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第213章 九边哗变!杨一清别挡着我们进(2 / 2)

“废话!杨大人,就别说这些废话了!两份都是八百里加急……他们斗归斗,何至于拉上我们?还有……陛下真的被兴王囚禁了吗?兴王,能造反吗?这会不会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刘宇直接白了杨一清一眼,很是不屑。

杨一清沉默,在场的总兵们,更是面面相觑,左顾右盼。

“巡抚大人!依我看,听陛下的!肯定是内阁谋反,这份公文都有玉玺,乃是圣旨!内阁他们有什么?太后懿旨?”

“京城距离我们近!我们直接抓了内阁交给陛下!立功就在眼前!”

这个时候,一身戎装的武将宁夏都指挥佥事仇钺直接火气暴躁道。

“对,我们也赞成!我们只认圣旨,不认什么内阁!我们的俸禄是陛下发的,内阁……他们能干什么?还不会只会派文官来制衡我们!?打压我们!他们都欠我们多少饷银了!”

这话一出,几个总兵副总兵直接附和。

他们不会想那么多,纯纯看内阁不爽!

尤其是……杨一清、刘宇这些文官空降来节制他们各镇,影响他们捞钱了。

这笔账,要算在内阁这些文官身上的。

因为,从洪武到永乐再到正统年间,大明九边的权力就掌握在他们这些总兵手中。

可是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勋贵、督军府权力被极大削弱,然后……本来临时设置的巡抚,也逐渐有了实权,到正德嘉靖时期逐渐发展成常设九边的巡视长官。

杨一清这个三边总制,算是政事军事一把抓,彻底节制了总兵军权,开启了以文御武的政治惯例。

打仗好啊!只要一打仗,这些总兵就有了权力。

因此对于杨一清和刘宇等人的保守,他们直接发表不满。

这些话一出,杨一清和刘宇面色大变。

“仇钺,你说什么呢!?这显然又到了我们大明生死存亡的时候!我们走了,蒙古怎么办?边疆还要不要了!?”

杨一清直接就呵斥手下仇钺了,生怕煽动起了兵变。

“不能动!本官认为不能动!无论是内阁的急报,还是陛下的急报也好!尤其是陛下的急报,让我们就地剿抚平乱!显然已经是考虑到现在这种情况了!”

这一刻,大明的利益显然是被杨一清放在眼前的。

他急忙安抚众人,生怕众人哗变!

“巡抚大人,我觉得你压得了一时,恐怕压不了一世。”

“现在可不是土木堡之变!是大明出现了内乱,我们应该……谁给我们钱粮,就听谁的!”

“凭什么我们要苦哈哈的守着九边!凭什么其他兄弟们可以有个从龙之功?”

“我们也想回京城,或者去金陵享受享受!!”

“对!凭什么我们九边将士舍身忘死的保家卫国,他们却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

“内阁就是谋反!他们逼迫陛下去金陵的!”

“我也听说,陛下登基后,想要提高我们九边将士的待遇!可被内阁否了!”

“我们现在果断出兵!拿下内阁!到时候是陛下继续当陛下也好,还是兴王真当皇帝也好,这都是明摆着的功劳!”

“内阁!他们能给我们什么?”

“只知道让我们打仗,打仗!可从来没有把我们当人看!”

“对对对!内阁能给我们什么!?我们现在只要出手镇压内阁,就是泼天之功!”

越害怕什么,真就越来什么了。

杨一清的威慑力在平时还好,可现在到了这种情况,他的威慑力,直接就趋近于无了。

至于防着外敌?

呵呵,他们还防着外敌干什么?等别人摘桃子吗?

这一刻,随着这些总兵你一眼我一语的发泄和抱怨,众人的思路显然是越来越明确,事情也越辩越明。

感受着滔滔的战意,刘宇已经吓到了。

“闭嘴!你们这是想要干什么?想要哗变吗?”杨一清也是身体发抖,脸色铁青的直接大吼,试图压下这些总兵们的野心。

“哗变?”

“杨巡抚!你可管不了我们!”

“你们给我们发银子吗?”

“再说了!内阁不是叫杨巡抚你去驰援吗?”

“哈哈……那我们就听内阁的!驰援!这可是师出有名!陛下和内阁,都让我们行动!”

这一刻,杨一清的震慑趋近于零了,平常还被他们压住的总兵们,直接一个个冷笑生硬拒绝:“告辞!军情十万火急!巡抚,我们就不奉陪了!”

“走!”

“走!”

他们直接离开。

铿锵!

“谁敢走出这里,老夫定然让他血溅当场!”

眼见拦不住一场兵祸,杨一清急得抽出了佩剑:“来人,拦住他们!”

“巡抚大人,别让我们对你不体面。事情闹大,你看大家支持还是不支持您……”

这样的威胁也一点用都没有,一个个总兵径直离开,哪怕有士兵进来,看到这种情况也不知所措。

“仇钺!你!你给我拦住他们!”

杨一清险些晕倒,连忙命令仇钺。

“巡抚,卑职无法做到!卑职也认为,现在应该北上擒贼!”仇钺也一下子跟着离去。

“哈哈哈!”

“巡抚大人,你们还是好好继续当你们巡抚吧!你们好好守着九边,我们有泼天富贵,也不会忘记你们的!”

这一下,总兵们更是笑着离开。

“停下!停下!”

杨一清试图拦住众人,可惜……无人听他的。

而且!

这些总兵们很快,直接就原地召集人马,召集他们的守军部队,直接北上出发!

九边将领士兵们。

在这种相对矛盾的命令之下,还真的是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思考,就很容易做出选择!

至于剩下的那些边军,一看兄弟们也走了,哪儿会傻傻的留在原地守边疆!

自然,以杨一清的名望,还是有不少部队跟着他。

可惜面对的是上千里的九边防线,杨一清掌握的军队,想要守住无异于杯水车薪,痴人说梦。

而九边的大规模军事变动,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瞬间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

首先是士兵们的家人,他们直接随着大军赶紧撤,赶紧走!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么大规模的动作,自然也让一些蒙古人心惊胆战,以为大明又要出天兵来打他们了,倒是一时间紧张了一下。

可很快他们的探子或者是二五仔就将大明这边的消息,丝毫不漏的传递到了他们的耳朵之中。

接着看着几乎不设防的九边,他们露出了狂喜!

“快!快!快!组织百姓撤退!撤退!”

杨一清很快得知了这种情况,也顾不得拦住北上平乱部队了,迅速组织各地百姓纷纷后撤,进城!

溃退,就是这么一瞬间。

当如此大规模的撤退出现的那一刻,从九边这里带来的恐慌,如同海啸一样从瞬间席卷北方。

北方,乱了!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