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第190章 天可汗(2 / 2)

一旦没有典籍,整个文化也将遭遇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身为一个读书人,理应对隋文帝表达感激。

“杨坚在文化方面的贡献还在于复兴佛教,极大的促进了佛教文化的发展。”

“隋朝建立之初,杨坚便开始了包括度僧、建寺、造像、写经等一系列大规模复兴佛教的措施。”

“杨坚全面复兴佛教,既出于个人信仰,又有社会历史原因。”

“周武帝用行政手段强行压制佛教的作法,不可避免地招致了广大信徒的不满,往往会引发信教者更为强烈的宗教感情。”

“杨坚普诏天下,全面支持和复兴佛教,招唤流民归土耕垦,对于隋王朝赢得民心、巩固统治都是非常有利的。”

“隋朝佛教在杨坚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使得民间佛教极为兴盛,佛教文化艺术大力发展,并将佛教文化推向周边邻国。”

玄奘:大唐的佛教之所以这么兴盛,多亏了隋文帝打下的坚实基础,否则也不会有贫僧今日的西行。

正在去西天路上的玄奘对此感触最深,从隋朝开始,一直到现如今的大唐。

佛教在民间的发展势头一直高歌猛进,到了现在已经极为繁荣。

佛教文化发展这么好,除了自身努力外,也离不开当初隋文帝的大力支持。

也正是因为有了隋文帝不遗余力的支持,天下老百姓才会拥护佛教,让佛教文化兴盛。

他已经打定主意,等他西行取经回来,除了推动佛教文化在大唐的发展,也要大力促进佛教文化向周边国家传播,好让佛祖的佛光照耀周边国家的天下众生。

朱元璋:隋文帝身为一代帝王,却大力发展佛教,让佛教的影响力做大,这一点极为不智。

他了解过杨坚的一些过往,知道杨坚年轻的时候有在寺庙当过和尚。

可能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杨坚改朝换代之后,才会以举国之力发展佛教,使得民间佛教极为昌盛。

他是非常不认同的,一个皇帝推动佛教大发展,在他看来,这就是把皇权分给那些和尚。

他在起兵之前也当过和尚,可他也没想着当了皇帝之后就大力发展佛教。

佛教影响力大了,这对王朝统治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再说了,老百姓都跑去拜佛求经,都想着当和尚,那就没有人从事生产了。

“前面说了那么多,其实都不是杨坚最大的功绩。”

“后世很多人认为杨坚有资格成为千古一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杨坚开创了延续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

“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是官吏选拔的标准,选拔官吏多看重门第出身。”

“杨坚认为九品中正制积弊很深,于是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将科举考试成绩作为官吏选拔的标准。”

“在科举制度下,选拔官吏比较重才学而不重门第。”

“为庶民中的知识分子参与朝政提供了较为公平的途径,也同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虽然隋朝的科举制度处于草创和未完善的阶段,并没有彻底改变豪强世族把持各级政权的状况。”

“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从隋朝开始为之一变,从隋唐至清末,科举制度维持了1300年之久,对历代封建统治的影响都很大。”

张居正:科举制度确实称得上是隋文帝最大的功绩,甚至比他开创隋朝的功绩还要大。我能够成为如今的大明首辅,也要多亏了隋文帝开创的科举考试。

他身为读书人,自然明白科举制度的重要性。

不仅是他,全天下的每一个读书人都要感激隋文帝。

正因为有了科举考试,天下的读书人才有了考取功名的机会。

科举制度到了大明朝已有千年时间,深刻影响了历朝历代,不知道多少名臣都是因为科举考试脱颖而出的。

相比于隋文帝建立的隋朝,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影响力更大,历史功绩也同样如此。

虽说隋文帝的科举制度还非常简陋,并不能和大明比较成熟的科举制度相比。

但即便再怎么不完善,隋文帝开创科举制度是毋庸置疑的。

仅仅从科举制度来说,隋文帝还是够得上千古一帝的门槛。

隋唐之后朝代的读书人,不管对隋文帝的评价是赞美还是批评,都不能否认隋文帝开创科举制度的功绩。

绝大多数的读书人,家境平平,就指望着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所以不管是从隋文帝的历史功绩,还是从他们读书人自身利益出发,隋文帝值得他们的敬重。

对于隋唐之前的朝代,无数老百姓羡慕不已,他们也希望自己的朝代可以有科举考试。

尤其是对寒门出身的读书人来说,他们需要科举考试来实现心中的理想抱负。

他们所处的时代,当朝者选拔官吏是以举荐的方式进行,并不是更加公平公正的科举考试。

举荐方式虽然在招揽人才方面不拘一格,也没有出身背景方面的限制。

但一个人才能否被发现,完全取决于全国各地拥有举荐权的长官。

而这些长官往往和当地的士族勾结,举荐的名额完全被官宦子弟占据,根本就没有他们普通读书人的份。

但隋唐之后实行的科举制度是经过定期的科目考试,根据成绩的优劣来选取人才,选拔官吏,是一种学而优则仕的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

科举考试为他们这样的普通读书人开辟了一个平等竞争、向上流动的官场通道。

他们希望皇帝陛下可以采用科举制度,为他们这些普通人提供一个报效朝廷的机会。

在公平公正的科举考试中,他们要是还输给了那些官宦子弟。

那他们无话可说,输得心服口服。

但目前的现状并不能让他们甘心,那些纨绔子弟仗着家里的权势牢牢把持着官场,丝毫不给他们普通人机会,如何能让他们心悦诚服。

不过这些读书人不知道的是,他们朝代的皇帝已经在着手准备此事了。

相信要不了多久,属于他们朝代的科举考试就会颁布天下。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