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给拗相公上课(2 / 2)

知否笑长歌 荥开 3178 字 2个月前

不过面对王安石的问题,他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当初新政失败后,改革派确实遭到了守旧派的打压。

大多数的税收都需要普通百姓和小地主来承担。

然而古代是靠天吃饭的,一旦出现什么天灾粮食减产,百姓自己都过不下去了,哪有粮食养马。

若是李安对变法的一些见解能得到他的认可,等李安金榜题名后,他也能有个好帮手。

可能有人觉得地主乡绅难道比官员体系还要庞大,还好难惹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地主乡绅确实比官员还难惹。

而保马法则是让一些地区的百姓帮着养马。

又想限制科举录取人数,还要限制荫封,就连军队都没放过。

海文仁看人很准,能被他称赞的,基本都能金榜题名。

李安听完,说了一些好话对王安石的政策表示了肯定,然后提醒道:“介甫兄,我觉得再好的政策,还是得看实行后的效果。可先选一地试行,有什么弊端也好及时改正。”

有道是,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养马户则可以减免部分赋税。

这么说可能不够具体。

对于王安石这样的人他还是很佩服的。

王安石想改变那些人的思想谈何容易。

一来这样对他们本身并没有好处,二来一旦他们这么做了,就会得罪天下的地主乡绅。

毕竟百姓喂马可以减免赋税,而朝廷可以极大的减少开支,和一些不必要的人员。

他变法出发点虽然好,最终却弄的一地鸡毛。

古代隐田逃税乃是常态,地主乡绅可能数百亩的田地,才交几亩的税。

一县之地普通百姓和小地主占据的田地只是少数,还是最差的田地,又能交多少税?

这个时候就要靠地主乡绅帮忙了。

而承担后果的,却是普通老百姓。

一一四.四一.六七.四五

但是这玩意坑就坑在马要是出问题了,百姓得照价赔偿。

李安不是什么高尚的人,力所能及内的事,他却想做一做。

“子谦勿忧,如今变法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谈论谈论还是无妨的。我曾多次上书官家,陈述利弊,奏请官家进行改革,不也没什么事么?”王安石说道。

然而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却触动了一个比官员体系还要大的团体——地主。

这些官府可不会提供,而是由百姓自己出。

当然了,朝廷减免的赋税,算下来完全可以抵扣,还有剩余。

再好的规定,也难免有漏洞,这些大臣钻着漏洞,自然不想皇帝把漏洞给堵上。

范大相公当年,虽然有一些人支持。然而和守旧派比起来,还是显得势单力薄。

选出来的人都是青壮,接受军事训练,这样就可以减少地方军队数量。

官员对待乡绅客气,乡绅也给面子,出资铺桥修路什么的,官员政绩就来了。

这些年改革派又遭遇守旧派一再打压,还坚持想改革的人已经不多了。

王安石从范大相公新政失败的经验中吸取了不少经验。

李安年轻,又不是朝中之人,对此不了解也正常。

前提是官员给面子,不然他们不交官员也没办法。

李安的这番话,无疑和他的思想十分吻合。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他看来,想推行变法,官家的支持虽然重要,但是也需要很多志同道合的官员。

这些人也知道不能做的太过分,每次交税的时候,都会出一些来补窟窿。

王安石闻言眼睛一亮,他虽然对自己的这些举措十分有信心,但是李安的这个办法却给了他很大启发。

但是也有一些过于理想化了,就拿保马法来说,因为大宋被辽国和西夏封锁,之前还能通过西域和茶马古道获得战马。

当时人人把新政、变法这些字眼当成了洪水猛兽,不敢多做议论。

若是选一地试行,官家看到成效必然会支持。

而许多对变法已经失去信心的人,也会重拾信心支持他。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