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九叔的威望【6000字】(2 / 2)

重回1980年去享福 二蛇 3390 字 2个月前

一些家里劳力充足的,便照样按原计划来种植红薯,反正这玩意只是割薯苗去种,也就费点力气挑一挑粪水而已,就算全部冻死了也不可惜,万一没有出现谚语中所说的天气,那他们家就要大丰收了。

而一些劳力原本就缺乏的家庭听到这句谚语,又知道那耶村那边很多家庭今年都不种红薯,他们干脆也不种了,免得辛辛苦苦种下来又全部冻死,那真的让人受不了。

红薯这种成本低廉的东西,自然没什么好说的,种不种都无关紧要,但家里有耕牛的家庭,在听到这句谚语后,十有八九都会重视起来,这毕竟是他们家最重要的财产,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闪失。

官永英在得到消息的第二天,就风风火火的回到了娘家,把这个消息告诉娘家父母。

官德威听完大女儿的讲述心中也是一凛,他们家托女儿女婿的福,是双旺境域最早种植桂味荔枝的家庭之一,今年的收成虽然没有女婿家多,但也有上千块钱进账,不仅把投进去的成本赚了回来,还有不少的盈余。

而明年,随着荔枝树的成长,控制结果的数量肯定也会增加,估计收入比今年还要多上不少。

可万万没想到,以前留传下来的一句谚语,会让九叔如此重视。

“阿英,九叔是怎么说的?他把这句老话当真了?”

官永英道:“爸,听九公话里的意思,他也不知道这句老话说得准不准,但用他的话来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提前做好防冻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否则要是真出现持续低温天气的话,那咱们的荔枝树很有可能就会被冻伤甚至是冻死,那损失就太大了。”

官德威点头道:“九叔说得有道理,只是这荔枝树怎么防冻啊?”

官永英笑道:“这个爸你可以放心,九公给出了好几个防冻方法呢,我详细跟你说一说。”

接下来,官永英就把丈夫告诉她的荔枝树防冻方法一一告诉了父亲,末了才说道:“我这次过来,是让爸你有个心理准备,到时我跟福哥会过来帮忙的。”

官德威闻言松了口气,笑道:“还是九叔有办法。”

永英妈也一脸轻松的笑道:“要是今年真出现九叔说的那种天气,那九叔就是咱们家的大恩人了!”

官永英接话道:“妈,九公何止是咱们家的大恩人啊,要是这句老话真的应验的话,那不知道给我们村还有附近的村挽回了多少损失呢,要是搁在古代,恐怕大家都要给九公立长生牌了。”

一家人夸赞了一番,官德威才问道:“阿英,听说九叔在县城开了全县最大的饭店,这事是不是真的?”

官永英点头道:“是真的,这是我们村允丰婶回来说的,上个月允丰婶陪她的儿媳妇到县城去生孩子,吃住都在九公家,回来后可把九公家的饭店给夸上是比双旺国营饭店还要大二三十倍,真是不可思议。”

永英妈感慨道:“不愧是你们村最有本事的九叔,在县城开这么大一家饭店,那得花多少钱啊?”

官德威道:“花得多,赚得也多,光果园今年九叔就赚了六千多块钱,还有他跟邓允贵合伙的缸瓦厂生意也很好,每个月应该也没少赚钱,一年下来随随便便都能赚上万,现在又多了这么大的一家饭店,真不敢想象九叔现在一年会有多少收入。”

官永英笑道:“爸,像九公这么有本事的人,能赚大钱是很正常的事,现在咱们跟着九公的脚步,今年果园也没少赚钱,在村里已经是高收入的家庭了。”

提到这个,官德威心中也有些高兴。

今年他家的荔枝山进账刚好超过了一千,再加上家里的其他副业,林林总总算下来,今年一年的收入起码顶过去十年,让他家一跃就成了深水田村最耀眼的存在,让村民们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现在全村有一户算一户,都忙着开垦果园,准备也跟着种植荔枝树,看看能不能也像他家一样一年就有上千块钱的进账。

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在全村都过得比较难的时候,他们家说实现猪肉自由那是夸张了点,但隔三差五的吃顿肉,对于他们家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而这一切,其实都是九叔带来的。

