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敲响大清灭亡的丧钟(2 / 2)

四五.三二.八五.二四四

“她不扶持光绪当皇帝,还能扶持谁来当皇帝呢?”

“可是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后,他糟糕的政治水平以及无法掌控大局的能力很快又显露了出来。”

“一旦光绪被雷声惊醒,慈禧便会紧紧抱着光绪,不使他受到惊吓。”

“直立总督荣禄担心这样会增加变法阻力,便旁敲侧击的劝光绪谨慎行事。”

慈禧如此,她也同样如此。

“原本支持变法的朝廷大员就不多,康有为如此嚣张的行事作风和言论,把本来还支持光绪的几个大臣也得罪了。”

“这就等于把自己架在火上烤,成了众矢之地。”

“而慈禧知道了围园杀后的计划后,以为光绪要杀了她。”

“皇帝挟持太后就是不孝,作为统治集团的代表,皇帝若是离经叛道,背叛自己的阶级,下场只能是被赶下台。”

可康有为策划了政变,慈禧肯定会认为政变是光绪指使的。

“而慈禧平生与婉贞的关系最为要好,能好到什么程度呢?”

“并且不到万不得已,慈禧也不可能废除光绪。”

“在说戊戌政变之前,主播先给大家说说事件的主人公慈禧。”

“早年丧父,18岁的时候就死了爹。”

“纵观三十年的洋务运动,清政府对待西方的态度是既惧之制度,又厌之文化。”

吕后:作为一个母亲,我非常理解慈禧的想法。

“对于慈禧来说,她悉心培养光绪,光绪要变法她很支持。”

只要皇上不违反祖制,想要怎么变法,她都不会阻拦。

“当时的大清风雨飘摇,没有一个老练成熟的政治家掌舵,国家怎么往前走?”

“康有为一个六品小官,怎么可能主持变法这种大事呢?”

“所以当慈禧提出这个想法后,大臣们都十分紧张。”

可就是康有为自作主张,导致光绪也被坑害了,成为了阶下之囚。

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统治者的政治能力,该怎么通过打压拉拢大臣来推进变法,这需要极强的政治手段。

她的这一选择和慈禧的一样,从来没有想过一直把持着权力不放手。

“部分维新派和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被抓,这就是戊戌政变。”

“在签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后,大家都明白,要再不改革,大清就得玩完。”

“当天晚上,慈禧见到光绪,要求逮捕维新派,光绪不同意。”

他原以为康有为有什么大能耐,现在看来和光绪一样,都是志大才疏的庸人。

“说她不幸,人生三大不幸,她全碰上了。”

各朝的读书人向主播询问关于戊戌政变的疑惑,苏晨看到之后这才发现大家误会了。

好不容易有咸丰皇帝当作依靠,结果还没享几年福,咸丰皇帝就去了,留下了他们孤儿寡母。

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老百姓,她也就只能自己上了。

“只是某些维新派不是东西,要逮起来安抚人心,就这么简单。”

毕竟不管是从法理上来说,还是从养育之恩上来说,慈禧对他有大恩大德。

“如果慈禧一点准备不做,直接废的光绪,就等于是废掉了自己的权利基础。”

“而慈禧也认为光绪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把权柄交给儿子很放心。”

“把国家交给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这显然不合适。”

“那会的日本跟大清差不多,也是闭关锁国,完全没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

“慈禧当时对光绪的照顾细微到了每顿吃什么,每天穿什么,慈禧都要亲自过问。”

只能说在权力面前,亲情都要靠边站。

“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宣布临朝训政。”

“由于康有为与光绪不熟,作为一个乡下士绅,他也就不能理解慈禧与光绪的感情了。”

“而光绪在整个事件中,很可能就是一个躺枪的角色。”

“慈禧闻言大惊,不等天亮就赶回紫禁城,直入皇帝寝宫,将光绪囚禁于瀛台。”

“于是,历史上著名的百日维新就这样以一场闹剧的形式结束了。”

所以自始至终,她都理解慈禧的想法,可以说是感同身受。

“所以当作为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出于担心光绪瞎搞,把大清搞没了,数落了光绪一番后。”

可要说她反对变法,还大骂她是老妖婆,她是完全不认的。

可无奈的是,她的盈儿和光绪一样不争气,根本就不能稳住朝堂。

出现这样动荡的局面,她只能出来收拾皇上留下的烂摊子,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她扼杀变法一说。

现如今的大清帝国危机四伏,随时都有可能灭亡。

他为了自己的前程,为了中华民族,积极推动光绪变法维新。

可显然,光绪并不具备这种执政能力,反而弄得一团糟。

“慈禧太后代表着贪恋权力的老顽固,是扼杀变法、杀戮维新派人士的老妖婆。”

“9月20日,康有为悄悄离京。”

“康有为以为慈禧会对光绪不利,为了变法成功,制定了一个围园杀后的计划,这个计划光绪应该是不知道的。”

“这与日本当时实行明治维新,主动追随融入西方的脱亚入欧战略迥然不同。”

“所以在培养光绪这件事上,慈禧是格外用心的。”

“慈禧也做出了重要决定,为光绪举行亲政典礼,并宣布归政光绪。”

不管是用纱布擦拭肚脐眼,还是抱着怕打雷的光绪睡觉,都足以说明慈禧对光绪的爱丝毫不弱于亲生母亲。

可无奈慈禧不相信他,非得认为政变是他指使康有为干的。

“戊戌变法之初,康有为鼓动维新派排斥李鸿章。”

他都已经明确告诉了慈禧,自己对政变完全不知情。

“光绪皇帝是一位发愤图强的有为君主,但却有名无权,什么都说了不算,倒霉蛋一个。”

“当然大家可能会认为慈禧当时是迫不得已才交权,可是如果站在慈禧的立场,就能发现慈禧做这个决定是很正常的事情。”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大清国就一直被欧洲列强欺负,以至于到了现在还要被昔日看不起的日本欺负。

“但小小的日本都打不过,这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按照正常程序,慈禧应该在光绪18岁大婚后再宣布归政。”

“她不跟光绪亲,还能跟谁亲呢?”

