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千古第一相管仲(2 / 2)

�6�9�6�9在军事方面,管仲将行政区域与军事管理统一起来。 �6�9�6�9

�6�9�6�9平时是行政区域,战时便是军队,可以降低军费开支。

�6�9�6�9另一方面,军士们世代生活在一起,已形成一个利益群体,彼此关系密不可分。

�6�9�6�9藏兵于民,军政合一,从而形成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

�6�9�6�9在外交方面,管仲主张缓和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划清疆界,归还先前侵占他国的土地。

�6�9�6�9同时,管仲对待山戎和狄人入侵,与各诸侯国合盟,共同抵抗入侵,彰显大国责任。

�6�9�6�9使一度衰败的齐国再次崛起,成为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的诸侯大国。

�6�9�6�9正因为管仲全方面的改革,使得齐桓公以强大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为后盾,召集各诸侯国前来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6�9�6�9“齐桓公二十四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

�6�9�6�9“齐桓公认为南面楚国祸害更大,不愿出兵。”

�6�9�6�9“但管仲认为,当时为患一方的,南有楚国,北有山戎,西有狄,都是中原诸国的祸患。”

�6�9�6�9“国君要想征伐楚国,必须先进攻山戎。”

�6�9�6�9“北方安定之后,才能专心去征伐南方。”

�6�9�6�9“如今燕国被犯,又求救于我国,举兵率先伐夷,必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6�9�6�9“齐桓公深以为然,于是举兵救燕。”

�6�9�6�9“管仲随军讨伐山戎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班师回朝。”

�6�9�6�9“齐桓公二十六年,当时西北方的狄人也起兵进攻中原,先攻邢国。”

�6�9�6�9“作为霸主的齐桓公,当然不能置之不理。”

�6�9�6�9“管仲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于是向齐桓公提议。”

�6�9�6�9“戎狄性情十分残暴,贪得无厌。”

�6�9�6�9“诸夏各国都是亲戚,彼此关心,一国有难,大家都应相助,不能袖手不理。”

�6�9�6�9“满足现状的安乐是很危险的,出兵救邢国才是上策。”

�6�9�6�9“齐桓公很欣赏管仲的想法,就派兵救邢国,邢国很快得救。”

�6�9�6�9“不久狄人又出兵攻卫国,卫懿公被杀,卫国灭亡。”

�6�9�6�9“狄人又追赶卫国百姓到黄河沿岸,宋国出兵救出卫国百姓七百三十人。”

�6�9�6�9“就在曹邑立卫戴公为国君,刚刚恢复的卫国,处境十分困难。”

�6�9�6�9“齐桓公和管仲派了公子无亏带着五百乘车马和三千名甲士来武装卫国,驻守曹邑。”

�6�9�6�9“又给卫君带来乘马祭服,还给卫君夫人带来乘车和锦帛。”

�6�9�6�9“此外还有牛羊猪狗鸡等三百余只,又帮助修建宫殿。”

�6�9�6�9“邢国还未恢复,狄人又来第二次洗劫。”

�6�9�6�9“齐桓公二十七年,狄人攻邢国,形势十分严重。”

�6�9�6�9“在邢国的求救下,齐桓公和管仲立即联合宋、曹救邢。”

�6�9�6�9“当齐、宋、曹军队到达时,邢国百姓如见亲人,纷纷投奔,狄人被打退。”

�6�9�6�9“虽说胜利了,但邢国又被狄人洗劫一空。”

�6�9�6�9“于是齐桓公和管仲同宋、曹两国,帮助邢国把都城迁到靠近齐国的夷仪。”

�6�9�6�9“邢、卫两国都遭狄人洗劫,在齐桓公、管仲的主持下,得以复国。”

�6�9�6�9“当时人们都赞赏邢国人迁进新都城,好像回到了老家。”

�6�9�6�9“恢复后的卫国,人们心情高兴,也忘记了亡国的悲痛。”

�6�9�6�9李世民:管仲主张君王用心爱民的执政理念,朕深以为然。

�6�9�6�9管仲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霸主,联合中原各诸侯国尊王攘夷。

�6�9�6�9北伐山戎,西征夷狄,南拒楚国,使得中原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6�9�6�9要是没有管仲,只怕他们大唐现在会是蛮人的形象,穿着蛮人的服饰,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6�9�6�9管仲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也从中借鉴许多。

�6�9�6�9管仲主张国家法治,全国百姓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依法办事。

�6�9�6�9他也深以为然,他认为大唐治理得好与坏,根本在于依法治国。

�6�9�6�9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认为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6�9�6�9管仲思想中还有不少值得他借鉴的可贵之处,就比如管仲主张尊重民意。

