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大清洗的前戏(2 / 2)

不多时,鲁芝回来了。

“大将军,吴国使者求见。”

李衡道:“不见。”

鲁芝疑惑道:“大将军为何不见?”

“我要先晾着吴国使者,表明态度,我要争取朝中伐吴派的支持。”李衡说道,“关统是关羽的孙儿,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叫傅佥,他是禁军左中郎,你两日之后去见他,就说新政关乎国朝安危,必要的时候,是需要他的支持的。”

鲁芝立刻心领神会:“下官懂了,大将军行事果然缜密,下官佩服。”

李衡心中叹了口气,不缜密不行啊,现在已经不是之前。

这个大将军现在尚未坐稳,正如蒋琬所言,一旦他贸然行事,落人口实,必然会引起口诛笔伐。

这个大将军不是真正的实权者,蒋琬、董允的资历都比他高,丞相还在关中。

丞相一句话,他这个大将军就可以下课了。

所以,新政这件事,必须万无一失。

吴国使者找到拒绝后,不敢有怨言,老老实实回住的地方,准备通过贿赂大将军府的人来见到大将军。

但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李衡的政治棋子了。

三日之后,《京师日报》开始刊登一则头版新闻,是一条关于并田的案件。

具体人物是新都县一个叫柳嵩的人,他在三年前强行兼并了一千亩地,还抢占了原本田地人家的女子,派人打死了老父亲。

这条新闻一出来,在各个说书人的狂轰滥炸下,数日之内便在京师引起了公愤。

人们开始对并田这种事产生一种固定的看法:损人利己!

于是,民间一时间叫骂声不断。

正月二十五日,吴国使者再一次拜访大将军府,再一次被拒绝。

大将军以公事繁忙为由没有见他。

倒是这天傍晚,鲁芝拜访了傅宅。

是关统带他去的,关统是什么职务?

虎贲中郎将!

也是禁军的将领之一。

季汉的禁军存在感比较低,精锐都在跟着诸葛亮北伐。

但是接下来,李衡却要好好利用起禁军了。

“鲁公,大将军对吴国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您先跟我说说!”关统满脸笑容道。

“进去之后一起说便是,何必着急。”

不多时,傅佥出来了。

“鲁公,道之!两位请上座。”

鲁芝和关统落座。

傅佥备了酒菜,酒过三巡,才询问道:“不知两位找我何事?”

鲁芝道:“将军可知道吴国使者来了。”

“某自然是知晓的。”

“那将军对目前的形势,如何看?”

“江东鼠辈欺人太甚!”傅佥立刻情绪激动起来,他的父亲傅肜就是在夷陵之战中战死的。

“大将军到现在都还没有见吴国使者。”鲁芝道。

“为何?”傅佥怔了怔,问道,“陛下不是让他见吴国使者的么?”

“诚如公所言,江东鼠辈,欺人太甚!”

“难道大将军要发兵孙吴不成?”关统立刻兴奋了起来。

“现在国库哪有钱东征?”鲁芝感慨道,“大将军也难啊,连兵都没有,人都掌握在了本土世家那里!”

傅佥和关统也感慨起来。

鲁芝话锋一转:“此次新政,便是税收,增收国库,但地方有人必然不愿意,甚至可能会作乱!”

“作乱?”关统皱起眉头来。

“没错,必然有人作乱,一旦让他们得逞,吴国肯定会再一次西进。”

“大胆!何人敢作乱!”傅佥可能是喝多了一点,立刻站起来,拔出墙上的佩剑。

“大将军可是丞相引荐,陛下拜的,谁敢不服!”

鲁芝说道:“这些人就趁着丞相在北伐,故意挑起事端!”

“谁若敢在这种关键时刻乱来,我傅佥第一个不答应!”

“还有我!”关统也站起来。

“有两位的支持,大事可成!”鲁芝也激动起来,“干杯!”

关于土地新政,在建兴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正式从大将军府发出来,开始推行。

“父亲!”这一日,杜祯急匆匆进来,将报纸呈递过来,“新政的报纸出来了!”

“我知道。”杜琼头也不抬地正在写字。

“这新政若是追究下来,恐怕益州绝大多数人都得交七成税!”

“我知道。”杜琼还是头也不抬,“当日在朝堂上,孟光先提出度田,我反对,提了朝廷和地方有细微不同,随后就开始讨论税政,李济安如此积极,现在看来,这都是他事先安排好的!”

“不是孟光?”

“孟光还没有那个本事和魄力!”

“那现在如何是好?”杜祯惊讶道,“他现在是大将军。”

“大将军又如何?”杜琼笑起来,“他才刚刚升任大将军,就敢碰田亩,我真不知道他是蠢还是自大!”

“我把话放在这里了,如果他真的敢扩大去追查,地方必然有人造反,到时候责任全在他这个大将军,陛下和丞相都不会放过他!”

“但他毕竟立了大功,丞相非常器重他。”

“伱知不知道地方有人造反意味着什么?”

“儿愚钝!”

“意味着会引出更多人出来,土地新政?”杜琼呵呵冷笑道,“想想王莽!”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