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第209章 玄武门之变(2 / 2)

而这个幕后之人,自然无需质疑,那必然是秦王李世民。

毕竟太子造反事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李世民,除了李世民别无他人。

“回到长安城的李世民,惊讶的发现一切都变了。”

“原本李渊承诺给他的太子之位不算数了,太子李建成也被重新重用。”

“面对李世民的平叛之功,李渊只是冷冷的说了一句,以后你们兄弟俩别老闹意见。”

“原本承诺得好好的李渊之所以突然反悔,是因为李渊也觉得太子谋反这事,实在是存在太多的疑点。”

“不出意外应该是有人设计好的,最大的受益者也许就是幕后的操作者。”

“可面对这样的结果,李建成集团和李世民集团的人都不干了。”

“李建成集团的人不满,这杨文干叛乱,明显是李世民陷害的。”

“怎么李渊就不惩罚李世民呢?那他们太子殿下这委屈不白受了吗?”

“四弟李元吉也暴跳如雷,嚷嚷着要直接杀了李世民。”

“李建成不愿意,毕竟那是从小玩到大的小弟弟。”

“李世民集团这边也很委屈,他们二皇子辛苦平叛,结果凯旋归来让二皇子当太子的话也不算数了。”

“李世民集团的两大谋臣,日后被称为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开口建议,要直接杀了李建成。”

“在战场上一向杀伐果断的李世民,此刻却犹豫了,那毕竟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大哥。”

“虽然这两位皇子下不了杀心,可防人之心不能没有。”

“李世民派出千余人前往洛阳招募豪杰,以防不测。”

“李建成也没闲着,早早就开始在长安附近招募骁勇之士,还从幽州调集了三百名骑兵扩充自己的东宫卫队。”

曹操:这两兄弟真是有意思,嘴上说着不愿意伤害对方,但底下的动作可丝毫不带犹豫的,立马就开始招兵买马。

太子李建成谋反事件,他从头看到尾,也没看出太子有丝毫的疑点。

反倒是最大的受益者李世民有充分的动机,故意栽赃嫁祸给太子。

李渊能够识破其中的真相也很正常,毕竟这件事本身就存在着太多的疑点。

“两个集团之间是火药味十足,大有战争一触即发的势头。”

“所有的这一切都看在李渊眼中,李渊决定亲自出马调停矛盾,他打起了亲情牌。”

“李家人都喜欢打猎,李渊于是喊大家一起去城南狩猎。”

“李建成明白李渊的心意,当大哥的他率先表态,知道李世民喜欢,就挑了一匹好马送给二弟李世民。”

“原本这是挺好的事,可这匹马很不乖,把李世民连续甩出去三次。”

“李世民骑了半辈子的马,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有人故意使坏的。”

“李渊原本好心,却没想到,反而加剧了兄弟间的矛盾。”

“无独有偶,坠马事件发生后,发生了另一件更诡异的毒酒事件。”

“据旧唐书中记载,李建成和李元吉请李世民喝酒。”

“喝完酒后,李世民大口吐血。”

“李渊听了这件事以后,两兄弟闹成这样很心痛,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随后李渊想了一个办法,既然两兄弟难以相容,那就分开吧。”

“李渊考虑到天下的一大半,都是李世民亲手打下来的。”

“于是李渊要把天下分一半给李世民,让李世民去洛阳,以后三门峡以东的领土也都归李世民管辖。”

“除此之外,李渊还要给李世民天子的旌旗,让李世民在自己的地盘像天子一样发号施令。”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李渊这等于把天下一分为二。”

“这下李建成着急了,李世民的军事战斗力可是最顶尖的。”

“要是天下一分为二,等李渊身死的那一天,恐怕就是他李建成死的那一天。”

朱棣:坠马事件看起来是李建成设计的,可毒酒事件看起来倒像是李世民自导自演的。

马是李建成送给李世民的,八成是在马上面做了手脚。

一旦马匹狂暴起来,即便摔不死李世民,也能把李世民摔得缺胳膊断腿。

李世民要是残疾了,那就与皇位无缘了,毕竟大唐臣民不会愿意身体有疾的人坐上皇帝宝座。

至于毒酒事件,八成是李世民故意栽赃陷害李建成的。

毕竟李建成真要想下毒,李世民喝完毒酒就被毒死了,不可能还活着大口吐血。

再者,李建成要是准备毒死李世民,在李世民吐血的那一刻,肯定会直接动手的,不可能放李世民回去。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李世民和李建成两人之间的冲突,推向了高潮。”