�6�9�6�9管仲曾经说过,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6�9�6�9这与他所提出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是一样的,身为君王要爱护百姓。

�6�9�6�9“齐桓公二十九年,楚国又出兵攻打郑国,齐桓公与管仲约诸侯共同救郑抗楚。”

�6�9�6�9“由于楚国不断攻郑,齐桓公和管仲约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组成联军南下。”

�6�9�6�9“首先一举消灭蔡国,直指楚国。”

�6�9�6�9“楚国在大军压境的形势下,派使臣屈完出来谈判。”

�6�9�6�9“你们住在北海,我们住在南海,相隔千里,任何事情都不相干涉。”

�6�9�6�9“这次你们到我们这里来,不知是为了什么?”

�6�9�6�9“管仲在齐桓公身旁,听了之后就替齐桓公回答。”

�6�9�6�9“从前召康公奉了周王的命令,曾对我们的祖先太公说过。”

�6�9�6�9“五等侯九级伯,如不守法你们都可以去征讨。”

�6�9�6�9“东到海,西到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都在你们征讨范围内。”

�6�9�6�9“你们不向周王进贡用于祭祀的滤酒,公然违反王礼。”

�6�9�6�9“还有昭王南征,至今未回,这事也不是与你们无关。”

�6�9�6�9“我们兴师来到这里,正是为了问罪你们。”

�6�9�6�9“屈完回答说,多年没有进贡滤酒,确实是我们的过错。”

�6�9�6�9“至于昭王南征未回是发生在汉水,你们只好去汉水边打听好了。”

�6�9�6�9“齐桓公见楚使者屈完的态度不软不硬,就命令大军在郾城驻扎下来。”

�6�9�6�9“南北两军相峙,从春季到夏季,已经半年。”

�6�9�6�9“双方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楚国又派屈完和齐桓公、管仲谈判。”

�6�9�6�9“齐桓公、管仲早就无意打仗,只是想通过这次军事行动来显示霸主的威风,吓唬楚国罢了。”

�6�9�6�9“所以他们很快就同意与屈完谈判,并达成协议,将军队撤到召陵。”

�6�9�6�9“齐桓公为了炫耀兵力,就请屈完来到军中与他同车观看军队。”

�6�9�6�9“指着军队给屈完观看,齐桓公无比得意。”

�6�9�6�9“指挥这样的军队去打仗,什么样的敌人能抵抗得了?”

�6�9�6�9“指挥这样的军队去夹攻城寨,有什么样的城寨攻克不下呢?”

�6�9�6�9“楚国使者屈完很沉静地回答,非常委婉有力。”

�6�9�6�9“国君,伱若用德义来安抚天下诸侯,谁敢不服从呢?”

�6�9�6�9“如果只凭武力,那么我们楚国可以把方城山当城,把汉水当池。”

�6�9�6�9“城这么高,池这么深,你的兵再多,恐怕也无济于事。”

�6�9�6�9“为形势所迫,齐桓公同意与楚国结盟,这样南北军事对峙就体面的结束了。”

�6�9�6�9诸葛亮:齐国和楚国结盟只是暂时的,管仲没过多久就对楚国发动经济战,使楚国元气大伤不得不向齐国屈服。

�6�9�6�9齐桓公一直想要对付楚国,却苦于楚国实力强大,举兵讨伐楚国恐怕力不从心。

�6�9�6�9最后还是管仲给齐桓公出了一个主意,让齐桓公出高价购买楚国特产的鹿。

�6�9�6�9齐桓公于是在与楚国交接的边境上设立了一座小城,并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

�6�9�6�9楚国活鹿的价格为八万钱一头,管仲让齐桓公派人带了二千万钱去楚国大肆搜购。

�6�9�6�9楚王听说了这件事情,让老百姓赶紧捕捉活鹿,好尽快把齐国手上的钱换过来。

�6�9�6�9在楚王看来,金钱,是人都喜欢的,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东西。

�6�9�6�9而鹿,不过是禽兽而已,楚国多的是,即使都不要也无所谓。

�6�9�6�9为了炒作这一事件,管仲还煞有介事地忽悠来自楚国的官方采购商人。

�6�9�6�9能弄来二十头活鹿,就赏赐黄金百斤。

�6�9�6�9弄来二百头活鹿,就可以拿到千斤黄金了。

�6�9�6�9于是楚国上下都轰动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男女老少,全都来劲了。

