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宋朝皇帝评分(2 / 2)

就是这样的弱势的情况下,宋朝不能反超也就算了,居然还能比唐朝更差,可见赵光义这一脉有多么废物。

“爱卿,军队调集情况如何?”

赵匡胤看向一旁的宰相赵普,赵普是他最信任的人,辅佐他打下了这大宋江山。

“回官家的话,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只是,恕臣斗胆一问,官家现在真要对晋王动手吗?”

赵普一脸忧心忡忡,自然是明白官家想要对付晋王赵光义的心思。

可问题是晋王的势力不容小觑,要是派大军镇压,恐怕会引发动乱,于国家不利。

赵匡胤斩钉截铁的回道:“朕心里有数,不把晋王拿下,朕咽不下这口气,为了大宋江山着想,朕也必须拿下晋王,通知下去,现在就派大军捉拿晋王。”

原本他还想再等等,慢慢削弱晋王赵光义的势力,再兵不血刃的拿下晋王。

可看到大宋后面那么多窝囊废,他火冒三丈,实在是等不急了,必须把赵光义这个罪魁祸首拿下。

以他的大军,拿下赵光义还是没问题的,顶多是麻烦点。

见官家如此坚持,宰相赵普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直接下去传达命令。

赵光义:朕怎么可能才5.7分,朕治理国家还是可以的,怎么着也得8分吧!

他忿忿不平的看着后世人给他评的分数,一脸不服气的小表情。

他这个皇帝当得还是很称职的,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对外战争,都是可圈可点的,不至于这么低的分数。

他觉得后世人之所以给他这么低的分,应该是高粱河战役扣了分。

当时,他带着大军和辽国在高粱河大战,本来一开始进展还挺好的,可后来辽国支援大军来了,一下子把大宋军包围了。

他当时看情况不对,自己再不跑就要被辽军包饺子了,于是就赶紧想办法逃跑。

可那时情况紧急,找不到正儿八经的车马,手下只弄来一辆驴车。

他凭借着这辆驴车一路小跑70公里,最终躲过了一劫。

他很无语后世人对自己的调侃,什么车神不车神的。

当时情况那么危机,再不逃跑他就要被辽军抓住了,无奈之下只能骑着驴车逃命。

宋真宗赵恒:居然只有3.9分,朕严重抗议,这不公平,朕给大宋带来了百年和平,凭什么这么低的分。

他一脸不乐意,认为后世人对他有偏见,才给他这么低的分数。

后世人对他破口大骂,他已经完全免疫,已经可以不在乎了。

可后世人不顾事实故意给他低分,这个他不能接受。

签订澶渊之盟对大宋来说,也有很大的好处,给大宋带来了百年和平。

他们大宋和辽国结为兄弟之国,辈分是一样的,又没有侮辱性。

不过就是他们大宋每年给辽国几十万两白银罢了,相比于和辽国大战耗费的数百上千万两银子的军费,这几十万两白银根本不值一提。

而且这几十万两银子是赠送给兄弟之国的援助资金,根本就没有屈辱性质。

他完全搞不懂后世人这么贬低澶渊之盟的意义,明明就是平等的盟约,非说成是侮辱性的盟约。

他签订澶渊之盟,整个大宋的百姓也很支持啊!

每年给辽国几十万两的援助资金,就给大宋带来了百年的和平,这么好的买卖,大宋臣民就没有反对的,凭什么后世人这么大的意见。

一说到大宋的话题,后世人对他就是铺天盖地的辱骂,根本就看不到澶渊之盟给大宋带来百年和平的伟大意义。

他猜测可能是后世人自尊心作祟,认为他们大宋每年给辽国几十万两银子是非常屈辱的一件事。

但他不这样认为,甚至大宋的天下臣民也不认为是屈辱的。

签订澶渊之盟后,他们大宋和辽国是兄弟之国,是平等的关系,是友好的伙伴。

相比于大宋国库的上亿两白银,这几十万两银子不过是给辽国的一丁点援助资金罢了。

后世人至于这么诋毁澶渊之盟的重大意义吗?

他就不相信后世的华夏没有给国外的友好国家一些援助资金的。

宋仁宗赵祯:8.4分,不错,不错,非常不错。

看到自己的仁爱之名流传千古,他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容。

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死后可以有个流芳百世的好名声,现在看来已经做到了。

他自知没有能力带领大宋强盛,收复河山,因此他就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内政上,知人善用,积极发掘有能力的官员,让人才物尽其用。

现在看来,正是靠着这一点,他才得以名垂千古。

正是因为有他的唯才是举,才有了东京梦华录,才有了清明上河图,才有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六大家。

宋神宗赵顼:为宋朝续命20年,朕的能耐这么大的吗?王安石变法失败都能有这么积极的影响,要是王安石变法成功,那大宋不得起飞啊!

他也没有做什么,能有7.8的高分,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现在支持的王安石变法。

为了改变大宋冗兵、冗官、冗费的三冗弊病,他积极支持王安石的变法。

不过可惜的是,他之前就已经从后世人那里知道,王安石的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可尽管王安石变法失败了,王安石变法还是对大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要不然他也不会有7.8的高分。

现在的他很纠结,不知道还要不要支持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对大宋有积极作用,这已经是确定的事实。

可最大的问题的,他现在已经明确知道了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现在要是还一如既往支持变法的话好像也是在做无用功。

这种明明知道有好处,可最终还是失败的变法,他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他现在明明一直在支持王安石变法,可最终王安石变法还是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王安石变法后期肯定是出了问题,才导致变法的失败。

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后世人可以明确告诉他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这样他才好一一应对,最终让王安石变法成功。

他看着天幕不禁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后面肯定会有后世人告诉他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如果那样的话,王安石变法一旦成功,大宋必将迎来新生,国力空前强大,可以收复河山,真正实现天下一统。

而他的功绩也将超越太祖,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

徽钦二帝:……

囚禁于金国的两人神色落寞的注视着天幕,嘴角微微蠕动,想要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化为重重的一声叹息,什么也说不出来。

宋高宗赵构:朕后来被金人羞辱?还好朕没有对岳飞下手,一切还来得及。

他之前就已经放下了对岳飞的杀心,现在看到后来自己会被金人羞辱,他不禁庆幸岳飞还安然无事。

只要岳飞还活着,那金人就只有抱头鼠窜的份。

而他也不用担心向金人屈辱低头。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