“此时慈禧还没有打算杀人,但是到了9月28日,康广仁招供承认了围园杀后的惊天密谋。”

“只可惜孝庄培养的是顺治和康熙,而慈禧培养的却是短命的同治和胡闹的光绪。”

“就说康有为的想法也是相当可笑,直到这个时候还固执的认为只要挟持了慈禧,逮住守旧派的头头,变法就能水到渠成。”

要是没有政变谋逆这件事,以慈禧对光绪的感情,还不会把光绪怎么样。

“对比中日,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一个只会仿造而没有创新与造血功能的国家。”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作为家中的大姐,年纪轻轻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大清还得改革,就照着日本改,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不然就只能亡国。”

“日本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光绪怕打雷,慈禧就天天抱着他睡觉。”

“据说还有著名的江湖人士大刀王武五,制定了一个围园杀后的计划以解救光绪。”

“作为一个改革者,光绪缺少改革家的坚韧气质,更缺少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经过十多年含辛茹苦的养育,到了1887年,光绪16岁的时候。”

这个时候为了大局的稳定,就必须让政治能力成熟老练的慈禧出来稳定局面了。

“甲午开战之前,光绪坚决主战。”

“除了向列强买军舰,送订单外,别无其他选择。”

“尽管光绪做了一些有违阶级利益的决策,但是没关系,有自己撑着出不了什么大事。”

她要是不能振作起来,那大清帝国将群龙无首,灭亡得更加迅速。

“所以新政实施没几天,各种不满和反对的声音便铺天盖地。”

要是光绪被慈禧废黜了,那他的所有努力全部都会化为泡影,什么都完了。

他简直是欲哭无泪,都快恨死康有为了,害得他被软禁起来,失去了自由。

武则天:这就怪不得慈禧了,儿子能力不行,也就只能依靠慈禧住持大局了。

她最清楚不过,想要变法改革,必然会遇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阻扰。

那场政变完全就是康有为擅自做主策划的,他是一点都不知情,完全被蒙在鼓里。

“面对大臣们的极力挽留,慈禧只好又训政了两年。”

“洋务运动的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个简单的道理,康有为貌似不懂。”

“结党营私和劫持皇太后这两个罪名的区别很大,前者充其量只是内部矛盾,搞小动作免官就行了,而后者则是妥妥的谋逆大罪。”

“由此看来,康有为只是一个急于求成但是毫无政治智慧的政治投机者而已。”

从小时候父亲去世,她就知道自己没有依靠,只能靠自己。

“而《圣武记》主要记述的是康熙乾隆时代的战争,以康熙乾隆时期的军事思想来指导一场近代化战争,这哪有不败的道理?”

“康有为顿时就认为慈禧要废了光绪,另立新君。”

“现在一说戊戌变法,我们后世人往往有着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改革层次不同,导致中日两国的发展速度和最终效果差异巨大。”

“慈禧这个人,可以说她既是幸运的,同时又是不幸的。”

“实行的是有距离的接触政策,只涉及器物不学习制度,只知皮毛不知根本。”

两人之所以有今天,说到底也是为了权力之争。

“实际上,如果没有慈禧的同意和支持,戊戌变法根本就无法进行。”

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大清王朝。

“但慈禧万万没想到,自己养了二十多年的养子,居然要把自己给抓起来杀了。”

“据史载,光绪进宫后身体不好,肚脐眼经常是湿的,慈禧便天天用纱布给光绪不停的擦。”

“但康有为接旨后,却认为是慈禧要动手了,光绪是在有意保护自己。”

为了大清国不亡国,她深深的明白必须变法了。

“站在常人的角度来说,慈禧对光绪的抚育之情并不比亲生母亲差。”

“慈禧闻言勃然大怒,随即令人宣读懿旨,大逆不道,劫持皇太后。”

说她贪恋权力,她无可辩驳。

“而维新变法这么大的事,至少也应该是李鸿章这样的一品大员来主持。”

可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他们老百姓依旧摆脱不了被剥削压榨的命运。

“但历史没法假设,只能感叹国运衰败至此,说再多也没用了。”

说来说去,也不能怪慈禧抓着权力不放,实在是光绪不争气啊!

“可戊戌变法的历史真相并非是这样的,总的来说戊戌政变就是一起乌龙所引发的惨剧。”

“比如说光绪当时打算精简机构,任用新人、裁剪绿营、废八股、兴西学。”

不过即便没有康有为发动政变这件事,在慈禧撑腰的反对派的强烈阻拦下,维新变法依旧不可能取得成功。

此时此刻,清朝晚期的老百姓眼神非常迷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乱世。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