2)

柳和清稍稍盘点了一下,道:

“胶片3-4万,场地租金5-6万,布景4-5万,服化道3-4万,演员都是新人,比较便宜,算1万,编导1-2万,差不多要20万左右。”

他在长城电影厂工作,对这些数据也是信手拈来。

王丹凤有不同见解:

“场地可是邵氏自己的,邵氏预算从来抠的紧,我估计10万左右差不多了。”

这一来一去,差倍了啊。

柳和清点点头:

“这剧院也是邵氏的,反正邵氏这次是要大赚!”

王援朝算了算,香江现在300多万人,具体多少不清楚,顶天了,就算100万人来看吧,票价按1块8来算,也就180万票房。

哦,还要交30万的税。

150万的收入,扣掉制片成本,放映成本,怕是要赚百万港币。

和他的电器厂,一个月的利润差不多20万美元,也过百万港币了,相差彷佛。

但电器厂的利润,是当下特殊环境造就的,要是之前按照蚬壳的收益,一个月也就挣两三万美元,十多万港币,一年下来,也就200万左右。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每部电影,都能赚这么多,更多的,就是跟电器厂平时一样,一个月赚十几万。

不过,电影更厉害的是,电影有强大的影响力,以及那么多漂亮的女演员。

王援朝心里越盘算,越开始不安分起来,可以搞搞啊,一年拍一两部爆款,就抵得上一个蚬壳啦。

王援朝默默的把这个放在了心里,可以收集一下情报,做做调研。

今年或许来不及,毕竟今年要为11月的英镑贬值奋斗,搏一把,抽不出时间。而且,越是当下这个环境,越是收购的好时机,不差这点时间。

记忆中的嘉禾,都还没起来呢,李小龙也没回来,不急。

柳家三公主看的聚精会神,这种划时代的影片,就有这种魔力。

所以王援朝也很自觉,没有多说,他怕旁边的观众万一冲过来骂人呢,这么好看的电影,还要叽叽喳喳。

他没发问,柳和清夫妇也没说话,大家就继续看电影。

电影结束。

柳启锦道:

“妈,这电影拍的真好看。”

柳和清笑道:

“怎么,你想走这条路?”

王丹凤道:

“看着光鲜,更多的人出不了头呢。而且……”

王援朝直接来了一句:

“容易因戏生情,乱。”

这话一下子堵住了柳家人的话,堪称聊天终结者。

柳和清和王丹凤,身为电影圈子里的人,怎么能否认这一点呢?

他们夫妻俩结婚前,也不是彼此的初恋啊!

柳和清是影视公司少东家,王丹凤是当红影星,夫妻俩啥不知道?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没有让女儿进这个圈子,三个女儿,一个是音乐,一个是舞蹈,一个是美术,都没学演戏。

王援朝的话虽然说的不客气,但也是实情。

王援朝也觉得刚刚的话太过于钢铁直男了,他只是单纯的觉得,如果,柳启锦要进娱乐圈,那么,大家也就只能谈谈感情了。明星是属于大家的嘛。

众人散场,王援朝感叹道:

“我们也早点回去吧,今天可是一个愉快的夜晚啊!”

王丹凤道:

“香江的电影业,确实领先内地。我们长城去年的《云海玉弓缘》,也很不错,有机会可以请王生看看。”

王援朝笑着说:

“叔叔阿姨太客气了,叫我援朝就好了。大家都是自己人,叫王生王生的,我感觉生分了啊。”

柳和清道:

“那我们就不跟援朝客气了。对了,不要忘了明天的约会啊!”

王援朝知道,这是石慧,长城的二公主,要和他见面聊聊呢。

而牵线搭桥的,就是柳和清夫妇了。

于是道:

“叔叔阿姨有要提醒我的地方么?”

王丹凤看了一眼丈夫,柳和清立马道:

“看我这记性,我和你阿姨整理了一份资料,在车上,走,我拿给你!”

面见之前,柳和清还很体贴的,将石慧的履历,都整理出来给王援朝过目。

石慧,1934年出生在石头城,原名孙慧丽。

坊间传她是孙禾斗的私生女,这当然是不靠谱的传言。

石慧家境很好,小时候在盛海读书,学习钢琴和芭蕾舞,通晓英文和法文,还会用意大利语演唱古典歌剧。

1948年,石慧随家人迁居香江,就读于香江策文书院。

51年元旦,石慧应著名导演顾而已之邀,到南国影业公司表演舞蹈,长城电影公司的袁仰安看中了她,觉得她长得漂亮,聪明活泼,便吸收她加入了长城公司。

51年末加入长城,52年1月的《长城画报》就以她为封面女郎,当时她才17岁。

石慧虽然生长在南方,却会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她出演的电影极多,快速蹿红。

除了演戏,还学过编剧,当过影片《鸳梦重温》的副导演。

还是一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是第一位在香江举办美声独唱会的女高音歌手。她演唱的中国民歌富于激情,悦耳赏心。

她还练得一手好书法,学的是赵松雪和欧阳询的字体,笔迹秀媚,结构严谨。

……

王援朝看麻了,怎么有如此神人?

