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诸葛亮看了都懵逼(2 / 2)

例如太府寺、织造司、大汉的商社条例,以及对汉吴的商业输出线路和正在准备发力的金融战略,都是他做大清洗的底牌。

这些全部都是另一种利益来源,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是拉拢一部分世家大族最好的手段。

只有在做好一部分拉拢之后,才能对付另一部分。

否则这船就得翻到姥姥家,连亲妈都不认得。

事实上,早在李衡对镡承动手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多次批示:必要的时候,使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是可以的,务必加快对江州水师的建设。

在处理谯周的时候,诸葛亮也说过类似的话。

这些都表明了诸葛亮对待李衡“强干弱枝”战略的支持。

三月初七,姜维、张翼、孟琰、马岱等心腹将领全部回了五丈原。

杨仪对众人说道:“李济安,在京畿以权谋私,胡乱抓人!已经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诸葛亮打断了杨仪的话,他说道:“威公,你把这些信先念给诸位听一听,不要妄下定论。”

“喏。”

杨仪开始用一种阴阳怪气的语气念信,等念完之后,众人神色诧异。

没想到后方居然出了如此大的事情。

“都说说看。”诸葛亮道。

“末将觉得,这件事恐怕有蹊跷。”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是姜维,“李济安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他不会贸然做出这种事来……”

“他就是个善于隐藏的小人!”杨仪打断了姜维的话。

“丞相,末将觉得无论如何,现在应该派人回去了解真实的情况。”孟琰突然说道,“而不是在这里推测。”

诸葛亮点了点头。

“下官可以回去一趟。”费祎说道。

“残暴无耻的李济安可能已经正在屠杀我大汉无辜的臣民!”杨仪连忙补充道,“最好带上五千精锐,再从汉中的王平那里调三千南下,以防万一。”

杨仪话音刚落,外面便传来声音:“报!京师急报!”

“进来!”

杨仪连忙拿过来,他匆匆打开看,顿时面色大惊:“丞相!丞相!李济安竟然带兵血洗江原,将江原常家夷族!”

众人纷纷站起来,面色大惊。

只有诸葛亮坐在那里,神色平静,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杨仪愤怒地高呼:“丞相!李衡已经谋反!这是董卓、曹操之举!必须立刻回京诛杀此国贼呀!”

在众人强烈的要求下,诸葛亮最后迫于压力让费祎带了五千兵马。

不过他交代费祎,不要乱来,要处理好和李衡的关系。

与此同时,诸葛亮开始提笔给李衡写信,让他小心翼翼,不要把局面搞砸了。

刚商定完,诸将纷纷出去,尚未散去,又有传令兵急驰而来:“报!京师急报!京师急报!”

众人大惊,杨仪再一次接过来打开看,差点跳起来,他愤怒道:“李济安唆使爪牙在京师大量抓捕忠良,屠戮无辜!人神共愤!”

众人急忙再一次折返回去。

费祎也说道:“丞相,如此局面,恐怕下官要带至少一万兵马回去。”

“之前李济安表现得文弱而有礼。”张翼说道,“没想到他居然能做出如此残暴无情之事,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丞相,必须立刻回兵!”杨仪道,“不能再有丝毫侥幸心理!要号召各方仁义之士,讨伐李衡!”

诸葛亮双目微闭,在众人着急的时候,他反而沉静下来。

“丞相……”

“不要轻举妄动。”诸葛亮突然说道,“费文伟也暂时不要领兵回去了,我先给济安写信,我的话他还是会听的。”

“丞相,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杨仪不服气,怎么丞相就那么爱偏袒李衡呢?

“报!京师急报!”

外面再一次传来了声音,众人回头看去,心再一次颤抖了一下。

急报送进来之后,杨仪再一次急不可耐地打开,想要让大家看看李衡这个恶魔已经令人发指到什么程度了。

这是许多封信,是大臣们纷纷写的。

岂料这一次,杨仪愣住了。

“如何?”诸葛亮问道。

“丞相,这……”

“拿来我看看。”

“这……”

诸葛亮拿过来,一封又一封仔细阅读起来。

越看,脸上的笑容越浓,疲惫之色一扫而空。

“丞相,这必然是假的!”杨仪道。

“这是蒋公琰的手迹,这是董休昭的手迹,还有这份,是杜伯瑜的手迹,还有这一份,是李孙德的手迹,还有这一份,是巴郡太守王文叔的手迹,还有这一份,大司农孟孝裕的手迹,还有这些……”

这些信都在透露一个意思:英明的大将军不辞辛劳、日以继夜、殚尽竭虑地处理政务,剿灭了地方上一小撮无耻的叛国者,驱散了阴霾,还大汉一个朗朗乾坤!

无论是朝野,还是乡里,都在传唱着大将军的故事。

总之,在大将军的睿智领导下,大汉上下一团和睦。

君臣其乐融融。

成都街道干干净净,成都城门外,草坪生机勃勃。

朝堂上下,正义之士奔走相告,各地忠良纷纷自愿献出自己的田地和部曲,为匡扶汉室的伟大事业,进献一份绵薄之力。

这把诸葛亮都看懵了。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