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流水线模式惊现三钢车间(2 / 2)

每个组装小组,都有一名或者多名相对更加全能的自由人。

他们能在某位工人有事或者上厕所的时候,能够及时顶上,完成他的工作。

有专门的车间内部转运小组,他们负责将组装好的部件送到最后的机床组装小组处,也负责将组装好的机床送到加油组,以及成品机床送到质检处。

组装小组,则是负责将前面组装好的部件,安装到正确的位置,组成最终的机床。

机床组装出来之后,还需要运送到专门的地方,进行加润滑油等操作,让机床能够顺利工作。

做完这一点之后,便会送到刘喜上官婉儿等处,进行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除了检查机床本身的组装有没有错误之外,还要打开机床测试机床的运转是否正常,变速箱的设置是否正确等。

姜辰的要求是,前期每一台机床都要进行检测。

等到质量稳定之后,再改为抽查制度。

按照每个月两百台的产量,每个工作日大概需要检测八台机床,两个人进行检测可以把这项工作干得更细。

等到检测完成,再由工人刻上编号,运送库房等待出厂。

真个生产车间,其实就是由无数细分流水线,组成一个大的人能化流水线,每个流程之间的衔接和生产,基本都是靠人来完成的。

反正从培训到组装,都是姜辰负责,所以他就在这比较适合流水线模式的制造车间,进行了一次尝试。

之所以之前的尝试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是为了寻找最合适的履带运行速度、按照时间进行生产工艺合理划分的平衡点,以及各个组员之间、各个小组之间配合的默契度。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情况似乎不错。

周新建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生产模式,不由的瞪大了眼睛,仔细的观察。

良久之后,他缓缓开口道:“小姜,你这个生产方式挺流畅的,好像还不错。”

姜辰笑道:“何止是不错,我们做个测试,用这种方式进行生产,能够提升50%的生产效率。”

周新建一愣:“多多少?”

他不是没有听清,只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姜辰再次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50%。”

杨为民问道:“所以这是一个新模式?”

姜辰道:“说新模式呢,也不算,因为之前的轧钢厂,实际上就是按照工种进行了工作划分。从这个角度来讲,不算是新模式。”

“而我将分工进行得更加彻底,让负责的工作简单化,让生产更加流畅和高效。”

“每个人负责其中一道或者数道工序,大家共同完成一个部件的生产,从这个角度来讲,算是新模式。”

杨为民道:“有这种模式,为什么不在三钢厂进行试点?我们也很需要提升效率啊。”

姜辰道:“这个模式啊,更适合制造厂,对于轧钢厂的意义没有那么大。”

“而且这种模式,要求我们的产品必须是标准化的、所有零部件的参数都必须是统一的,而三钢机床从一开始就是这么来设计的,所以能够很快运用。”

“而轧钢厂已经运营了多年,大家已经养成了一套自己的生产方式,忽然进行改变,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只是这个模式,还有一个巨大的隐患,让我不敢真正的把他公开。”

杨为民听到轧钢厂不适用,心里有点遗憾。

周新建问道:“什么隐患。”

姜辰看了看四周:“这里不是说话的地儿,晚点找个地方,我们好好聊聊。”

周新建点点头:“不用晚点,就现在吧。”

所有能够提升生产效率的方法,都是工业部最需要的,他可不想在等。

杨为民道:“那,去我办公室?”

姜辰道:“你们不看这里的生产啦?”

周新建道:“反正三钢机床一时半会也生产不出来,放这它也不会跑,我们先去谈这个模式的事情。”

姜辰点点头:“那好,走呗!”

他蓄谋已久的流水线模式,或许很快就能登上历史舞台。

当然,也可能被工业部给否了也说不定,只让三钢机床的组装车间使用这种模式。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