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拒绝(2 / 2)

知否笑长歌 荥开 2558 字 1个月前

当时李南和刘氏还在李家村办过酒席庆祝。

不过李安这个主人公没回来,多少差点意思。

如今李安归来,不仅祖父大伯一家高兴,整个李家村的人都闻讯赶了过来。

大伯家前两年新修的宅子,被围的水泄不通。

李家族老找到李安,想把李家村的田地都挂在李安名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一点用在古代科举上可谓十分适用。

宋代对于士子优待力度不比明代,得举人才能免税。

李家族老要把李家村的田地都挂在李安名下,为的就是免税。

当然了,李安也不吃亏,李家村的百姓会把该交给朝廷的税,交给李安。

看似好像没什么差别,他们还要把自家的田地挂在李安名下,名义上这些田地已经不归他们了。

一旦李安反悔,完全可以把这些田地收为己有,他们也没有丝毫办法。

但是实际上差别很大,官差下来收税,经常会以乱七八糟的借口多收一些。

毕竟他们也是要捞一些好处的。

而交给李安就不一样了,该交多少他们交多少,还不用被官差剥削。

至于李安会不会吞并他们的田地,他们并不担心。

首先把田地挂在李安名下,是要签订契约的,写清楚这些田地只是挂靠在李安名下。

虽说这样并不具备法律效应,但是朝廷早就有规定,禁止这种事情。

但是这种现象已经是默认的潜规则了。

正常来说,没人会拿这个说事。

然而若是百姓拿着契约去告就不一样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么干即便百姓不去告,也容易给政敌留下把柄。

其实不然,大家都这么干,若是有人拿这种事来攻讦别人,就等于是捅破了窗户纸。

被攻讦的人破罐子破摔之下,也会揭穿这些。

因此用这个手段攻讦别人,得罪得是所有因此受益的人。

就好比官场中,下官给上官送礼,夏天叫冰敬,冬天叫炭敬。

从名字来看,是给上官夏天买冰冬天买炭的。

但是实际上就是行贿,却没人敢捅破这层窗户纸。

这种事,官家不可能不知道,对此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挂靠田地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你自己贪心,想吞并别人田地被告,那就是两码事了。

因此签订契约后,对双方的利益都有保障。

当然了,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已经深入普通百姓心中了。

真要是发生这种事,他们也未必敢告。

因此他们并不是随便找个有功名的举人就会挂靠田地,而是选自家同宗同族,或者同村的人。

宗族的概念在古代可是深入人心的,即便做了官,也不能不把宗族当一会事。

这件事看似对双方都有好处,但是李安听完后,沉吟了一会,摇头道:“各位叔公,我的学籍在汴京那边,扬州的田地没办法挂靠。”

其实李安这是在胡扯,他们一家分家后,虽然分了籍,但是他的籍贯还是在扬州的。

而且挂靠田地并没有什么户籍学籍的限制,只要在朝廷规定限制的田亩数量内,去官府登记即可。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