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好的猎人,其实会敬畏自然(2 / 2)

重回1984赶山狩猎 蜗猪 4094 字 1个月前

但这都是爆发力。

要说这登山,可不看眼前一时的爆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的耐力,越是爆发高的人,反而越容易倒在上山途中。

尤其是,在余秋堂强烈要求下,三人除了必备的一些生活用品,每个人还背着件厚衣服,更增加负担。

狍子喜欢生活在海拔两三千米的山腰,海拔越高,温度就越低,中午山下的温度还有二十五六,但海拔两三千米位置,估计也就十五六度。

每上升一百米,温度大概会下降半度。

因为这次上山目的性很强,和普通的打猎可不同,他必须打到狍子,不然就无法让孩子们读书,好不容易从张甲申那里挣来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没办法,现在他还没实力,只能低着头。

别看人家只是个小学校长,但在这山村里,也算是一号人物,就是村长都要对人客客气气,他若是真不想让你的孩子入学,你就入不了。

“不行了,不行了,我要歇会,这狗日的天,晒死我了,衣服都粘在背上了。”

三人其实刚穿过山脚的竹林,走到上次余小伟掉进去的小溪边,王浩峰就开始叫苦,余秋江没好气地说:“这才哪到哪,现在就歇菜,那你还要吵着跟来,睡家里炕上不更舒服。”

“哎呀,江哥,伱就别嘲笑我了,我是真的走不动,稍微歇歇行不,就歇几分钟。”

他说着,也不管余秋堂同意不同意,背上的筐子取下丢在边上,直接在地上坐下来。

“你小心蚰蜒。”

余秋堂踢踢他的屁股,指指溪边的岩石,“那就就歇会吧,时间来得及,这种大晴天,狍子中午不会出来,过了早上,也是太阳落山后才能见到,只要我们到时候赶上去就行。”

“还是你好啊,堂堂。”

得到允诺的王浩峰这才彻底放心,三两步跑过去,躺在岩石上,身体舒展的老开,仿佛写在岩石上一个“大”字。

余秋江看的很烦。

“他这是上来的少,先前走的太急,歇会就歇会吧。”

余秋堂笑笑,倒不在意。‘

人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就适合爆发,有的人就是耐力好,重活一生的他,吸取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人和人不同。

是人都有长处和短板,不要总是看到别人不如自己的地方,要多发掘别人优点,这样才能和人相处关系。

“江哥,你也歇会,我搞个事情。”

“你要干嘛?”

“哦,没什么。”

余秋堂看到小溪里还丢着上次被余小伟踩断的半截木头,忽然想起上次走的太急,竟是忘记恢复一根木头在溪上。

以前有人能放个木头上去,一定是个很有爱心的人,一般人根本不会考虑山林这些小东西的困惑。

人类想越过这个小溪,可以走到最细的地方跳过去,但很多小动物乃至昆虫,小溪就是天堑,可能永生都无法度过。

就如同人类隔着长江,东西就是两个生态系统,生活习惯,或许这个小溪,对很多昆虫来说,就是一种隔绝。

既然被他们破坏了,那理应恢复。

他四处看看,寻到一个直径十公分左右的洋槐树,看看自己的钢叉不趁手,便又扯过王浩峰带的斧头砍起来。

“这个地方不用搭桥,我们朝前走走,就能直接迈过去。”余秋江在旁边说。

余秋堂笑着将他的想法告诉余秋江,余秋江微微一怔,也难得的笑了笑。

他面上冷,心里却很温暖,看到余秋江做这种事,忽然就想通了为什么那么多堂弟,就是和余秋堂关系亲密,愿意和他相处。

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两个人在某种价值观上,有不约而同的默契。

余秋堂砍树的速度非常快,不到几分钟,树就剩下三分之一的树干连着,他刚要继续砍,突然有个主意,直接走到另外一边,让余秋江离远点,使劲将树推倒在溪水上。

因为两旁的溪岸高出接近一米,树整个搭在上面,就变成一个天然的树桥,余秋堂没有将剩下位置砍断,如果这树生命力顽强,说不定利用这点生机还能重新生长。

到那时候,这个位置便是很多小动物和鸟类,昆虫的天堂。

想想,就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看着自己杰作,他非常满意,拍拍手将斧头放回王浩峰筐子里。

“歇够啦吧,那就走。”

说着,自己像个小孩一般,慢悠悠地踩着树干直接走到对面。

“走!”

王浩峰回血大半,背起他的筐子和弩紧步跟上。

按照三人分工,余秋堂使枪,手边还有钢叉作为辅助。

王浩峰是一把斧头,一把弩。

而余秋江则是一杆侵刀,一把弩。

余秋江这把侵刀,可是他自己精心打造,历经千锤百炼,刀刃像是三菱锥,配有接近两米长的枣木刀把,远远看去就很威风,在阳光下刀锋上寒光闪烁。

三人走过小溪,前面便是橡木林。

这段流程垂度不算陡,真正开始拔高是橡木林过后,前面会有大片的灌木,灌木长满了山坡,算是山腰和山脚的过渡区。

灌木林是个斜坡,等穿过灌木林,地势就开始变得陡峭,不再是桦树或者橡树这种单纯的树林,而是混交的各种树木。

而穿过混交林再朝上,就开始出现一些落叶松,落叶柏,枫树等等。

再向上就是针叶林。

针叶林继续攀登,慢慢树木就会变得稀少,开始是一些耐寒的高山的植物,具体种类会根据阳光照射和地质影响各自不同。

不同生态分布间,往往都有比较稀疏的过渡带,狍子夏秋就生活在混交林和落叶松柏之间的位置,随着温度下降,有个别会向山下迁移,但绝大数一辈子都只会在出生地附近生活。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