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震惊!孔家拥有一百万亩土地!!千(2 / 2)

黄金达到了三百万两之多。

陈寒拿着账目来到了地窖里边,还真就看到了堆积如山的黄金白银,这还仅仅只是浮财,类似现代人说的流动现金。

流动资金与身价那是两码事。

一个亿万富翁能连五百万现金都拿不出来都是常有的事。

而孔家最值钱的是,那一百多万亩土地,那是价值不可估量。

当然还有那些历代皇帝的赏赐,以及存在孔府当中能够供一两万人吃喝十几年的粮食,甚至连这栋孔府宅院那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翻看孔府最后的账目,陈寒都有点麻木,都不知道,应该把他们的财富算多少才更合适。

反正如果把孔府所有的钱财、土地、商铺等等乱七八糟地加在一起,没有五十亿两白银,也得有个四十亿两白银。

因为他们的土地实在是太多太多,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良田啊。

陈寒将孔府所有家产查抄之后,没有将这些银子就地运走。

运走是没有意义的,而是直接在此地设立了大明税务稽查司山东分部。

按照陈寒下一步机构改革的情况来看,是想在大明的各省设立一个税务稽查司的分部。

税务稽查司其实类似于国有银行和国有粮仓。

因为税务稽查是可以对省内各种财富方面的工作,进行审核,也可以实行金银与银票的兑换,甚至可以囤积粮食。

以国有粮仓的名义,在粮食丰收之年,收购粮食囤积起来。

到了歉年之时,将粮仓里面的粮食便宜卖给百姓,甚至便宜贷款给百姓,帮助他们度过灾年和荒年。

百姓们就不需要向私有粮行借贷和借粮。

古代封建社会的那些大地主们,是怎么兼并百姓的土地?

就是靠着这一手,在灾荒年景的时候,以高额的利息借钱、借粮给百姓。

到时候百姓还不上,就只能把当时抵押的田地,低价卖给那些大地主。

王安石变法,其中有两项——青苗法跟均输法都是为了防止土地兼并的。

当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

就因为那些士大夫阶层全部都是大地主代表。

他们当然不希望看到老百姓们,可以通过改革变法,而不再需要依赖他们。

如果百姓不依赖他们,他们就失去了对百姓的掌控。

这才是他们反对王安石青苗法、均输法最大的理由。

因为一切都是利益。

而陈寒这一次的改革会更加彻底。

就像税务稽查司的设立,绝不仅仅只是监督税务那么简单,还要担负起地方的国有银行,国有粮仓的重任。

这次陈寒就可以直接把从孔府查抄出来的辅材三千多万两,直接存入到税务稽查司仓库。

同时也把孔府存储的这十几年都吃不完的粮食当作储备物资。

今年山东风调雨顺,粮食收获还不错。

陈寒在山东推行摊丁入亩,为防止老百姓被奸商宰割,就准备拿银子,从百姓手上买粮食,以更高的价格让百姓们受到实惠,令他们有银子来交税。

这就是税务稽查司的作用。

到后期税务稽查时还要承担发行银票的功能。

因为每一个税务稽查司,陈寒都会安排几百万两到上千万两白银不等的储备金,就有足够的汇兑能力。

不会像大明宝钞那样以空手套白狼,直接从百姓手上收割韭菜。

宝钞之所以贬值那么快,几十年的时间就变成了一张废纸。

就是因为朱元璋在发行的时候,从来就没想过要准备金。

他在不允许百姓使用金银的同时,也不允许老百姓拿宝钞去政府机构兑换金银。

而陈寒却有这个条件,二十多亿两白银的储备,加上在孔府查抄出来的三千多万两白银。

以及那一百多万亩土地作为资本,就可以在山东开启分行。

陈寒灭掉了孔家,这件事情也在山东传开,接着是周边的省份也传了开来。

天下读书人以孔家为尊,现在陈寒灭掉了孔家。

他们本身就对陈寒恨之入骨啊,因为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的改革,针对的就是他们这些读书人的权利。

所以一场巨大的针对陈寒的风暴正在酝酿……

PS:第二更!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