�6�9�6�9老百姓都放下手头的农活,漫山遍野地去捕捉活鹿。

�6�9�6�9而这个时候,管仲让大臣悄悄地在齐、楚两国的民间收购并囤积粮食。

�6�9�6�9楚国靠卖活鹿赚的钱,比往常多了五倍。

�6�9�6�9齐国收购囤积的余粮,也比往常多了五倍。

�6�9�6�9然后管仲就告诉齐桓公可以安心去攻打楚国了,并解答了齐桓公的疑惑。

�6�9�6�9楚国拿了比往常多五倍的钱,却误了农时,粮食又不可能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收割。

�6�9�6�9楚国到时候一定会去收购粮食的,到时候齐国封锁边境就行了。。

�6�9�6�9齐桓公恍然大悟,于是下令封闭与楚国的边境。

�6�9�6�9结果楚国的米价疯涨,楚王派人四处买米,都被齐国截断,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多达本国人口的十分之四。

�6�9�6�9经此一事,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

�6�9�6�9“齐桓公三十五年,周惠王去世。”

�6�9�6�9“齐桓公会同各诸侯国拥立太子郑为天子,这就是周襄王。”

�6�9�6�9“周襄王即位后,命人赏赐齐桓公,以表彰其功。”

�6�9�6�9“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在葵丘会盟,举行受赐典礼。”

�6�9�6�9“受赐典礼上,周天子特派大夫宰孔给齐桓公送来祭祀所用的肉品。”

�6�9�6�9“因齐桓公年老德高,还特命齐桓公不用下拜接受赏赐。”

�6�9�6�9“齐桓公想听从王命,管仲则劝诫齐桓公。”

�6�9�6�9“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若是不下拜,怕是会令周天子心存忌惮。”

�6�9�6�9“于是,齐桓公便拜谢周天子赏赐,然后再起身领受赏服。”

�6�9�6�9“各诸侯见此情形,都称颂齐桓公有礼节。”

�6�9�6�9“齐桓公又重申盟好,订立了新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葵丘之盟。”

�6�9�6�9“齐桓公三十九年,周襄王的弟弟叔带勾结戎人进攻京城。”

�6�9�6�9“王室内乱,十分危机,齐桓公派管仲帮助周襄王平息内乱。”

�6�9�6�9“管仲完成得很好,获得周襄王赞赏。”

�6�9�6�9“周襄王为了表示尊重霸主的臣下,准备用上卿礼仪设宴为管仲庆功。”

�6�9�6�9“但管仲没有接受,最后只接受了下卿礼仪的待遇。”

�6�9�6�9“齐桓公四十一年,管仲病重,齐桓公亲自到府探望,并向管仲征求由谁接替相位。”

�6�9�6�9“管仲举荐了公孙隰朋,还提及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几人只善于阿谀奉承,没有治国才能,要求齐桓公远离这几人。”

�6�9�6�9“不久,管仲因病逝世,继任的公孙隰朋、鲍叔牙两位相国继续沿用管仲所留下的政治制度。”

�6�9�6�9“管仲的后代被任命为大夫,世世代代享受福荫。”

�6�9�6�9朱元璋:管仲给了齐桓公临终忠告,让他务必远离阿谀奉承之人,可惜齐桓公没听从管仲的忠告,重用信任这几人,以至于最终死于这几个奸人之手。

�6�9�6�9管仲在临终之前,希望齐桓公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

�6�9�6�9但齐桓公认为易牙不惜烹煮自己的儿子以满足他的口味,这样的人不用怀疑其忠心。

�6�9�6�9可管仲认为人的本性是爱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都能忍心煮死,况且是对待其他人。

�6�9�6�9齐桓公认为竖刁阉割了自己以便能侍奉他,这样的人不需要怀疑。

�6�9�6�9但管仲认为人的本性都是爱惜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身体都忍心残害,对君王也不会有什么忠心之说。

�6�9�6�9齐桓公认为常之巫能审察死生之理,能驱除鬼降给人的疾病,这样的人不用怀疑。

�6�9�6�9管仲却认为死和生是命中注定的,鬼降给人的疾病是由于精神失守引起的。

�6�9�6�9君王不听任天命,守住精神,却去依靠常之巫,身为君王必然会无所不为。

�6�9�6�9齐桓公认为卫公子启方侍奉他十五年了,自己的父亲死了都不回去奔丧,这种人不用怀疑。

�6�9�6�9管仲却认为人的本性都是热爱自己的父亲,父亲死了都忍心不回去奔丧,对君王也不会有什么忠心。

�6�9�6�9尽管管仲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了齐桓公这些道理,但齐桓公却置之不理。

�6�9�6�9管仲死后没过多久,齐桓公就把管仲的临终之言抛之脑后,反而重用这些奸人。

�6�9�6�9最后果然一语成谶,齐桓公死于这几个奸人之人。

�6�9�6�9(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