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龙凤争鸣(上)(2 / 2)

�6�9�6�9丢下这句话,天子启便侧过身,负手踱步到御案侧; �6�9�6�9

�6�9�6�9背对着御榻上的母亲窦太后,心中,更是一阵不是滋味。

�6�9�6�9天子启承认:在储君皇太弟这件事情上,自己做的不厚道。

�6�9�6�9哪怕是作为皇帝、作为天子,哪怕是为了宗庙、社稷,天子启也不否认这件事,自己做的很不厚道。

�6�9�6�9但更让天子启难过的,是母亲窦太后的态度。

�6�9�6�9——是母亲窦太后,从‘皇太弟’这三个字出现的那一刻开始,便始终如一的态度。

�6�9�6�9在天子启顾自落寞的同时,窦太后昏暗的目光,也洒向了御案之上的那一抹绢白。

�6�9�6�9颤抖着伸出手,拿起那纸绢布,却并没有低头查看;

�6�9�6�9而是将目光散于身前,神情呆滞的轻抚起手中绢布,神情说不清的茫然。

�6�9�6�9——窦太后,看不清绢布上的字。

�6�9�6�9窦太后,已经无法再读任何信件、疏奏了。

�6�9�6�9但有些信件,或者说是绝大多数信件,窦太后都并不需要知道具体的内容。

�6�9�6�9就如此刻,被窦太后茫然捧在手上的绢布,只需要知道是何人所书,又是何人,在什么时候送到自己手里,窦太后,便能大致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6�9�6�9“皇帝,当真好算计啊……”

�6�9�6�9终于;

�6�9�6�9在漫长的呆愣之后,窦太后终于开了口。

�6�9�6�9只悠悠道出如是一语,便深吸一口气,旋即缓缓低下头。

�6�9�6�9纵是看不清字体,窦太后也还是低头‘查阅’,或者说是再呆坐片刻。

�6�9�6�9而后,便神情木然的抬起手,将那纸绢布抬向御榻侧,天子启背对着自己所在的方向。

�6�9�6�9“先是太尉周亚夫,得了皇帝的默许,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兵权挟长安‘立嫡立长’;”

�6�9�6�9“后又是丞相申屠嘉,明明从不曾,也不愿掺和储君太子的事,却被皇帝一个‘太子太师’的名头,给扒拉进了皇长子的碗里。”

�6�9�6�9“——如今,又多了个窦婴?”

�6�9�6�9···

�6�9�6�9“一个手握兵权、才刚立下不世之功的太尉周亚夫;”

�6�9�6�9“一个劳苦功高、享誉朝野内外的元勋丞相申屠嘉;”

�6�9�6�9“这又冒出来一个同样手握兵权,更出身于我窦氏的大将军窦婴……”

�6�9�6�9“——真正要逼宫的,是皇帝啊?”

�6�9�6�9“什么周亚夫‘拥兵自重’,胁立太子——真正要逼我与立太子储君的,是我汉家的皇帝才是?”

�6�9�6�9语调极尽清冷的道出此语,窦太后手稍一松,那张写有大将军窦婴字迹的密奏,只轻飘飘落在了御榻与御案之间。

�6�9�6�9只见窦太后缓缓正过身,如一尊雕塑般,定定地望向殿门的方向;

�6�9�6�9神情,更不见丝毫‘活物’所应有的温度。

�6�9�6�9“皇帝,从不曾想过要与立阿武,为我汉家的储君太弟吧?”

�6�9�6�9“——吴楚兴乱前,皇帝不过是哄着我、哄着阿武;”

�6�9�6�9“如今乱平,皇帝也不再有能用上阿武的地方,便如此大费周折,想要把说出口的话再咽回肚中?”

�6�9�6�9···

�6�9�6�9“接下来,皇帝是不是要说:原本确实是想要立阿武的,奈何朝野内外有太多人反对,皇帝再三思虑,终还是打算‘迷途知返’?”

�6�9�6�9“又或是当下,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皆领兵于关外,又先后表奏请立太子,皇帝为了宗庙、社稷的安稳,不得不打消与立皇太弟的念头,转而去册立储君太子?”

�6�9�6�9“——皇帝有这份算计,怎就不用在吴楚贼子身上?”

�6�9�6�9“怎就将这算计,用在了自己的母亲、弟弟身上呢?”

�6�9�6�9说到此处,窦太后清冷的语调中,终于有了些情绪起伏。

�6�9�6�9却并非是动容,而是不显于色,却夹杂于每一句话,乃至每一个字之间的愠怒。

�6�9�6�9“做不到的事,皇帝为何要答应?”

