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李如松:一条狗也能称帝建国?(2 / 2)

此般模样,显然不符合季伯鹰心中完美储君的形象。

不过从历史角度来看,朱常洛应该是有壮志在心,只是从小被压制太狠了,连系统教育都没有得到,更别说参与国政的锻炼机会。

简而言之,需要锤炼。

再加上红丸案之事,以至于朱常洛直接被定义为女色之君,甚至很多砖家说朱常洛做太子时就放纵女色,毁坏了身子。

这一点,纯属扯淡。

东宫之位都快保不住了,书都没得读,朱常洛但凡是有一点行为不端,都会被老万历抓住,进而无限放大,然后当做由头给废了。

之所以老万历一直没有废掉朱常洛,一是因为群臣阻碍,二则是他实在找不到东宫太子的逾矩行为。

“现在,你下一道圣旨。”

季伯鹰看向老万历。

“自即日起,由太子监国,一应军政国事,皆奏请皇太子决之。”

话音落。

老万历一愣,朱常洛一懵,跪着的厕仔亦是一惊。

“小朱。”

季伯鹰看向永乐朱瞻基。

“从今天开始,我每天会将你送来这个时空,你与朱常洛一同处理国政,锤炼自身。”

每天听课,不实操就等于白听。

这对永乐小朱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永乐朝的朝政,有永乐大胖处理着,虽说也会让永乐小朱去接触一些,但毕竟无法独立行事,培养不出决断能力。

可是在这万历时空则是不同,永乐小朱完全可以独立去处理一部分国政。

“太子从未接触过国政大事,若是贸然理政,必然会引起大乱。”

“仙师可否再考虑一下?”

“太子,你说呢?”

老万历目光看向朱常洛,第一次这般温和的对朱常洛说话。

“朱常洛谨遵仙师之命!”

言罢,朱常洛鞠躬行礼。

接着又是看向老万历。

“请父皇放心,安然休养,儿臣断不敢懈怠国政!”

就这反应速度。

季伯鹰,笑了。

说明朱常洛这小子确实是有脑子的,会看时势,绝对不是个傻子,也不是想象中的那般懦弱,单是果断应下监国这事就彰显了性格中的果断,很可能是个大明版的唐光王。

之所以没有在历史上发光,就是因为死在太早太突然。

“让你下旨就下旨,何来这般多废话?!”

老朱看了眼老万历,老朱棣和朱老四亦是放眼望去,让再想说点什么的老万历,直接把到嘴边的话全部都咽了回去。

而跪在地上的叶向高,懵逼的他已经忘了站起来。

虽然不大明白究竟刚才发生了什么,但是总感觉发生了很多。

“朱常洛,朱瞻基,你们两个当前首要之事,是于辽东集结伐金大军。”

“记住,确保军饷的同时,要保障辽东军需辎重。”

季伯鹰记得很清楚。

萨尔浒之战,除却战场之上被努尔哈赤的八旗兵打崩之外。

最大的一点弊端,就是准备的太过于草率。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最初的历史线中,三饷外加万历忍痛从内库拨出的银两,发往辽东的军饷是足够了,甚至是超额的。

可是银子够了,但是运往辽东的粮食却远远没有跟上,而辽东本地的粮食产量又远远不足供给,以致于随着大批的白银涌入辽东,整个辽东缺粮缺到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一石粮食最高甚至是炒到了十六两银子。

而就在军需粮草并未到位的前提下,老万历天真的以为自己发了银子就完事,一个劲的下旨催促杨镐发兵。

圣命难违,故而杨镐比预先计划提前了一个月进兵。

并且,在大军分进之前,这杨镐还突然奇想,跟个智障一般,将己方大军的进军时间和路线,甚至是各路大军的主将,全数完完整整,详详细细的写了封信送给了努尔哈赤,想要借此来震慑努尔哈赤,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乘兵法境界。

结果换来的,只有努尔哈赤的一声嗤笑,以及‘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遵命!”

朱常洛身上的那一副战战兢兢之意,在完全确定自己的确能够掌控皇权,能够不再把老爹当回事之后,荡然无存。

这小子,看来腹黑不是一两天了。

“再给你送一个人。”

季伯鹰话音落。

阵风拂过。

在这暖阁中间,有着一道身披战甲的人影出现。

“你,你你是…!”

叶向高彻底惊了,一句完整话都说不出口。

“李如松!”

老万历一眼便是认了出来。

他虽从未亲自召见过李如松,但是见过李如松的画像,毕竟在戚继光和李成梁的时代过去之后,万历朝最能打的,就这位兄弟了。

李如松,李成梁长子,自少骁勇善战,师从徐渭,第二代辽东铁骑之主。

万历三大征之中,宁夏之战、朝鲜之役第一战,都是由李如松挂帅。

至于战绩。

宁夏之战,李如松六月率平叛军到达宁夏,九月宁夏叛乱全数平息。

朝鲜之役第一战,也就是宁夏叛乱刚刚平定的那一年,李如松被紧急任命为东征提督,统蓟、辽、冀、川、浙诸军,共计四万余人(其中辽东铁骑一万、宣府大同精骑八千,其余为各地精锐步兵),克期东征。

率军入朝仅一个月,便打残小西行长第一军,收复失地五百里。

接着血战碧蹄馆,九千辽东铁骑与十二万小日子血战六小时,最终以大胜告终,辽东铁骑之名,令小日子闻风丧胆。

在小日子的史书中,这九千辽东铁骑被写成了大明十万铁骑。

自此一战,小日子再不敢与明军野战。

李如松入朝四个月,朝鲜三都十八道,三都十六道皆被收复,掠地千里,横扫半岛,打的丰臣秀吉的九路三十万大军娘都不认识了。

只可惜,李如松回镇辽东之后,打野蒙古的时候,轻率冒进,在蒙古人手中遇袭战死,也有说是被家仆出卖中伏。

若不然有李如松在,建州女真大概率也翻不起浪。

努尔哈赤崛起的黄金期,实际上就是李成梁被罢辽东总兵,李如松被调离辽东的十年时间。

在这十年之间,辽东共计换了八位总兵,而最后李如松在辽东总兵的任上,干了还没几个月就死了,最后只能请七十六岁的李成梁复镇辽东。

可此时的李成梁已经太老了,而努尔哈赤,翅膀也已经硬了,李成梁所能做的只是维持,而难以做到根除。

“李如松,给你两个月时间,重塑辽东铁骑。”

季伯鹰看向披甲执锐的李如松,这位身材孔武的中年汉子。

自从李成梁父子死后,虽有李如柏等人尤在,可辽东铁骑经过这二十余年的溃烂,已然是不复当年战力。

至于萨尔浒之战,从性质上来说,这是一次大明对努尔哈赤的围剿战,所以何时发起这一战,时间选择权在大明。

此刻同样处于发懵状态的李如松,闻言一怔。

他虽没见过万历,毕竟老万历连阁臣都不见,更别说他一个边将。

但龙袍还是认识的。

“辽东可有战事?”

李如松眉头皱起,试探性问道。

他现在也搞不清为什么自己还活着,明明他记得自己是中伏战至力竭,不过这会大概也没法搞清,还是先弄明白当前问题。

“李总兵,两年前,女真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城建立金国,自号天命皇帝,屡次作乱辽东。”

叶向高终于站了起来,揉了揉发麻的膝盖,在旁说道。

话音落。

李如松眉头皱起,显然神色间透出一丝蕴含轻蔑之色的诧异。

“一条狗也能称帝建国?!”

准点更新!求月票!!!!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