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招工事(1 / 2)

“等会试结束了, 还有殿试,没准儿人家的前程好得很,看不上咱们呢, 这会儿理会这些太早了。”

崔先生笑着点点头,“我知道, 不过瞧着怪有意思的, 别处,主考官内阁的王掞王大人、工部侍郎王顼龄王大人、兵部侍郎李光复李大人还有大学士沈涵沈大人处,收到的要么是诗文,要么是书画, 要么就是钱财,独独七爷这处, 哈哈, 不同寻常、与众不同。”

玉格笑道:“没办法, 我学问不好的事儿和我有银子的事儿, 大约是一样有名的。”

崔先生哈哈大笑, 抬了抬手里的箩筐,道:“所以这些如今也能先看一看了。”

嗯?玉格侧目。

崔先生笑道:“从送的礼上头就能瞧出一二了。”

崔先生细细的说给玉格听,“有把握能高中的,有人脉有背景的, 送的礼不过是走个过场, 应付一下场面, 比如、”

崔先生从箩筐里翻出一个拜帖,“这位说不准就是今科的状元。”

玉格接过帖子看了一眼,王敬铭, 写了一些问好请安之语, 字写得很不错, 除此之外,并没有请托什么事儿。

崔先生道:“这一位诗画不俗,康熙四十六年因为呈献给皇上的诗画颇受皇上喜欢,被皇上补招进了畅春园内,任武英殿的纂修官,见到皇上的机会不少,能称得上是皇上亲自指点的,只要不出大错,各位考官都会给个面子,这是给皇上面子呢。”

玉格点点头,这是为了让皇上高兴,毕竟是为了万寿才开的恩科。

崔先生接着道:“还有这一位,陈世侃,其父是礼部尚书陈诜;这一位魏廷珍,家世上头倒是不显了,不过他在康熙四十二年曾经何焯引见,做过八贝勒的西席,还有这一位、”

见崔先生有一封一封说下去的架势,玉格忙抬手止住他,告饶道:“这些弯来绕去的关系,先生知晓就好了,不用告诉我了,告诉我了,我也记不住,总归他们都无心来咱们这处,不管就是了。”

崔先生笑道: “那我和七爷说说咱们能用的人。”

玉格点头。

崔先生笑着又找出一张帖子给她,“七爷瞧瞧这一位,倒是怪机灵的。”

玉格打开看了一眼,微微愣住,而后点着帖子笑道:“这是给咱们出了道题过来?”

崔先生笑着点头。

与此同时,几个借住在寺庙备考的出身清贫的举子正坐在寺庙的后院里,惴惴不安的讨论着什么。

他们在各自的家乡都能被称作才俊,被称一声举人老爷,但到了京城就算不得什么了,君不见,吏部里等着补缺的历届进士都有一二千人,若是再算上举人,那更是多达万人之众。

所以举人在京城这个地界委实不算什么,而对方却是正三品的大员,曾经出手干脆利落的打下一个新科进士的天子近臣。

“咱们这样会不会、太不尊重了些?”一身形瘦削的举子道。

另一个身量颀长、面目坚毅的举子道:“那李兄说咱们应当如何,比文章瑰丽,胜过我等者,不在少数;比人情关系,远胜我等者,更是不知凡几;比财力……”

该举子摊手道:“不说咱们,就是那些个官宦世家出来的,都不定能送出什么能叫以财多闻名京城的玉大人喜欢的,你说,咱们再花银子做什么?都不定够玉大人养的熊的一顿饭钱。”

这话真是实际得叫人脸烧得慌,不过也是,玉格入仕途以来,上门送礼的也有不少,但还真没有敢直咧咧送银钱的,那不是给月老说亲,替观音拜佛吗。

起先的李举子叹道:“虽是如此,可我们、可我这心里总有些不安。”

他送了玉大人一只乡野田间最常见的狸花猫。

另一长相清秀文弱的举子笑道:“无妨,我送了玉大人一条黄狗。”

另一举子笑道:“哈哈,我送了一条松狮。”

一举子笑道:“我送的橘猫。”

“听说玉大人喜欢茶盏,倒不挑什么名家,所以我送了一套花样别致的茶具。”

“我听说玉大人喜欢侍弄花草,所以我送了一株一人高的月季。”

一伙人说着都笑了起来,心底也放松了下来,若是换一位大人,他们送这些东西就不是走门路的,更像是去讽刺得罪人的,但玉大人、玉大人的银子多,不过爱好上头是真的都便宜,如他们这般家境贫寒的,想要投其所好也不难。

几人正说笑着,一举子带着书童路过,听到几人所言,轻讽一笑,摇了摇头,而后越过几人扬长而去。

“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这是在嘲笑我等?”

几个举子都有些恼了。

其中长相清秀文弱的举子道:“听说他最近和礼部尚书之子陈世侃攀上了关系。”

几人郁郁又不平的都沉默下来。

这时,又有一个举子踏出房门正要出去,见他们一伙人都在院子里坐着,抬手拱了拱,而后才急匆匆的出门而去。

一举子望着他的背影羡慕道:“若我能有鄢大年那般才学,就什么都不愁了。”

长相清秀文弱的举子拍了拍他的肩笑道:“他也不容易,他父母早亡,家中还有两个弟弟,兄弟三人白日耕田种地,晚上点灯读书,日子过得如此艰难,还不忘刻苦,自然学得深刻。”

几个举子点点头,心底的羡慕都释然了许多。

长相清秀文弱的举子又对着那身量颀长、面目坚毅的举子笑道:“照海,你还没说你送了玉大人什么呢?”

照海扬眉笑道:“我可是做的正经学问。”

“哦?”几个举子都笑着瞧了过来,论学问文章,他可算是他们之中比较差的一个。

照海笑道:“我出了一道题给玉大人。”

呃,这确定不是上门找茬吗。

“咳,”一举子善意提醒道:“都说玉大人的书读得不大好。”

照海笑着点点头,“所以我出的是算学的题,玉大人文章好不好,倒在其次,我是想着金缕记毕竟是替皇家经营的买卖,既然是买卖,就少不了要用算学的地方。”

几个举子闻言都哈哈笑了起来,“照海兄想得很是,说不准玉大人一眼就瞧中了赵海兄投的帖子。”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