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最贪财的皇帝(2 / 2)

“嘉靖不按财政制度来,税收部分纳入国库,部分归贪官,部分归他,贪官贪得多,他还嫉妒,分赃不均就不行,最多六四开。”

“等下次有机会可以给大家播放一下《大明王朝1566》,这部电视剧评分超高,号称神作,就是专门讲述嘉靖的。”

“和嘉靖相比,他的孙子万历贪财更为出名,也更疯狂。”

“据说,万历皇帝对钱财的痴迷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而万历皇帝本人也被称为是明朝最会敛财的皇帝。”

“万历考察各地官员的成绩不是看大家的政绩,而是看大家给他献上多少钱财,谁给的钱多,就表示谁更忠心。”

“万历还动不动就伸手找太监要钱,给不出钱就打一顿。”

“宫里妃子生孩子,皇子公主结婚之类的,他要求文武官员都要给份子钱。”

“甚至为了搞钱,他堂堂一个皇帝,还卖官鬻爵,谁出的钱多,就让谁做官。”

“明朝官员的工资本来就很低,他还到处克扣,官员一旦犯点错,他首先就是罚银子。”

“他在很多地方都要收税,船只在长江上航行,甚至要收五六遍税收。”

“发生天灾,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他还要收米税。”

“为了敛财,他能开的脑洞都开了,他在皇宫设置商业街,开设店铺,自己做掌柜,让太监宫女来店里买东西。”

“他还让皇家印刷局到处接单子,只要顾客给钱,就没有不敢印的,甚至还帮白莲教印刷了一批造反手册。”

“为了搞钱,他还养成了一个特别的癖好,那就是抄大臣的家,抄出来的钱财,都进了他的小金库。”

朱元璋越听越气愤,整个人气得浑身发抖,已经到了暴怒的边缘。

他从未想过如此荒唐的事居然发生在大明,身为皇帝居然带头贪污受贿,这是何等的荒谬。

整个大明,谁不知道他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

为了惩戒贪官污吏,他不惜把贪官污吏扒皮充草,就是为了震慑贪官污吏。

可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后代子孙,大明的皇帝,居然成了大明全天下最大的贪官,这让他制定的《大诰》仿佛就是一个笑话。

连大明皇帝都带头贪财,试问哪个官员还愿意遵守《大诰》。

要不是全天下老百姓都看着,他真想对那两个不肖子孙破口大骂。

心里最委屈的就是万历,他在太后和首辅的管教下,老老实实的,哪里敢干出那些事。

主播在讲述万历贪财的事迹时,万历身旁的张居正脸色阴沉得都快滴出了水。

他自然不怀疑主播所说的,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荒唐事都是陛下以后干的。

这让他完全不敢置信,陛下在他的教导下,俨然是一副明君的模样。

可为何到了后面,陛下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主播继续将吏治腐败,到了大明后期,皇帝不理朝政,权力逐渐落入官僚手中。”

“权臣与宦官集团则勾结党羽把持朝政,并从中中饱私囊。”

“他们掌握着国家政权,骄横跋扈,大力搜刮民脂民膏。”

“自上而下的层层压榨,使得平民百姓身上的赋税越来越重,阶级矛盾的不断加深,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

“此外,明朝中期土地兼并问题极为严重,当时权贵豪绅大都通过各种方式广置庄田,他们一边占据着大量良田,一边又逃避赋税,致使本就少地的贫苦百姓们赋役更为沉重。”

“许多农民都不得以纷纷选择逃亡,从而导致税收大量锐减。”

“长期下来,积欠的税收越来越多,税收无法全额征收,导致国家财政支出也陷入困境。”

“到崇祯年间,国库已是毫无盈余,朝廷为了平衡财政收支,只能不断剥削百姓,百姓交不上赋税只能被迫流亡,最后演变成起义。”

“最初朝廷面对这些农民起义,采取招抚政策,起义军遇招就投降了。”

“然而国家又没有足够的抚恤粮草,以致起义一直反反复复不能彻底解决。”

“再加上当时各种天灾降临,明廷因国库虚空无力赈灾,又导致大批农民起义爆发。”

“而当时明朝还面临着另一个劲敌后金,为了解决这些战乱,明朝加征辽饷、剿饷、练饷三饷。”

“但此举无疑是激化了社会矛盾,使得农民起义与赋税之间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总之,吏治腐败使得大明财政崩溃,致使国库没有银子,导致后面的局势一步步恶化。”

崇祯脸色复杂,主播所说的财政困局正是如今大明面临的情况。

随着局势的越发严峻,可朝廷能够用的银子却越来越少。

他之前还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现在终于明白了。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