�6�9�6�9“为何不早早就说明白:我汉家,只能有太子储君,绝不会有储君皇太弟?”

�6�9�6�9“何不……”

�6�9�6�9“——母后当真不知为何?!!”

�6�9�6�9不等窦太后话音落下,天子启便猛地回过身,厉声一喝,打断了窦太后话语的同时,也让这位老太后再度僵在了原地。

�6�9�6�9却见御榻一侧,天子启背负着双手,神情阴郁的快步上前,走到了御榻侧——距离窦太后只一步的位置,稍俯下身,直勾勾凝望向窦太后那混浊、昏暗,又不时闪过锐意的双眸。

�6�9�6�9“母后,当真不知道儿臣,为何要这般做吗?”

�6�9�6�9“是不知道,还是不愿意承认呢……”

�6�9�6�9每说出一个字,天子启的后槽牙便每咬紧一分;

�6�9�6�9待吐出最后一个字,天子启的脸颊两侧,更是因那紧紧咬起的后槽牙,而轻轻抽动起来。

�6�9�6�9那双深邃的双眸,在短短十数息之类,反复眯起、睁开,再眯起。

�6�9�6�9唯独那直勾勾盯住窦太后的灼热目光,没有哪怕片刻敛去锋芒……

�6�9�6�9“哈~”

�6�9�6�9“呵……”

�6�9�6�9良久,天子启又冷不丁直起腰杆,侧过身,长呼出一口浊气;

�6�9�6�9又似是想起什么般,满是讥诮的嗤笑一声。

�6�9�6�9而后,便以一句句再平常不过的话,在窦太后本就遍布疮痍的心上,戳下一刀又一刀……

�6�9�6�9“儿年幼时,母后、父皇,还有阿姊、阿武,都还住在晋阳代王宫。”

�6�9�6�9“——一日朝、夕两餐,一餐半碗米粥,母后都还要儿匀出小半给阿武,说阿武还年幼、扛不住饿。”

�6�9�6�9“后来儿做了太子储君,却因为年幼时挨了太多的饿,坏了脾胃;”

�6�9�6�9“母亲却连一句‘疼不疼,难不难受’都没问过儿臣,只急切万分的交代道:万莫让陛下知晓!”

�6�9�6�9“母亲,不担心儿坏了身子;”

�6�9�6�9“从不。”

�6�9�6�9“母亲担心的,只是坏了身子的儿臣,会被父皇废掉储位——会连累母后,也要搬出椒房而已……”

�6�9�6�9言辞讥讽的说着,天子启不由又稍侧过身,看了看母亲呆滞的面容。

�6�9�6�9旋即又冷笑着正过身,负手立于御案外,昂首挺胸,遥望向殿门外的方向。

�6�9�6�9“二十一年呐~”

�6�9�6�9“我汉家的储君太子之位,儿坐了二十一年。”

�6�9�6�9“儿做了二十一年太子,阿武,也给母亲做了二十一年的‘好儿子’。”

�6�9�6�9“在母亲眼里,曾经的椒房殿,却从来都不曾住着母亲的两个儿子,而是住着一个儿子,和一个太子……”

�6�9�6�9···

�6�9�6�9“呵……”

�6�9�6�9“太子啊~”

�6�9�6�9“儿对母亲而言,只是太子而已;”

�6�9�6�9“只有阿武,才是母亲真正的儿子……”

�6�9�6�9“从来便是如此,向来,都是如此……”

�6�9�6�9说着,天子启也不由有些湿了眼眶,便不自然的眨了眨眼,才好险没让那酸涩的泪水自眼眶滑落。

�6�9�6�9不着痕迹的抬起手,捏了捏鼻翼,又用指尖抠了下眼角;

�6�9�6�9身形活动的同时,再冷不丁一回头。

�6�9�6�9“母亲当年,何不直接请求父皇废长立幼——废了儿这个太子,改立阿武为储呢?”

�6�9�6�9“若是当年这么做了,母亲如今,又何必这般举足维艰,却也还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搞出个‘储君太弟’出来?”

�6�9�6�9“我知道。”

�6�9�6�9“儿知道。”

�6�9�6�9“——纵是母亲不说,儿也知道母亲当年,为何不这么做。”

�6�9�6�9···

�6�9�6�9“因为对母亲而言,儿子和太子,是两码事。”

�6�9�6�9“儿子不是太子,太子,不是儿子。”

�6�9�6�9“儿子,是用来疼爱、怜惜的;”

�6�9�6�9“而太子,仅仅只是供母后,于当时能稳稳住在椒房殿、如今又能母凭子贵,住进长乐宫的……”

�6�9�6�9(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