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00年?(2 / 2)

在2000年之前,内地电影是没有商业片这个概念的,张一谋和陈凯哥这些第五代导演都在忙着拍艺术片,姜闻拍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拿到95年票房冠军之后也奔着艺术电影大师的路子去了。

未来十年,国内商业片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97年的《甲方乙方》,冯小岗导演凭借此片开启了电影贺岁档,一个是两年之后张一谋导演的《英雄》,开启了国内商业大片的时代。

想到这些顾炜决定先搞文艺片,投资成本小,成名也快,即使在国内没有票房,也可以拿到国际电影节上冲奖,有了名气,就能拉到投资,等到明年年底中国加入了世贸,国家大力扶持电影行业,才是自己大把赚钱的时候。

下午上完课了,顾炜没跟同学一起出去溜达,自己在宿舍里写起了剧本。

“《图雅婚事》”。

顾炜在纸上写到,这是一部根据“嫁夫养夫”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07年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就算拿到现在,获奖的概率也很大,顾炜心里想着。

用了一周左右,把剧本写出来,带上剧本顾炜准备去找老师求助。

来到导演系办公室,向老师说明了来意,拿出剧本,“麻烦老师帮我看看这个剧本。”

王老师接过了本子,开始翻看起来。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看完后合上剧本。

“很好的本子,故事很深刻,这是你写的吗?”

“是的,剧本是我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我想把这部剧本拍出来,缺少投资,就来找老师帮忙。”

王老师感到很惊讶。

“拍电影?确定不是开玩笑?”

“顾炜啊,老师知道你入学时,文化课很好,从你能写出这样的剧本,就能看出你的文化功底。

不过,拍电影和一般的考试不同,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对拍摄的了解,剧本还是先收起来吧,等过了大一大二再考虑拍摄的事情。”

王老师语重心长的说着。

这个年代的老师还是很有责任感的,顾炜心里默默想着。

“老师,我认为拍摄电影应该…”

看着面前的顾炜侃侃而谈,王老师脸上不断变换着表情。

“这是新生?这些专业的拍摄名词和拍摄技巧,就算导演系大四毕业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完全说出来。”

“老师,对于拍电影,我也所了解,只要有合适的设备和人员,我有信心把电影拍出来。”

顾炜语气坚定的说着。

这话不是顾炜吹牛,虽然现在的一些设备和后世不同,但是一些拍摄技巧是相同的,穿越前的顾炜好歹也拍过几部电影,虽然没什么名气,但对于拍摄的流程和方法还是知道的。

二人在办公室里说了半天。

最终,拗不过顾炜的王老师,还是带他去找了导演系主任。

主任看了剧本,也觉得故事不错,又听到底下的老师把顾炜的事情说了一遍,就让他先回去,答应帮他问投资的事情。

第二天,导演系主任带着顾炜离开学校,直接去了去年新成立,改名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的中影。

约的部门负责人很给学校主任面子,见了一面。

看了后剧本,没答应投资,理由是很多老导演、老前辈都在排队挂号,等投资。

顾炜是个大一新生,没资历,也没成绩,集团不可能给他投资。

出了中影大门,主任又带他来了光线影视公司。

光线是98年成立民营企业,现阶段主打电视,广播渠道。

对于北电导演系主任的来访,光线人员表现的跟热情,和中影不同,现阶段光线成立不久,还未涉足电影行业,对于现成的机会,他们也想抓住。

光线办公室里,顾炜见到了光线负责人,一个三十多岁中年人,带着眼睛,斯斯文文的。

“你就是顾炜吧,果然年轻有为,剧本带了没,我先看看”,对方笑着说到。

“带了,给您。”

顾炜喝了口水,坐在对面,看着对方慢慢翻阅剧本。

大半个小时候,对方看完剧本,还给了顾炜。

“剧本我看了一遍,很不错,你又是谢主任亲自带过来的,这部电影光线可以参投,后续宣发的事情也可以一起负责。”

顾炜顿了下问道:“有什么条件吗?”

“光线投资300万,再加上宣发,占80%的份额,电影版权按此比例分配。”

顾炜心里想着:“对方出资,再加上后期宣发,80%占比也能接受。”

投资事情谈的很顺利,不过需要顾炜注册公司或工作室,后期资金和投资协议要以公司或者工作室名义签字和汇款。

顾炜回到学校后,又通过中介,注册了个人工作室,至于办公室,暂时没有,他也没钱租地方。

签约很顺利,光线资金会直接打到公司账户,还专门派一个人过来跟着后期的拍摄,毕竟几百万的钱,交给一个新人,也不可能完全放心。

拿着合约和转账证明,顾炜来到学校找到老师,想让老师帮忙推荐几个摄影系学长,跟他一起拍摄。

导演系老师直接让他去学院下面的一个青年电影制片厂。

北电青年电影制片厂电影制片厂是北京电影学院附属的影片生产机构,主要任务是配合各系的教学计划,完成各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影片作业和生产实习,它是全院教师进行创作实践的场所,一年可生产3~4部长故事片和若干部短故事片。

顾炜感叹到不愧是北电学院,无论是人员还是设备,都样样齐全。

资金,剧组全部到位,现在就差选角。

电影的立项和报备审核都是光线公司负责,听他们那边的回信,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电影拍摄打算去内蒙古,剧本中处处体现出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图雅”等蒙古族人的优良品质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而生。

前面写的有点崩,觉得枯燥的可以跳过。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