所以,官德威夫妇对于九叔,那是打心里敬重。

聊完正事,接下来官永英又跟父母聊了聊她那对双胞胎儿子。

这两个小家伙现在已经快一岁零三个月了,不仅会满村跑,话也学了不少,动不动就知道喊爷爷奶奶,把他们的爷爷奶奶哄得整天乐哈哈的。

中午,在父母家吃过午饭,官永英就回去了。

……

邓世荣回家的这段时间,一直都没有闲着,在喝完邓允丰长孙的满月酒后,又马不停蹄的安排女方到三姐家看家门,大外甥卜大石自然也从县城赶了回来。

邓世荣作为媒人,早早的就骑着单车来到了太平坡村。

此时,刘爱红家里,已经有不少亲戚在场了。

由哪些亲戚陪同刘爱红一起去看家门,也都已经商量好了。

如今邓世荣这个媒人一到,双方在互相打过招呼,然后客套了几句之后,就可以出发前往男方家了。

陪同刘爱红一起去看家门的,有她的两位嫂子、两位婶婶以及舅妈,女方父母不去男方家看家门,这也算是双旺境域约定成俗的规矩了。

在临走之前,邓世荣笑着对女方父母说道:“这次看家门,就是走个过场而已,男方现在已经在县城买了房子,原本看家门应该到县城去看,不过考虑到让你们来回折腾太麻烦,才选择在老家看家门的。”

这话听得刘父刘母眼中一亮。

在打相识之前,其实刘父刘母就跟媒人谈到过这个问题,只是没想到男方那边的速度这么快,这都还没看家门呢,就已经把县城的房子给买好了。

刘母忍不住问道:“九叔,男方买的房子有多大,你知道吗?”

邓世荣点头道:“当然知道,房子买在南城那边,位置的话稍微有点偏僻,房子一共有三间,都是砖瓦房,另外还有一个厕所和一个院子,院子可以种菜养鸡什么的,算是很不错的房子。”

刘父刘母闻言心中都兴奋不已,三间砖瓦房,还带院子,哪怕是在农村都算是好的了,更别说是在县城了。

等女儿嫁过去了,他们有时间的话,就可以到县城去住上一段时间,到时不知道村里那些人会羡慕成什么样。

兴奋的刘母连忙说道:“九叔,你先等一下,我叮嘱她们几句。”

邓世荣笑着点头,这看家门说白了就是女方这边衡量男方那边的财力,就算你媒人把话说得天花乱坠,如果女方去看家门的时候,发现男方家的房子破烂不堪,而且屋里也空荡荡的什么家具都没有,那说破天女方都不愿意嫁。

除非,女方原本就知道男方的情况,那就另说。

因此,看家门,那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无论男方双方都比较重视。

邓世荣虽然不怕女方这边的亲戚挑刺,但能够防患于未然那是最好,所以他才把大外甥在县城买房的消息透露出来。

而效果自然不用多说,刘母直接就过去叮嘱自家亲戚了。

……

看家门就不用细说了,都是一个流程,女方不过是来走个过场,男方这边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临走每个人还能收到一条五味以及一个大红包,满意度还是非常高的。

在看家门之后的第二天,邓世荣便和儿媳妇、大孙女以及大外甥一起上博白。

这眼看就要到国庆了,穗丰饭店面临开业以来最大的一单生意,尽管邓世荣对于大儿子的管理能力已经足够信任了,但他们家的饭店是第一次接待这么多客人,闲着没事的他还是想上来看看。

只要大儿子能够成功接待自行车零件厂这次聚餐,那往后应该就没有什么酒席能够难得倒他了。

毕竟,无论做什么事情,最怕的就是没经验,一旦有了经验,那事情做起来就不难了。

在国庆节的前一天下午,张国安帮忙物色的四个临时帮厨以及十二位五官端正的年轻服务员就来穗丰饭店报到。

不是让他们今天过来干活,而是大家提前见一面,然后安排好明天的工作内容,这样明天来帮忙的时候就可以各司其职,不用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干什么,那样就白白浪费了时间。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