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张君侯开门,校事查探!(1 / 2)

第141章张君侯开门,校事查探!

文武追上袁术之后,为当下局势陈述利弊所在。

“许都朝堂,看似恢复汉廷旧制,迎奉天子归殿,可实际上是处于曹操的掌控。”

“曹操此人并非贤德之人,定然是以某种见不得人的手段,蒙骗了天子,主公不可不察。”

“哦?你这话是何意?”袁术转过头来看向他们,眼中精芒闪烁,若有所思。

这事,岂不是显而易见的?

为何要当众追来禀明?但凡有识之士,都不会认为曹操戎马半生,是为了将天下再还给大汉。

他掌控天子于掌中,其实和当年董贼、李郭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分别,只是曹操的手段柔和,通过天子削弱士族,再笼络其余士族、寒门,来壮大自身。

等到他不需要士族,或者说,天下士族都归心于曹的时候,天子也就彻底没了作用。

那些之乎者也的名士虽然狂傲执拗,但也有致命之处,就是不敢背上背弃大汉的名声。

戏志才笑着拍了拍张韩的肩膀,这笑容里,不乏胸有成竹之意。

阎象无话可说,毕竟袁术的话已经上升到了这等大义上。

张韩目瞪口呆的盯着戏志才,愕然到无话可说,“志才兄长,上任第一把火,竟然是要烧到我侯府来?!”

于是将恶意转移到了许都天子身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百姓、士绅对汉室的失望可谓越发深重。

“不必担忧,阎君。”

其心,可诛也!

倒是有趣,或跟着去看看。

张韩闻言一愣,立刻前行到他面前,轻声道:“府君,可是有人参了我?”

张韩深吸了一口气,忍着愠怒低声问道:“府君好大的官威啊。”

阎象傲然抬头,已转身看向了别处,冷声道:“十倍之。”

戏志才头戴高帽,背后持刀,内着暗红色劲装,外是黑袍,加上其修长飘逸的胡须,稍稍打扮竟真有丰神俊朗之意。

为什么我现在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否则就只有朝贡许都,要么削减本地所得,要么增高百姓赋税。

天子,代天牧民,当为第一,伯仲叔季,次之为仲。

“在下等深知主公心存汉室,昔年还曾拒绝与主公兄长袁绍共立关东天子,但,而今天子再度落入奸人之手,已是难以营救,汉室早已算亡,又怎能让追随主公的数十万将士、数百万子民,尽遭那曹贼荼毒暗害呢!”

“主公可有细细想过?”

“现下,不该再奉诏了,在下听说圣贤之人,都会明辨当世之局势,不使自己跟随信任之人遭受危困之局,现在我淮南的田土刚刚得以扩建开垦,却要朝贡给朝廷,而主公几次上书都未有回应,说明朝堂若非是不将我扬州子民放在心中,便是被那曹操蒙蔽。”

杨弘听闻,立马就明白了袁术之意,当下眼中精芒闪烁,颇为高兴,心里清楚袁术是真的有自立之意。

他虽有怀疑,但是却不曾确信过,只有贾诩一直力主,并且几次宁可被典韦抓去军中操训,也要和张韩进言,让他把家中财物,送出去一半。

“主公。”

要催朝贡的是曹操,而不是天子陛下。

“这刺史……不愧是天下名族出身,竟有这般风骨。”

扛不过去的,天下谁人能担此骂名,同时抵御各路诸侯口诛笔伐,乃至大军相向。

他若是再反对的话,就等同于是自己篡逆。

戏志才脸色严肃,没有讲情的余地,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主公恩德,真乃是当世难见!袁氏一门,清风荡荡,浩然世间!在下敬佩!”杨弘匍匐在地,激动非常,大呼相送。

“阎君,你前日反对我不奉汉廷之诏,而现在许都命令已是迫在眉睫,想必你有对策来应下此诏吧?”袁术悠然自得,负手而立,笑吟吟的看着面前富态魁梧的阎象。

和之前那糟老头不修边幅的模样,截然不同。

而如此卑躬屈膝以臣侍之,得到的却只是朝廷封官。

自己这一记马屁,可谓是恰到好处在老马撅臀的时候,清脆的拍了上去。

阎象长须及胸,飘扬而起,挺直了腰板,以浑厚的声音道:“没有。”

此时,众目睽睽之下,戏志才只能严肃以待,目光灼灼的盯着他,沉声道:“伯常,随我去大理寺,你的地位太高,当由钟寺卿亲自过问审讯。”

阎象,却百思不得其解,而渐渐地,他同侪的距离也在不知觉之中缓缓拉开。

而后徐徐准备诸事,祭祀天地,准备文书公告,在来年再行试探民意之后,就立刻建号,划都,准备兵马。

“这……”

“主公,”杨弘连忙拱手,朗声道:“在下恳请主公不奉许都号令,与那曹操决战!”

正所谓春风得意啊。

张韩一看就眉开眼笑,校事府府君之位,位卑权重,意义重大。

那罪大恶极者何人!?曹操也!此人与当年董贼行径无二,均是欺世盗国之人,以天子名义,其实在危害四方。

最终戏志才得到校事的回应汇总,叹为观止,光是这府苑内,有金三万余,布匹无数,财宝堆积三间大房。

“伯常,开府门,我校事接到数道检举,伱贪墨甚重!需要开府查探,若有钱财不明,贪赃枉法之故,则请伯常随我回校事府。”

张韩率众从城外回来,在院门前下马,诧异不以的看着眼前的人。

百姓无不感慨赞叹。

袁术没绷住直接笑了笑,然后顿觉不妥,连忙骂道:“尔等之言,欲害我清誉!不可再提!我定要奉诏将朝贡送至许都,哪怕是扬州蒙难百姓受苦,却也不能苦了天子!”

“他既然得了天子的便利,那么就必须要承受汉室之正名,他一定不会坐以待毙,坐看我淮扬自立壮大。”

“我踏马……”

“若是扛过了这等重压呢?!该是何等天地?”

“故而……应当顺应天命,取亡汉而立,承上天之恩德,领万民以繁盛,主公应为仲家天子也!”

……

金银、财宝,均可解释作假,张韩家中的百余户人丁,又该如何?

袁术自信的笑了起来,嘴角一抿,说道:“此时,曹操胁迫天子在许都,号称汉室正统。”

“董承、伏完,参你贪墨田土,甚至查出了当年你被人举报私易土地之事。”

说完,袁术和杨弘深深地对望一眼,乃至眼眉挑动,暗中示意。

“我若是接受了百官的好意,岂不是只需要防备曹操一人而已。”

再次于庭院见到袁术,阎象满腔的话不知从何说起。

“概因人心向汉,不敢承受此骂名耳,而且,谁人先行自立,岂不是受大势所压,令诸侯背离?”

有人反对,袁术就明白事还未成,只能再次反对,等待第三次相请,但此时他的名声事迹也在一起传遍了寿春。

每日,内院的亲友根本不必出门,就到自家前院的宽敞街巷即可。

他仍然相信,张韩定有办法解释过去,这也是为何,为大战前夕的最后一根稻草。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