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天上下刀子?!李三郎:天下皆(2 / 2)

没有立刻回答,季伯鹰在这讲台中心太师椅缓缓坐下。

顺手一抓,地上的那把半人高的超大号西瓜刀便是落在手中,一边打量着泛着光的刀身,一边淡淡开口。

“李隆基登位之初,拨乱反正,励精图治,任用贤明,体恤百姓,创下开元之盛世,若是他能够死在六十岁,其名之盛,古今可与其比肩者,断然不会超过五指之数。”

“只可惜,人老便昏聩,只听自己想听的。”

“故而,这才有了安禄山,有了安史之乱。”

“你可以这样大致理解其中原委,安史之乱的最大助推者,就是李隆基。”

“李隆基亲手开创了大唐的巅峰盛世,亦是亲手终结了大唐的鸿鹄国运。”

“胜也明皇,败也明皇。”

一字一句之下的同时,季伯鹰简单回顾了一拨唐玄宗时期的数十载大事记。

从历史长河的角度俯瞰,唐玄宗时期的安禄山做大,皆是李隆基一手促之,典型属于自己给自己埋雷的那种。

若非李隆基是大唐天子,很多人都会以为李隆基是安禄山的细作,要不就是被安胖子洗脑了。

须知,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天下名将云集于世。

如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李嗣业、郭子仪、李光弼、程千里等,但凡列出名字的,每个都是当世威名赫赫之辈,并且大唐还有数十万精锐军队。

玄宗时期的大唐,论财力、论战力、论国力,哪一样都丝毫不逊色于太宗。

可安禄山就在这么艰难卓绝的恶劣条件下,安胖子最终还是崛起了,并且仅仅只是用七个月时间,从范阳起兵,进而攻陷长安、洛阳两京,将这个傲立于东方的大唐帝国打的一败涂地。

安胖子向全世界证明了,不要瞧不起胖子,长得一身膘,敢把皇帝削!

而复盘望去,若是没有李隆基,一个安胖子根本翻不出如此大浪。

当年,李隆基还是个明君的时候,为了加强朝廷对边疆区域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于开元十年在边地设立了十个兵镇。

这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

并且这十镇之使,不仅手中握有实打实的军权,更是握有当地的财权和行政之权,三权合一,妥妥的土皇帝。

在李隆基的一手扶持之下,天宝末年的安禄山一人便是兼领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麾下兵马激增至二十万,同时还领了陇右群牧等都使兼总监。

这个牧监的官位很好理解,整个陇右牧场之地,他安禄山最大,直接把陇右牧场的国家军马变成了私人武装。

安禄山半夜笑醒的时候,必然会大声高呼:吾皇大气!

除却无条件的扶持之外,还有着李隆基对安禄山的绝对信任。

从安禄山大力发展私人武装开始,十数年之间,有着数不清的人在李隆基面前告状,甚至连平头百姓都知道安禄山要造反。

可李隆基就是打死不信,说破天都没用,甚至把告密安禄山要造反的人捆绑起来交给安禄山处置。

好家伙,掩耳盗铃做到这份上,也实在是没谁了。

就是在李隆基这么一番骚操作下,安胖子迅速崛起,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马子有马子,剩下的就是搞事了。

安胖子一手掀起了安史之乱,将国运正隆的大唐,直接送往了通向末日的快车道。

至于其中更加具体的一些内容,尤其是关于安禄山造反之后,李隆基在军事上的各种骚操作,季伯鹰觉得没有必要当众再和李二说一遍。

更何况。

唐为宋明之前。

在场之人,不管是大明一众天子储君还是赵大,都是知道这些,只有李二一家三口不知道,实在是没有再去当场复述一遍的必要,直接以「通晓」功能,把该告诉李二一家三口的,一股脑都灌了进去。

拒绝灌水,从你我做起。

「通晓」功能——起点脱水专用,狗系统,就是牛。

“再具体的,你们自己问李隆基。”

毕竟,能够说的都是一些走向上的大事,其中的细节问题,尤其是个人抉择问题,这得问本人才知道。

比如,李隆基为什么要无脑相信安禄山,这个问题,只有李隆基自己能回答。

季伯鹰平静注视着李二一家三口。

清晰得见,李二一家三口在通晓李隆基的所作所为之后,脸色都是极其阴沉了起来,尤其是李二,那一张老脸,已经黑的不成模样。

想他大唐以武立国,自己又是一代军神,竟然会被一个死胖子给掀了国运。

“仙师,此次可否带上我?”

老朱棣鼓起勇气率先开口了。

先前赵大的瓜,他没有实地吃上,这一次李二的瓜,他不想再错过了。

好歹,他也是个大明太宗,从庙号上来看,他和李二是平级啊。

虽然有身临其境的幻境,但是在老朱棣看来,幻境再怎么真实,那也不如现场看啊,毕竟现场是正儿八经可以把血飙脸上。

“还有我。”

朱老四连忙开口跟上。

“俺也一样!”