“公元626年,突厥进犯。”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李渊这次没有派出军事王牌李世民,而是派李元吉为行军大元帅出战突厥。”

“同时下令李世民集团的所有武将一起随李元吉出征,听候李元吉的调遣。”

“这招可太损了,是对李世民集团的釜底抽薪。”

“首先,军令伱不得不从吧,可从了,李世民就真成光杆司令了。”

“不出意外的话,这肯定又是李建成在背后使招。”

“李世民集团彻底炸锅了,这要是跟随李元吉一出征,肯定会在半路坑杀他们。”

“李世民集团的人极力劝谏,想让李世民不再犹豫,早点动手,也要替他们想想。”

“李世民还是下不了决心,自古骨肉相残就是大恶。”

“大家继续劝李世民,我们都是羽翼,毛都被拔光了,身躯还能活多久呢?”

“李元吉很狡猾,要是你不动手,李元吉也一定会撺掇太子除掉你,先发制人,后发灭门。”

“李世民犹豫不决,大家继续劝说,你不考虑我们,也得考虑一下江山社稷。”

“说到江山社稷,那理由可正当多了。”

“李世民还是不能下定决心,打算先占卜一下。”

“正在占卜,一个叫张公瑾的幕僚走了进来,一下把占卜用的道具摔到地上。”

“在这一摔之下,李世民终于横下了心,决定动手。”

李世民:当初父皇不该行此险招,这是把朕往绝路上逼,非逼着朕造反不可。

把他手下的武将全部调走,而且还是调到李元吉手下。

谁不知道老四是和太子一条线上的,老四把武将带走了,还会轻易放过他们吗?

肯定不会的,老四绝对会借此机会趁机除掉属于他李世民的武将。

到了那个时候,他成了光杆司令。

岂不是任人宰割,毫无还手之力?

他要是没了那些武将部下的拥戴,大哥想要对付他轻而易举,到时候他必死无疑。

所以为了他自己,也为了跟随他的部下,他必须先下手为强。

不过其实有没有这一出,他和大哥两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根本就不可调和,迟早也要走到这一步,只是时间的早晚罢了。

“公元626年7月1日,太白星在白天划破长空,负责看星星的大臣惊慌的向李渊奏报。”

“太白星坠落,这是皇位要更替的凶兆。”

“在李渊的追问下,大臣言明太白星落在了二皇子李世民的地盘上,二皇子当得天下。”

“李渊赶紧传召李世民进宫,要李世民当面给解释清楚。”

“星星这事李世民哪能解释的了,不过李世民一点不慌。”

“朗声说道,先别顾着操心我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正祸乱后宫。”

“李建成为了打压李世民,一直和后宫嫔妃有密切的往来,所以李渊一时间也不好判断这事是真是假。”

“李渊沉默片刻后,决定好好想想,要三人明天一起进宫当面对质。”

“李世民知道动手的机会终于来了,可事情远没有李世民想象的那么顺利。”

“李世民前脚刚出宫,后宫里跟李建成关系最好的小妈张婕妤就赶去太子东宫报信,告李世民的状。”

“李建成赶紧找来李元吉商量对策,李元吉的意思是马上召集军队待命,然后请病假明天不去皇宫。”

“李建成有不同意见,集结军队可以,但皇宫还是要进的。”

“毕竟宫中戒备森严,也出不了什么大乱子,要是不去就更解释不清了。”

“李建成说的没错,宫中确实戒备森严,只是在这森严的戒备之中,早就被李世民安插进了自己人选。”

“玄武门的禁军将领常何是李世民很早之前就放在那的一步闲棋,现在这颗棋子终于要发挥用武之地了。”

李渊:哎,这是何苦呢,亲兄弟为什么非得走到这一步呢?

