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第213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2 / 2)

中世纪时,英国兴起了毛纺织业,英国毛呢制品深受各国欢迎,垄断欧洲市场。

在利润驱动下,商人大量投资到毛纺织业。

英国社会结构逐渐分化,出现著名的圈地运动。

很多失地农民变成了牧羊人,剪毛工、纺工,提供廉价劳动力,为后来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奥斯曼帝国阻隔海上贸易后,欧洲只好找新通道。

经过一番历险,英国航船到达了鼎盛时期的印度莫卧儿帝国。

这时印度棉花大放异彩,占全球纺织品贸易的四分之一,远销到美洲和日本。

年税收达到一亿两白银,是同时期明朝的十几倍,控制着全球四分之一的经济体量,被称为印度最后的黄金时代。

精美的印度棉制品横扫世界市场,英国陷入印度纺制品的汪洋大海中,经济遭到致命的冲击。

英国禁止在本国销售印度棉布,征收高额关税,同时鼓励本国商人投资棉织业,激烈的竞争由此开始。

欧洲不产棉花,劳动力也不够,英国只好在生产效率上下工夫。

政府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发明,棉纺织业发明最多。

之后的一百年,英国棉纺织业不断发生技术革新,实现棉织业的工业化。

1785到1850年,英国棉制品产量提高了350倍。

英国在与印度的竞争中逐渐胜利,垄断了整个棉制品的世界市场。

棉纺业的革新带动了工业革命,百年的经营后,打通任督二脉的英国最终把印度变成殖民地,成为英女王王冠上的明珠。】

朱元璋:好家伙,印度的年税收达到一亿两白银,是同时期明朝的十几倍,这还了得,不行,不能再搞海禁政策了,咱的大明也要分一杯羹。

他之前下令海禁,不和海外进行贸易往来,主要是形势所逼。

大明刚刚建立,北方还没有彻底平定。

而此时东南沿海一带又有倭寇横行,虽然构不成大的危害,但总归是一个麻烦。

所以为了集中力量扫平北方余孽,就下令海禁暂时不予理会倭寇。

但现在既然知道海外的棉花纺织市场这么惊人,那他说什么也要参与其中,不能让印度独吞其中的利润。

大明现在广泛种植棉花,根本就不愁货源。

只要开辟海外市场,把棉花销往海外,那定然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以大明目前的实力,根本就不惧和印度竞争,肯定可以打败印度,抢占海外的棉花市场,给大明带回来数之不尽的银子。

甚至于英国都可以把印度变成殖民地,他们大明未必不可以。

他在世界地图上面看到过英国的地理位置,远比大明小得多。

就这么一个弹丸小国,就能殖民面积广大的印度,他的大明也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

【1730年,约翰怀特发明的卷轴纺纱机不仅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使得纺纱工作变得适合妇女和儿童,扩大了劳动参与的范围。

1733年,英国工程师约翰凯创造了织布飞梭,使织布机的效率大幅提升,再次证明科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然而,与这高效的织布技术相比,纺纱机的改进却迟迟未能跟进。

传统的纺车逐渐落伍,未能适应新的速度。

这导致棉纱的需求超过供应,市场需求急速攀升,而购买价格也相应上涨。

英国海外商品销售不断增加,但手工工厂的生产技术供应却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提高产量,人们纷纷着手改进生产技术。

在棉纺织领域,飞梭织布工具的发明成为了突破口,极大地提升了织布速度,同时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

十八世纪中叶,飞梭的发明加快了织布速度,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

这时英国的纺纱机同中国的差不多,但是更笨重。

棉纱需要众多家庭纺车慢慢纺出来,收购价高,棉纱供不应求。】

视频中飞梭的演示画面让各朝古人眼前一亮,深受启发。

尤其是那些在家纺织布匹的妇女,看到飞梭的那一刻,仿佛看到了好宝贝。

不过也的确,飞梭对于织布机来说确实是宝贝。

外行可能不懂其中的奥妙,但对她们这些经常和织布机打交道的人来说,飞梭简直是织布的一大利器。

这个飞梭的设计非常巧妙,可以让织布的布面大大加宽。

以前用普通的梭子,得有两个人配合才行。

但现在使用飞梭,一个人就能完成织布工作,而且能织比以前更宽的布匹。

总之,有了飞梭,可以让织布速度变快,大大提高织布的效率。

对于那些制造织布机的工匠来说,飞梭的出现让他们恍然大悟,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们不得不佩服后人的聪明才智,居然能想到这么奇妙的东西。

飞梭的制造并不困难,他们看一眼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可以轻而易举的制造出来。

【1765年的一天,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不小心碰翻了家里的旧式纺纱机。

当他看到翻倒了的纺车车轮和纱锭依旧在转动时,大受启发。

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只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纱了吗?