小朱四生怕落后,急声开口。

季伯鹰瞥了眼三个朱棣,目光又是看向座位上的赵大,这会赵大已经是把手里的合同放下了,显然是已经做好了吃瓜的准备。

从一个瓜农变成吃瓜人,身份转变之快,让赵大颇为有些难以适应。

“嗯。”

“都去。”

季伯鹰没有拒绝三个朱棣。

毕竟,朱棣好歹也是永乐大帝,就华夏历史地位而言,倒也不逊色别人多少。

“阿标。”

接着,季伯鹰目光看向朱标。

阿标点了点头,极为熟稔。

“仙师放心,我会维持好秩序。”

“嗯。”

微微颔首。

正当季伯鹰准备开启时空穿梭之际,李二骤然开口打断。

季伯鹰眉头一皱,看向李二。

李二深吸一口气,抱拳施礼。

“仙师,可否借刀一用。”

话音落。

众人的目光都是看向脸色阴沉的李二,又是看向仙师太师椅旁搁着的这把超大号西瓜刀,望着那泛光刀刃,皆是不由的为李隆基默哀了起来。

【时空快递:李隆基先生您好,您祖爷爷为您定制的超大号西瓜刀已发货,请当面签收】

“可。”

这是李二和李隆基的家事,季伯鹰不打算干涉。

意念而动,反重力之下,这半人高的大号西瓜刀飞旋而起,精准落在了李二手中。

不愧武人出身,李二接刀挥了挥,呼呼之音乍起。

这一幕,看的身侧的李治小野鸡皱起了眉头,小野鸡在思考自己该用什么武器比较好,毕竟他不善武力。

唰。

随着仙师一念,老朱、老朱棣、朱老四、小朱四、李二一家三口以及赵大,都是从这主堂之地消失。

同时,这主堂之中,36D全息投影开启。

………………………………

天宝时空。

天宝十三载,华清宫。

整片宫宇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

此宫,是唐玄宗带着杨玉环每年十月必去的骊宫别苑,避寒养身,岁末方归。

因为宫内以温泉养身著名,这华清宫又名华清池。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搁千年之后,进去看一眼这几个土坑澡堂子得一张红爷爷。

啊呸!

华清宫东区,梨园。

梨园之地,一方精致楼阁,这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梨园弟子的地方。

李隆基擅长音律,杨玉环精于曼舞,《霓裳羽衣曲舞》惊艳了数个时代,若李三郎非天子,那就是绝佳的老才子配俏佳人。

《旧唐书·礼乐志》载:唐玄宗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曰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称梨园弟子。

冷知识:后世称演员曰梨园弟子,剧场曰梨园,最初本源皆来于此。

此时,梨园楼阁之内,欢声笑语,弦乐不断。

“好!”

“跳的好!”

在这阁内首席之上,老年斑初现的俊武老头与丰腴女子共坐在一把金椅之上,案前摆着美酒佳肴,珍果荔枝。

此刻的老头很兴奋,女子也同样很高兴,一颦一笑,百媚娇生。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而在这阁楼居中之处,有着一个体型极其肥胖的超级大胖子,正在起舞。

拍手叫好的是李隆基,百媚女子是杨玉环,这阁楼中跳舞的自然就是安禄山。

从安禄山的体型来看,明明应该是连走路都很困难才对,可结果却是,腾、踏、跳、跃,甚至是原地脚尖旋转等高难度动作,安禄山做起来竟然都丝毫不含糊,庞大的身躯就像是一个陀螺,转的虎虎生风,简直是人类运动学上的神迹。

史载: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唐代一斤约为680克,折算一下,把安禄山的体重换算到现在的计量单位,那就是400多斤。

试想一下,一个满脸大胡子,四百多斤的超级胖子在你面前跳转圈芭蕾,那场景,那画面,简直酸爽。

“玉环,杨国忠非说安禄山要反,说安禄山不敢应召入京。”

“你看,朕一道旨意,安禄山这不是就来了,谣言不攻自破,何来造反之说。”

“就算全天下的人都反朕,安禄山也绝对不会反。”

“朕登基三十余载,这双眼岂能不辨忠奸?!”

一边看着安禄山的曼妙舞步,李隆基笑呵呵的抚须,脸上写满了自信。

“禄儿一心为国,陛下这些年对他又是恩典如山,何来反意,又为何而反。”

“兄长为国之丞相,不过是忧虑太多,等过些年边镇安稳了,陛下可调禄儿进京为官,与兄长处久了也就无恙了。”

杨玉环微笑着看向安禄山,还不忘加大声音。

“禄儿,待你今日舞闭,母妃再为你沐浴。”

望着台下这个正在螺旋起舞,重达四百斤,年龄比自己整整大了十六岁的好大儿,杨荔枝眼里满是母性宠溺。

当年安禄山拜杨玉环为干娘的时候,杨玉环就亲自为安禄山‘洗三’,简直炸裂。

或许,这就是无子杨玉环的另类母爱。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