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只要我们够和善,明年就能打得(2 / 2)

顾穆一个人占了一大半,这不是找死吗?

这个事件的核心,已经不是顾穆是不是被冤枉的这么简单了,而是他必须被撤掉,才能平息众怒。

于是,在建兴十五年的十二月中旬,孙权将顾穆西陵太守一职撤掉,调他回京。

但朝中却有人誓不罢休,想把这把火引到丞相顾雍头上。

一封封奏疏如同暴雨一样向孙权打来。

最后孙权干脆大殿门一闭,谁也不理。

直到十二月二十二日,陆逊受召从武昌回建业,见到孙权,孙权才冒头。

“伯言,朕召你回来,是想跟伱探讨明年北伐一事,这府兵制,你应该听说过吧?”

“臣听说过。”

孙权问道:“你听说过就好,益州和曹魏都开始推行府兵制,你说咱们可以吗?”

孙权问陆逊这个问题,是有他的深意的。

陆逊出身东南大族吴郡陆氏,但陆逊却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利益既得者。

准确地来说,陆逊还是提倡孙权能够约束约束江东诸多世家的。

如果说益州和曹魏,对上层的管理都非常严格,那么孙权对上层的管理,可以用放纵来形容。

孙权的理念是收买上层,而严苛底层,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例如诸葛亮经常认为,惩罚士兵能轻则轻,但如果权贵犯法,一定要依法处置。

孙权就是反过来,而陆逊却赞同诸葛亮的做法,因为陆逊和诸葛亮一样,也是带兵打仗的,他们都深知要爱惜士兵。

所以在府兵制这件事上,孙权第一个就想到了陆逊。

陆逊是这么说的:“陛下,臣以为,府兵在我江东要推行,并非不可,但困难重重,恐怕没有益州那般轻松,曹魏人丁众多,魏主必然也只是在编户齐民施行了府兵。”

“一点希望都没有?”

“只能从编户齐民那里施行,但赋税会少很多。”

孙权犹豫起来,陆逊说道:“陛下,益州因为地少人寡,所以必须如此,曹魏是因为战线过长,也不得不如此,我们没必要,至少现在没必要,我们的兵力是充足的。”

孙权思忖片刻,才叹了口气说道:“伯言说得有道理,此事先放一放。”

转眼已经到了十二月三十日,李衡今年便在留守在重庆过年。

重庆新城一大早上便张灯结彩。

李衡和杜预正在饮茶,董宏急匆匆赶来。

“好消息!”董宏快步走过来坐下,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便喝了起来。

“什么好消息?”李衡好奇道。

“顾穆被免职了,换了甘昌过来。”

“甘昌何人?”

“甘宁之孙,听说此人是毫无主见之辈。”董宏说道。

杜预笑了笑,说道:“顾穆在西陵吃了那么多,建业诸公当然担心换了新人还在西陵兴风作浪,所以会一起推荐一个草包过来,不足为奇,不足为奇。”

“好!距离我们东出已经不远,派人去将西陵的情报全部完善,届时我军东出,便如苍龙出海,势不可挡!”

“喏!”

转眼新的一年开始了,刘禅在成都将建兴改成了延熙。

而曹叡,一边悄悄在东南一带投入兵力,一边派使者去吴国见孙权,表达好朋友最真挚的关怀。

孙权当然也回了礼,并且非常真诚、友善地向曹叡的使者表达了对魏吴双方友谊的重视。

希望新的一年,两国和携手共进,一起谋发展、齐建设。

曹魏使者刚转身离开建业,孙权立刻下令加快粮草准备。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