经过一番努力,他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型纺纱机,效率一下子提升八倍。

他把这机器以自己女儿的名字来命名,称之为珍妮纺纱机。

珍妮纺纱机工作原理是采用间歇式加捻的纺纱方法,其独特之处在于在加捻时不进行卷绕,而在卷绕时则不进行加捻。

棉条被绕在锭子上,随着锭子的旋转,完成了加捻的过程。

同时,纺工一手牢牢握住棉条进行牵伸。

一旦加捻和牵伸完成,便将纺好的纱线回绕到锭子的后端。

后来,哈格里夫斯在诺丁汉合资开设了纺纱作坊,利用未专利的珍妮纺纱机生产高质量针织用纱。

生意兴隆,机器声誉传播。

然而,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挡了不少人的财路,很多的手工纺纱者恐慌愤怒。

他们冲进了哈格里夫斯的家里,捣毁他的机器,点了他的房子,把他们驱逐出小镇。

哈格里夫斯努力改进珍妮机,夫妇俩于1768年获得专利,六年后珍妮纺纱机可以达到八十纱锭。

在珍妮纺纱机发明之前,英国纺织业使用的是传统的老式纺车。

发明于十六世纪早期,通过人工脚踏踏板带动纺轮转动来进行纺纱。

这种纺车能够同时进行撮捻棉线和缠绕棉线两项工作,但是生产力低下,而且耗费大量人力。

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是棉纺织业中第一项有深远影响的发明。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使得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并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李世民:这就是珍妮纺纱机的奥秘,原来如此,没想到这么简单,怎么朕以前就没想到呢!

看到珍妮纺纱机的演示动画,他一下子就明白其中的关键了。

原来原理如此简单,只需要把纱锭竖直排列摆放就行。

他虽然从来没有纺纱,但经常看到皇后闲来无事就会纺纱。

也正因如此,他才了解纺纱机是什么样子。

目前的纺纱机,纱锭都是横着放置,纺纱速度确实不快。

只要竖着排列的纱锭越多,纺纱的效率就会越高。

想到此处,他当即就让等候多时的工匠制造出珍妮纺纱机。

珍妮纺纱机的原理已经知道,再加上视频中有详细的演示画面,制造珍妮纺纱机的难度并不大。

各朝的一些商人笑得合不拢嘴,仿佛看到金银珠宝在向他们招手一般。

看完珍妮纺纱机是怎么一回事后,他们信心百倍,非常有自信可以制造出来。

有了明确的思路,别说是八十个纱锭,哪怕是一百个纱锭都能制造出来。

一个珍妮纺纱机的生产效率远比一个人要高得多,可以顶好几十人的工作量。

他们相信一旦研制出珍妮纺纱机,根本就不愁顾客。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

珍妮纺纱机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它存在缺陷,其纺出的纱较细且容易断。

在1769年,理查德发明了卷轴纺纱机,采用水力代替人工驱动。

这一新机器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纺出的纱更结实、富有韧性,成功克服了珍妮纺织机的缺陷。

1779年,童工出身的塞缪尔发明了走锭精纱机,它结合了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的特色。

1784年,经过改进的纺纱机实现了一个纺轮带有八十支纱锭的配置,并开始采用水力和蒸汽机进行驱动。

随着高效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低效率的生产者逐渐被淘汰,导致工业品产量呈现不可逆转的增长趋势。

从珍妮纺纱机开始,英国棉纺织业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又促进了商业和运输业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珍妮纺纱机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架简单的机器,沿河开始出现水力纺纱厂。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近现代工业化的大幕也徐徐拉开。

首先,该机器的出现使纺纱过程大幅度自动化,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次性能够纺出大量棉线,比传统纺车提高了八倍的生产能力,这意味着迅速增加的纤维产量,为织布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其次,由于珍妮纺纱机能够一次性纺出多根棉线,推动了织布厂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使大规模的织布厂迅速崛起。

这导致了生产力的爆发性增长,为商业和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此外,珍妮纺纱机的应用也加速了劳动力的转移,从手工制作向机械生产的转变,为新型工业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这一技术的引入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为后续的工业化浪潮奠定了基础,对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得到珍妮纺纱机制造方法的众人还没有高兴完,又再次出现两种改进版的纺纱机。

因此在卷轴纺纱机和走锭精纱机出现的那一刻,众人赶紧一笔一画的记录下来。

一直到视频的结束,大家还意犹未尽,恨不得再多传授几种工艺。

各朝一些聪明人若有所思,好像明白为什么说珍妮纺纱机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大幕。

珍妮纺纱机让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也引发了纺织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最终两者的共同促进之下,才有了工业革命的开始。

这些聪明人心中有一个强烈的预感,要是按照目前的道路走下去,说不定他们所在的时代也会出现工业化的苗头。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