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改任鸿胪寺少卿(2 / 2)

大明文抄公 滴滴达达 3471 字 2个月前

“王爱卿,今日是有何事启奏?”

“启禀陛下,内阁这边收到陛下的谕旨,要把张晓。臣就想求教陛下,张晓是犯了什么错,眼下朝鲜之役论功行赏在即,在此时贸然调整人事,恐于大局不利。且之前陛下让张晓负责撰写多本书稿。这些书稿基本都是张晓的构思框架,如果张晓离开翰林院,臣这边也不好找人顶上啊。”

“王爱卿,我大明人才济济,少了一个张晓,怎么书都写不出来了吗?既然张晓把框架都列出来了,后面查阅资料补充上去就好了嘛。这些书又不是马上要编撰完成,你要是真需要张晓,可以行文借调回去嘛。毕竟张晓并无科举功名,当时朕把他暂时放在翰林院,士林里都有不满之声。如今让张晓去鸿胪寺,那也是清贵显望之地。怎么我大明官员就许进不许退了吗?”

“陛下,朝鲜之役已经基本算是告捷,如今正要大封功臣,偏偏此时左迁张晓,到时候其余入援朝鲜的文武官员怕是内心不自安啊。如果张晓只是犯了些许小错,如今也还是宽恕为上吧。”

“张晓他在朝鲜收受朝鲜国的赠礼,回京以后虽然主动报备,但是还一直收藏着朝鲜国送的两个婢女。”

“陛下,昔日前汉陈汤矫诏出兵,集结诸国之兵击杀匈奴郅支单于。当时朝中有人弹劾陈汤的矫诏、贪赃受贿之罪,后来汉元帝还是给陈汤封侯赐金。因为当时也有大臣给陈汤求情,说陈汤威震西域,要是因为这些过错给陈汤治罪,那就是相当于给匈奴郅支单于报仇了,那要如何彰显大汉国威。如今张晓只是轻微过错,朝廷就要贬谪,到时候怕是诸将不安啊。”

“张晓他还写……还年轻,这次只是单纯调整岗位,要是让张晓年纪轻轻骤登高位也不好。年轻人总要多多历练嘛,王爱卿伱在张晓这个年纪的时候怕也还没有这个品级的位置呢。”

“好吧,那张晓是所有职责都取消了吗?包括给两位皇子授课的活。因为教授皇子现在都是翰林院一并负责。”

“是的,给皇子授课之事,张晓也不用管了。张晓也不会马上去鸿胪寺上任的,有什么工作交接的话,你们内部对接就好,就不必向朕汇报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王锡爵也只好告辞而出。

皇帝起身摸了摸地球仪,心里面也有些怅然。

“陛下,这个地球仪要移走吗?”陈矩问道。

“移走?为何要移走。朕只是改任了张晓的官职,又不是要贬斥他。只是他如今太过浮夸自大,让他去鸿胪寺历练一番,学一学礼,静一静心。”皇帝问道。

“内臣遵旨。还有一事,永宁公主那边怎么办?”陈矩问道。

“什么怎么办?”

“永宁公主也在续写《列女传》啊,是不是也让公主别写了。”

“朕就这么一个亲妹妹,就让她写吧,只是你看怎么样提醒一下公主,让她写了自己看就好,就不要往外传了。”皇帝说道。

就这样,张晓在翰林院的差事就这么告一段落了。张晓离开皇宫也没有先回家,直接去到了翰林院,开始收拾私人物品。撰写的相关书稿张晓没有去动,只是在收拾自己的杂物。旁边同僚看到张晓今天收拾家当的行为,虽然有些奇怪,但是也没有谁主动上来问。张晓也就在自己的书房里开始慢慢收拾。

就在张晓慢悠悠收拾的时候,翰林院的官员们看到了王锡爵走了进来。

“下官拜见次辅。”各位官员纷纷向王锡爵行礼。

王锡爵微微点了点头,径直往张晓的书房走去。

“次辅公务繁忙,怎么还来看望下官了。”正在收拾家当的张晓看到王锡爵到来,也赶紧行礼。

“明略不必多礼。我现在也搞不懂是怎么回事,刚才我还专门面见圣上说了你的事了,不过陛下已经决定了,还是让你离开翰林院。你要是去了新衙门,也不要懈怠,好好努力干出业绩,陛下还是会记住你的。”

“下官多谢次辅。”张晓是真的有些感动,人家什么级别的官员,还愿意为自己说话。

“这些东西你先不用收拾了,我会安排人给你收拾送到你家。我们先聊聊吧。”

“多谢次辅。”

“明略,你知道你要去哪里吗?”

“下官不知道,陛下只是说免去我所有职务,手上的差事都停下来,后面要任什么官我还不知道。”

“陛下的旨意,是让你去鸿胪寺当少卿。鸿胪寺是做什么的,你应该也知道一些吧。”

“鸿胪寺主要还是管的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吧。”

“是的,那边的活比起翰林院来说,也就少多了。”

“下官惭愧,下官经常是在家办公,后面又出使朝鲜,在翰林院办公的时间确实也不算多。”

“当时你还有一个御书房行走的差事,我也知道你很忙,而且你也忙出了好多活。你这一走,现在你参与编纂的这些书我都不知道要如何是好了。特别是办报、写《大国崛起》、增补《元史》,我都不知道让谁来接手这些活。”王锡爵叹道。

“办报倒是还好,版面定下,主要就是稿子的问题。不可能所有稿子都是翰林院自己写,也可以向朝廷官员、知名学者甚至是老百姓征稿,再给一下润笔费,不用给很多,稿子保证是蜂拥而来。《大国崛起》的话,下官写了帖木儿篇和奥斯曼篇,现在到佛郎机篇。臣写过《熙德之歌》《征墨西哥记》,里面也讲了不少佛郎机的历史。现在西夷那边来了一个洋和尚利玛窦,佛郎机还有其他西夷诸国的故事可以去问问他。”

“至于增补《元史》,下官也只是提出来一些思路,思路也不一定对。翰林院里面随便是谁,文史的学识都比在下渊博,至于四大汗国的故事,我大明人才济济,总有到访过这些国家的人,朝廷只要想找,还是能找到的。”张晓说道。

“你想的倒是周到。不过到时候这些书在写的时候,可能偶尔还要问你一些事情,到时候也就辛苦帮忙协助了。”

“下官办事办了一半就走了,实在是惭愧得很。如果翰林院对于这些书稿有什么疑问的,下官都要尽力解答。”

“你也不用着急回去。由我做东吧,今晚大家小聚一下,给你送行。你的能力那么突出,陛下迟早还是要重用你的。”

“多谢次辅吉言。”张晓说道。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