自从大唐建立之后,他一直最苦恼的就是两兄弟之间的矛盾。

眼看着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大,他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就害怕有一天两人会兵戎相见,可最后到底还是发生了。

他时常在想,要是当初不让三兄弟进宫当面对质,是不是就可以避免玄武门之变的惨剧发生。

毕竟要是不给老二找到机会的话,根本就走不到这一步。

不过随后他摇了摇头,两兄弟相残的事没办法避免。

即便没有这次机会,还会有下一次机会的。

除非两兄弟其中有一人放弃争夺皇位,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公元626年7月2日的一个清晨,十几个士兵埋伏在玄武门外。”

“此刻只等待一个人的发令,他们的将领正是唐高祖之子李世民。”

“这一天对李世民而言,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杀。”

“李世民挑选了最得力的尉迟敬德等九员大将与他同战,而他对战的目标就是自己的亲兄弟,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李建成和李元吉策马进宫,当他们走出玄武门的时候,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现在安静得出奇,李建成和李元吉感觉到情况不妙,赶紧掉头打算逃回东宫,但为时已晚。”

“挡在玄武门前的是那个他们无比熟悉的身影,二皇子李世民。”

“此刻李世民人马具甲,端坐在马上,安静的盯着他们两个人。”

“先打破沉静的是李元吉,仓皇之间,李元吉欲拉弓射杀李世民。”

“然而慌乱之下,一直以勇武箭术著称的李元吉,居然连续三箭不中。”

“而此时的太子李建成什么都没有做,只是眼睁睁的看着李世民,看着这个从小和自己玩到大的亲弟弟拉满弓弦射向了自己。”

“也许直到此刻,李建成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的亲弟弟会要了自己的命。”

“李世民当场将太子李建成射死马下,李元吉逃向了武德殿,被李世民的亲信尉迟敬德一箭射死。”

尉迟敬德:皇上对我有救命之恩,我自然要为皇上效力。

不仅是皇上想要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就连他也迫不及待的想要除掉这两人。

当初这两人赠送他一车金银器物,想让他背叛皇上。

遭到他的拒绝之后,这两人就把他视为眼中钉,想要除掉他。

后来这两人刺杀他不成,又向太上皇诬告他,把他关进监狱准备问斩。

要不是皇上再三请求,他早就丢了性命。

所以不管是为了当初的皇上,还是为了给自己报仇,他在玄武门之变中格外卖力。

也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论功行赏中,他才能被认定是头功,获得皇上的大量赏赐。

“玄武门开战的消息很快传开了,李建成麾下的东宫将领们马上率兵攻向玄武门。”

“玄武门久攻不下,东宫将领们杀红了眼,下令转攻李世民府,死也要拉上李世民一脉陪葬。”

“李世民集团的精锐,此刻都在玄武门,府中只剩老弱妇孺。”

“危急时刻,又是尉迟敬德及时赶到。”

“此刻的尉迟敬德化身真正的门神,手提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的人头挡在府门前,鲜血染红了他的战甲。”

“士兵们看到老大的人头无心再战,纷纷做鸟兽散去。”

“此刻的李渊正在宫中的池塘上泛舟,只见尉迟敬德带着一群全副武装的兵士立在岸边。”

“李渊大惊之下询问原因,尉迟敬德说是太子和齐王两人作乱,已被二皇子诛杀,二皇子特派他来保护皇上。”

“面对尉迟敬德的逼宫,此时的李渊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询问身边的大臣。”

“身边的大臣反应很快,也非常识时务,说二皇子功高盖世,把国家交给二皇子实在是太让人放心了。”

“李渊也反应了过来,连忙说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夙愿。”

“几天后,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下诏全国军政不分大小,全由太子决定。”

“又过几天,朝中所有的重要官职都换成了李世民的人。”

“为了表彰很忙的尉迟敬德,李世民下令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家中所有的珠宝黄金都赏赐给了他。”

“两个月后,唐高祖李渊被迫交出了兵权,并下诏退位。”

“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改年号贞观。”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朕虽然心中有愧,但朕不会后悔。

他那个时候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仅是为了他自己,也同样是为了他的部下。

玄武门之变早已经过去,他需要放眼未来,治理好这个国家,造福天下臣民。

大唐江山来之不易,唯有加倍珍惜,才能对得起好不容易拿下的江山。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