他带着挂,都有点比不上,太多才多艺了吧?

所以,很愉快的答应了见面。

石慧专门抽了一天时间,来赴约面见王援朝。

双方一见面,都在心里默默的较量上了。

因为柳和清也把王援朝的履历,给了石慧一份,真是大好人一个。

虽然写的简单,但内地文工团副团长,创作《爱我中华》《我爱首都红城门》歌曲,还如此一表人才,背景也极其深厚,关键是年纪还不大,不得不叫人佩服。

地点不是柳和清他们租住的房子,而是他们新买的房子,这里空荡荡的,交流起来正合适。

帮两边介绍了一下,柳和清夫妇俩就回家做饭去了。

中午要请大家吃饭的嘛。

石慧很矜持,但作为长辈,也主动招呼道:

“王生内地过来的?”

王援朝看着眼前的成熟丽人,客气的笑道:

“大家都是国人,过来的早晚而已。”

这么一句国人,让石慧对王援朝增添了些许好感。

“既然都是国人,那王生怎么不积极为国人请命,反而怂恿大家缩在后面呢?”

王援朝一愣,不是说对方十分认可他的意见,想见一见如此青年才俊么?

脑浆子一转,王援朝明白,怕是对方给柳和清夫妇玩了手瞒天过海。

王援朝的笑容瞬间收住,道:

“石慧女士想要我做什么?”

石慧目光灼灼,丝毫不畏惧:

“王生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破坏我丹凤姐的工作热情?”

王援朝笑了笑:

“如果我和柳家姑娘以后在一起,那么,我得叫您的丹凤姐一声岳母。我不想她有事,让我的岳父和妻子担心,就这么简单。”

这下轮到石慧愣住了。

什么情况,这就是女婿了?不过就算女婿也不行!

王援朝义正严词:

楚汉相争,石女士知道么?

霸王项羽一直赢,最后一战却输了,高祖刘邦一直输,最后一战赢了。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项羽战略上就是错误的。

每场战争的输赢,只是战术上的输赢,但战术上的输赢,决定不了战略上的成败!战术上不断赢,却走向失败的深渊。

因为项羽的分封制,根本上不如刘邦的统一的大汉帝国这个制度来的先进。

不知道这个比方,您懂不懂这个道理?

我们战术上再勤奋,再勇猛,和大战略背道而驰的话,只会白白浪费有生力量。

我也不希望,心中有大爱的正直的市民,都不在了。”

石慧博览群书,怎么不知道楚汉相争的典故呢?但从来没想过这个战略和战术的道理。

但此刻的情况,被王援朝这么一说,她有点拿不准了。

他们的做法不对么?

大才女还是不肯轻易幻灭一直坚持的理念和行动,毕竟在长城工作了这么些年,还是嘴硬道:

“那你说的就正确了?”

王援朝轻轻哼了一声,道:

“我说的对不对,您心里其实是有数的。

我只是觉得,明明石女士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却偏偏要拿自己大材小用,以至于最后如何,我也不知道,

我没法跟夏天的虫子说冰雪,因为它没见过,它不相信,但我真的见过!”

石慧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王援朝,说的煞有其事的模样,纠正了一句:

“你这样说是不对的。

我们每个人,是一样的,不存在谁的作用大,大材小用。聚沙成塔,积水成涓,每一份力量,都是需要珍惜的。”

王援朝知道她的意思,但揪着她前面那句大材小用的说法,道:

“是这样么??

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石女士不知道么?

死掉一个士兵,和死掉一个将军,真的不一样。

您知道的,真的不一样。

不过我坚信,我们每个人,人格是平等的。

但价值,真的不一样。

所以,不要违心了,石女士。

而我们终将赶约翰、超漂亮,您,相信么?”

石慧点点头,又摇摇头,有点茫然无措,又有点惋惜:

“你,应该跟我们一起战斗的!”

王援朝又打了个比方,道:

“你觉得,潜伏在敌人内部的情报人员,主动暴露出来,他能杀几个敌人?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